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定关系人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特定关系人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速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2.
朱运河 《法制与社会》2010,(35):210-211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受贿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特定关系人、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然而,检察机关在现实侦查工作中很难证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共同故意,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案,此类犯罪规避法律制裁的成功率很高。本文主要从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探析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几种情况,进而提出为遏制和打击腐败,建立国家工作人员严格责任下的有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罪推定证据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罪一种新的犯罪类型.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受贿罪,并不包括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这一新的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4.
对非身份者认定为受贿罪共犯,既要符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也要符合“两高”《意见》的规定。“特定关系人”成立受贿罪共犯必须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必须有共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七)》对受贿罪的主体进行了扩大性修改,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关系密切的其他人涵盖进受贿罪的范畴,突破了以往传统刑法学观念,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并得到司法工作者的广泛赞扬。本文从"特定关系人"的界定入手,对"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特征予以评说,对其司法认定从犯罪构成方面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立法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义 《江淮法治》2009,(8):32-33
2009年1月16日,被网民称之为“一夫二妻”区委书记的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40万元。其“特定关系人”,即情妇陈文也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昔日骄横跋扈、玩情迷色的董锋,如今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7.
据"两高"<意见>,四川法院认定一贪官前妻,收钱,属"特定关系人范畴." 离婚后,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原行长韩文明与前妻仍互有往来,并共同收受贿赂11万元人民币和10万美元.今年1月12日,四川省白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韩的前妻是他的"特定关系人",认定其前妻也犯受贿罪,判刑7年.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罪名,即"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密切关系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其范围比"特定关系人"要广,除了近亲属、情妇(夫)和有共同利益的人之外,还可以是同学、老乡、同事、战友、朋友等。其实质在于,行为人基于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关系,能够或者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实现与请托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行为。由于近亲属等密切关系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既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也可以独立构成密切关系人受贿罪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此,要将其与斡旋受贿、共同受贿等行为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与其情人(特定关系人)通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情人所介绍的请托人谋取利益。其本人虽未直接收受请托人财物,但对情人事后直接收受请托人的财物予以默认,应当以受贿罪定罪处罚。其情人系共同犯罪,亦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贿赂犯罪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人或身边人越来越多的牵扯到贿赂犯罪中来,他们不仅仅参与共同的受贿行为,也出现很多关系人单独收受贿赂、之后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为他人谋利的现象。为了加强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但其中的一些规定和涉及到的一些概念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其中就包括共同受贿中的特定关系人的概念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关系密切人的概念,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分析,探讨目前打击贿赂犯罪的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受贿罪的立法完善崔正军近年来,受贿犯罪有增无减,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立法上的疏漏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就完善受贿罪的立法问题作些探讨。一、关于受贿的主体范围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行为人必须具有特定身份才能构成...  相似文献   

12.
解读《刑法修正案(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泽宏 《现代法学》2006,28(6):165-171
《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群众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等新的犯罪,对有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从而需要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等犯罪的罪名予以变更,个别罪名(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因已丧失独立存在价值而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元旦过后,被网发称为"一夫二妻"区委书记的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40万元.董锋的"特定关系人"情妇陈文,也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昔日骄横跋扈、沉溺情色的董锋,如今成了真正的阶下囚.董锋被判刑的消息至今未有报道,本刊首次向公众披露这一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司法解释将特定关系人参与受贿的行为纳入受贿犯罪范畴问题,从"特定关系人"的范围的界定、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的理解和证实犯罪的证据体系等方面,全面论证了如何判定关系人受贿问题。  相似文献   

15.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19):37-37
曾任河南省洛阳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南阳市政协主席的大贪官朱广平的情妇张小华受贿案终审判决已下,张小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定关系人”,收受他人钱财99万余元,被以受贿罪判刑11年(2011年8月6日大河网)。据说,朱广平被抓纯粹出于偶然,他与张小华在北京的某宾馆开房。有个警察查房路过,惊闻声音“尖利而连绵不绝”。警惕的警察凭经验断定是野鸳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案例启示: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及参与程度如何,其行为均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共同受贿犯罪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因此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挂名股东帮助受贿的行为就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以受贿罪共犯论处。[基本案情]2007年初,某石料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找到主管工业、安全生产的某市副市长段某帮忙承包工程项目,段某多次与有关单位沟通,要求关照该公司并最终使该公司获得项目承包。2008年初,陈某为感  相似文献   

17.
论《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刑法的基本原理,并紧密结合近年来惩治贿赂犯罪的司法实践,对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的关系人受贿罪进行解读,从罪名选择、犯罪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界分等方面,提出了适用这个新规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共同犯罪与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刑法分则中的大多数犯罪任何人都可以构成,如杀人罪、伤害罪、抢劫罪等等;但也有一部分犯罪,必须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身分才能构成,如贪污罪、受贿罪,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这一类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常叫做“身分犯”。  相似文献   

19.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受贿犯罪出现的新动向、解决贿赂犯罪证明难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公约的规定接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罪在构成要件方面与其他贿赂犯罪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关系人参与贿赂犯罪可能涉嫌四种犯罪类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20.
受贿罪是职务犯罪的一种,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并由此产生权钱交易,破坏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有序性。正由于此,世界各国对受贿罪的构成及处罚的规定都是较为严厉的。如在受贿罪的构成上,有的国家规定,国家公务员只要接受他人财物即构成受贿罪。在我国刑法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规定中,除行为人收受他人财物外,还规定以行为人为他人谋利益为构成要件。在量刑上,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对受贿罪从重打击,就我国国情而言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刑法规定的“收受他人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