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14-115
国务院第423号令(2004年11月1日)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该条例。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该条例执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省人大常委会从6月中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以下简称《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务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保证《条例》的全面贯彻执行,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条例》的全面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建民 《人权》2005,(1):49-52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我国以《劳动法》为主体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条例》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于2004年11月1日以国务院令第423号公布,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深入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并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取得可喜的效果。福建省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怎么样?本刊记者从福建省劳动保障厅获悉: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 2008年12月17日,国某等三人投诉某市某酒吧拖欠工资及非法收取抵押金。监察人员在调查时发现,该酒吧已经停止营业,工作场所关闭,单位负责人无法联系。鉴于这种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该案撤销,并向国某等三人书面送达了“撤销立案通知书”。国某等三人接到通知后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审理认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和“违法事实调查不清”在法律层面上是两种不同概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该案件作撤销立案处理适用法律有错误,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行撤销《撤销立案通知书》,对案件继续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2 3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 2 0 0 4年 10月 2 6日国务院第 68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 2 0 0 4年 12月 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2 0 0 4年 11月 1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 )法律、法规和规章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今年6月至9月期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执法检查。执法检查通知已于5月底下发。这次执法检查由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实施,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具体承办。这次执法检查的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9月18日正式颁布施行,《实施条例》重点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比较原则的规定和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时代主人》2007,(9):18-19
《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以来,通过全省各级法院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有力的维护,用工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5章36条,可以说里面的很多内容大家都非常地关心。其中我们注意到《,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第26条规定,以下三种情况逾期不支付工资的最高可罚双倍:“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2.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9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日前就《条例》的有关情况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和劳动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保障制度,我国于1993年开始建立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多年的实践证明,劳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监察行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劳动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监察,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对劳动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监察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劳动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四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5,(6):26-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了严格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现通知如下: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时、足额为所有从业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4,(22):26-26
今年12月1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开始正式施行。此《条例》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发现、纠正、制止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条例》与每个劳动者的权益息息相关。对《条例》各个详细解释进行了解,劳动者可以使新《条例》真正地发挥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