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该法在借鉴国际经验和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反垄断法的适用豁免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制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该制度?该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国《反垄断法》是如何规定以及如何实施和完善。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蕊卿 《法制与社会》2013,(35):237-239
《反垄断法》第七条建立了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或豁免制度。本文通过比较适用除外与豁免制度的异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反垄断法》第七条的性质,得出了该条款属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这一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反垄断法中所共有的法律制度,我国新出台的《反垄断法》也对豁免制度作出了规定。但规定的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从豁免制度的立法形式选择、豁免制度的范围及豁免程序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完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覃炜 《法制与社会》2013,(18):30-31
反垄断法是市场监管法的主要构成部分,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对于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规定于《反垄断法》第15条。但我国引入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厘清。本文主要从豁免制度的基本概念,我国反垄断法有关豁免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我国现行垄断法中豁免制度的缺陷这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5.
豁免制度,作为反垄断法一项重要制度,伴随着反垄断法理论的成熟逐渐发展并完善。区别于反垄断法对垄断的原则性禁止,豁免制度允许某些合理垄断的存在,这体现着反垄断法维护有效竞争、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置、追求反垄断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正式实施,对限制竞争性协议、控制企业合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政垄断等方面进行了规制,但其对豁免制度的规定还较笼统。文章试从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概念入手,论述其适用的范围和模式,并以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专业化分工协议是一种能够产生增进效率等积极效果的垄断协议,反垄断法通常对其实施豁免。专业化分工协议的反垄断豁免体现了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目标冲突时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欧盟、美国在对专业化分工协议实施反垄断豁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反垄断法》关于专业化分工协议的豁免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在完善我国专业化分工协议反垄断豁免制度过程中,我国应当尽快出台专业化分工协议反垄断豁免规章,细化专业化分工协议反垄断豁免实体标准,确立专业化分工协议自愿备案程序。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权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军  王海涛 《法学杂志》2007,28(3):106-108
各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多包括消费者福利,我国的《反垄断法(草案)》也体现了保护消费者的目的。反垄断法中的诸多制度与理论和消费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合理原则、豁免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我国的反垄断法应授予消费者充分的诉权。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56条第一次规定了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反垄断豁免制度。本文从反垄断豁免的基本理论出发,以第56条的规定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农村经济组织豁免的必要性以及适用豁免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婷 《政府法制》2008,(17):7-7
8月1日,备受关注的《反垄断法》施行。行政垄断、经营者集中、外资并购及国企豁免是该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反垄断法》就这四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中出现了负面效应,需要法律的规制,在这种情况之下,《反垄断法》的颁布不能不说是一种立法的进步,使我国经济法体系日趋完善,但是该部法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简述企业集中的概念界定、范围、类型及立法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法》关于企业集中规制的基本原则、规制范围、豁免制度、申报审查程序、实质性标准、附条件批准、执法机构、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彦晶 《北方法学》2011,5(3):109-114
从表面上看,特许经营所采用的分割销售市场、固定转售价格等措施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但是其具有享受豁免的理论和法律理由。理论的理由在于特许经营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其发展仰仗于这些措施的采用;法律的理由在于《反垄断法》提供了多种豁免条件,可以适用于特许经营。但特许经营在反垄断法上的豁免存在例外,《反垄断法》调整特许经营应当谨慎并保持克制。  相似文献   

12.
企业间环境协议是实现特定环境目标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限制竞争的风险。反垄断法规制企业间环境协议,必须协调好环境目标与竞争目标的冲突。基于经济、法律与环境间的内在关联,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地位,反垄断法的实施应当整合环境保护的需求。为此,一方面需要对满足特定条件的环境协议排除禁止性规定的适用;另一方面要利用豁免规则,将环境收益纳入效率抗辩的范围之内。在判断是否给予环境协议豁免时,可以对环境协议的目标、其中包含的限制行为的性质、是否促进了经济效率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限制竞争的程度是否合乎比例原则等内容作出审查。我国《反垄断法》第15条也规定了环境协议豁免制度,但在豁免标准与豁免条件的设定上,既没有充分考虑环境收益的特殊性,也没有施加比例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应品广 《北方法学》2011,5(6):151-157
反垄断法上的效率抗辩,是指经营者通过证明集中的效率效果足以抵消或超过反竞争效果而取得反垄断法豁免。在效率抗辩的适用上,世界范围内存在抵消分析、一体分析和混合分析三种模式。基于我国国情和《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更宜采用混合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借助相应措施克服效率抗辩本身的不确定性,提高制度运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反垄断立法正处在审议阶段,反垄断法的豁免采取的是类型豁免和个案豁免相结合的制度。由于体育的特殊性——比赛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我国更应该在借鉴欧洲体育产业中的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个案豁免。在个案豁免中,门票销售和经济利益的关系最为密切,应该在保证体育特性的前提下运用合理原则对相关行为进行豁免。  相似文献   

15.
王莺桦 《法制与社会》2010,(16):258-259
我国《反垄断法》第2条后半段确立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的有效性,但如何实现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充分发挥我国《反垄断法》在域外适用中的作用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原 《法制与经济》2009,(9):72-72,79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整个反垄断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反垄断法主体的禁止制度相互配合,共同担当着维护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任。我国出台的《反垄断法》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适用除外”这一概念,但法典中有适用除外的个别条款,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反垄断法》己经初步确立了适用除外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强制要约收购豁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安 《法学论坛》2003,18(6):50-56
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建立强制要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如果对该制度僵化操作,则又易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从而最终损害股东利益。建立强制要约豁免制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我国《证券法》原则规定了强制要约豁免制度,但豁免的具体情形尚无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豁免体制、豁免情形及其豁免程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反垄断法刚刚颁布,其中尚有一些细节有待深入研究,而企业横向合并规制的豁免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理论重点。企业横向合并个案豁免的具体事由在欧美的已有相关制度。而企业并购“资产剥离”问题则辩证的强调反垄断的执行力,是法律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横向垄断协议是典型的垄断协议。各国法律都禁止经营者之间达成横向垄断协议,我国《反垄断法》也有类此的规定,但我国规制横向垄断协议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从垄断协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横向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横向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和它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横向垄断协议制度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桑林 《法人》2004,(7):16-18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哪些垄断行为?在反垄断方面我们面临哪些问题,是立法的问题。还是执法的问题。还是兼而有之?《反垄断法》缘何迟迟不能推出,主要存在哪些难点和阻力?《反垄断法》推出以后是否就意味着万事大吉?需要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吗?考虑到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现实,我们如何运用法律之外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反垄断事业?《法人》邀请了经济学家、法学家和身处反垄断一线的监管层人士,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中国《反垄断法》的破茧而出,反垄断系统工程的实话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