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诉讼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机关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犯罪嫌疑人进行的。所以,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赋予了一系列诉讼权利。这些权利按其性质和作用不同,可分为防御性权利、救济性权利和推定性权利三种。文章提出,要求侦查人员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犯罪嫌疑人不是“罪犯” 的观点,切实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已引起广泛关注。从一线办案的侦查人员角度,分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容易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几个环节,并对侦查阶段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处于特殊的诉讼地位 ,主要拥有知情权 ,辩护权 ,沉默权 ,不负举证责任 ,人身权 ,申请调查取证或证据保全权 ,申请补充侦查、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等特定权利。了解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有利于侦查员依法办案 ,提高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侦查羁押期限的含义,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种类以及侦查羁押期限的折算和例外。对于侦查机关依法办案,正确和严格执行办案期限,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志兴 《前沿》2007,(9):171-175
人权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现在的世界比较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忽视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针对我们国家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法律规定,分析被害人保护的原因,针对我国现状及法律规定和原因,提出了完善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告知书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若干条款;但是,对于权利的告知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致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且告知与否均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本文从告知书的角度,对诉讼权利的保障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还原法律之多重含义的一个环节,作为回应型法理念对权利理论的一种启发,作为社会与法律互动中的权利保护,司法中心主义权利观强调从司法的角度关注权利问题,充分发挥司法的权利保障功能和司法的能动性,强调作为法定权利之组成部分的推定权利,强调司法的权利推定功能所具有的释放和保障权利法定之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金玉 《前沿》2009,(8):53-57
从法律规范性质角度来讲,新律师法关于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的规定属于禁止性法律规范,而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的规定则属于选择性、授权性法律规范;据此可以判断。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遵守律师法禁止监听的规定并不违反刑事诉讼法,而如果选择行使派员在场的权力则违反律师法禁止性规范,构成一种严重违反法治原则的行为。虽然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律师会见问题上的规定没有发生实质性冲突,但该项权利的切实保障仍有待于解决诸如权利救济程序等更为实质性的制度问题,有待于刑事诉讼制度的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9.
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对保障和实现犯罪嫌疑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规定得过于简单,在具体运用时必然造成执法机关无法可依,犯罪嫌疑人的基本诉讼权利不能得到真正保障。构建我国侦查阶段告知义务体系,应当明确告知义务包含的主体、履行方式、范围、内容、时间及其附随义务等基本要素。并根据联合国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及域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先进做法,完善我国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人民监督员监督是一种权利监督,具有刚性的程序保障,监督范围具有特定性.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工作创新制度,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原则扣精神,并有内在的法理基础,在我国司法体制下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程序意识淡薄,再加上缺乏对办案程序的合理监督,已导致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存在受案程序不规范、违法调查取证、对犯罪嫌疑人滥用强制措施、对赃款赃物处置不当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立法建设、增强办案人员的程序和人权观念、提高办案人员的办案能力,以及增强侦查手段的科技含量等等入手,以规范办案程序.  相似文献   

12.
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护人权的基本方式之一,律师从事刑事诉讼业务中的权利保护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在我国的刑事法律规定及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对辩护律师权利的法律规定并未得到贯彻落实,无法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从而最终会影响甚至损害刑事司法制度的公正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讯问,是侦查部门立案以后对犯罪嫌疑人的正面接触,它对整个侦查办案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逻辑的角度来探究讯问凶杀犯罪嫌疑人的技巧和对策,如用矛盾律来揭穿嫌疑人谎言、讯问问题的种类和预设等。侦查办案人员必须重视并做好讯问,为整个侦查办案活动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两年多的司法实践表明,律师在侦查期间介入诉讼活动,对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制意识,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律师违规执业和侦查机关处理不当的问题。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侦查机关应从律师执业与侦查办案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注意做好律师“了解罪名”和“会见犯罪嫌疑人”活动中的有关工作。 一、及时告知和转达犯罪嫌疑人具有“可以聘请律师”的权利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精神,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前羁押的期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办案机关利用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变相延长审前羁押期限的现象,极大地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比较国外审前羁押期间的有关制度,我国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应从立法和监督救济两个方面完善审前羁押期间制度,以改善审前超期羁押的状况,贯彻及时审判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样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地位从特殊诉讼参与人变为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中的普遍的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朱琍 《学习与实践》2006,(10):79-82
刑事诉讼法设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和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个人的人权遭受不当侵犯。虽然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所作的改进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的保护。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执法过程中违法操作等原因,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对强化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诉讼权利保障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不采用沉默权 ,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对侦查员的告知义务未做规定 ,未建侦押分立制度、人身检查制度、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律师会见权不能有效行使 ,等等 ,使得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20.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刑事诉讼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的侦查办案人员来讲,强化证据意识,一切围绕证据,收集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也是办案的重点和目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刑事诉讼证据之一。这种供述和辩解,即人们常说的口供,是公安机关发现、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各种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处理案件,正确量刑的重要基础。讯问笔录是固定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的重要形式,它既是反映讯问实际、记载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法律文书,经查证核实后,又是确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