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玉凯 《传承》2012,(7):76-7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网络社会的到来,也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网络社会以及公民参与?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参与会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大众的崛起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虚拟空间中的网络舆论主体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凸现公民意识的政治参与,彰显草根情怀的文化建构,汇聚极端观念的群体链接,这些深刻地影响了虚拟空间中舆论的发生态势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代化视域中的公民政治行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已经难以靠自身的动力发展时,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意义更显关键。政治现代化是公民与政府在互相增权中平衡搏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基本权力建设,形成有效政府来领导政治现代化;同时,也要注重公民力量的对应增长,从而形成对政府的有效调适。而公民力量即是从公民社会中化约而成的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为了自身的利益掌握和运用社会政治资源的能力。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方式和组织程度是其三个重要构成要素。这表明,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中国公民政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伟锋 《前沿》2007,(10):137-138
建立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现状、"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方面。通过借鉴"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正确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公民社会与民主的关系,以便使我国的公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虚拟空间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空间运用在侦查工作中的领域逐渐增多,如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它们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侦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侦查部门对于虚拟空间的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可利用的技术还没有普及,这就需要侦查部门和侦查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挖掘虚拟空间的利用价值,以服务于侦查实践。  相似文献   

6.
网络行为作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实践途径,是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方式,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主体行为。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面临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制约。把握好网络行为的底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围绕网络行为底线确立的基本要求、底线的范围与保障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饶旭鹏 《前沿》2014,(7):16-18
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塑造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独立自由的个体,因而不可能有公民和公民意识;建国后,公民意识初露端倪,但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阻滞了公民意识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意识获得飞跃和突破性发展。然而,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现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向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理顺国家与社会关系,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就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理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民社会与刚性社会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靖  王成祥 《思想战线》2011,(Z1):320-322
"滇池卫士"张正祥事件曝光之后,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人们掀起一场公民环境权的论战,"打假斗士"王海事件引发人们对消费权的讨论。公民环境权、消费权意识的觉醒都是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而社会上讨论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公民社会的专家的理论梳理来对公民权和公民社会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结合中国"刚性社会结构"提出公民社会可作为我国刚性社会结构减压阀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主要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内进行,但网络文化并非是虚拟性的文化.而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比如,在网络上的自我炒作,虽然与现实中的炒作方式不一样,但与消费文化流行的时代注重炒作一脉相承。网络中的郁闷与颓废情调,同样有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行为作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实践途径,是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方式,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主体行为。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面临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制约。把握好网络行为的底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围绕网络行为底线确立的基本要求、底线的范围与保障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4,(4):63-63
姚劲松在《江淮论坛》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塑造现代社会自觉公民,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又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新闻传媒作为象征性社会情境的主要构筑者,为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建构提供了基本框架,可在培育公民权利意识、建构公民身份认同、培养公民参与能力中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3.
黄金辉 《人民论坛》2013,(10):148-151
改革开放以来,以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公民社会发育的重要途径。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既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也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一切社会的发展都是通过代与代之间的更替形成的。青年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群体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而又独特的社会角色。尤其是在网络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青年一代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因如此,青年一代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实现方式,对于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盛行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它排斥个体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这时的年轻…  相似文献   

15.
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进行观察和分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传统时代、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中国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转型,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竞争的平等性、国家权力的服务性、公民社会的批判监督性是中国向现代化社会机构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汤纪东 《青年论坛》2011,(3):100-106
互联网所创造的无边界的虚拟空间催生着侦查信息化的发展,使侦查方式由传统趋于现代。侦查的核心是信息,而互联网恰能让各种与侦查相关的信息得到高效的管理和应用,进而提高办案效率。运用网络信息侦查破案已成为诸多国家刑事侦查的重要途径。然而,当网络监控、网络通缉、IP地址查找、网络侦查陷阱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侦查手段赋予侦查机关强大的侦破能力时,公民的隐私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网上侦查与公民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又必须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真实与程序正义的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也惟有此,公民隐私权方可得到最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陈玉林  马丽 《前沿》2008,(9):125-128
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社会需求日益差异的时代,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和对我国推进社会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发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公民导向,表现在: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彰显公民价值、社会管理任务的创新关涉公民权益、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有赖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指向公民福祉、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凸显公民地位。我国应该明确以公民导向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保证社会管理创新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