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正如何对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实施有效的治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以其权威、资源的优越性和职能内容、职能属性理所当然成为管理主体。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随着现代公共危机事件的日益复杂化,单纯依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已经成为过去。从各国政府危机管理案例中可以看到行为失范、效率低下、公共产品供给不  相似文献   

2.
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是指在确保国家安全条件下,政府向公众免费开放财政、资源、人口等公共数据信息,以增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能力,进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2009年,美国政府门户网站data.gov(www.data.gov)_L线,全球政府数据开放运动随之高涨,政府数据开放成为各国开发数据“石油”、推进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举措。政府数据开放与西方国家传统的政府开放理念一脉相承,但其重点从政府机构间信息共享转向了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常锐 《东北亚论坛》2012,(6):112-119
韩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立较早,取得了大量经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借鉴韩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经验,逐步夯实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基础;树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正确理念;确定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合理范围;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审议机构;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在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IGO)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兴起则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NGO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NGO在许多国际组织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拉美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许多国家对拉美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拉美民众的新闻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拉美媒体,一方面不断满足民众的多元化新闻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拉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拉美媒体一直在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信息传递、教育、舆论监督、引导舆论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为拉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便捷方式。拉美媒体的社会传播作用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的,因此,从拉美媒体的视角来看拉美国家的社会发展,是多维度的、立体的。拉美媒体能从不同角度及时反映拉美国家的社会现状,也揭示了大量热点社会问题。拉美政府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凸显大型传媒集团的社会示范作用,增强拉美民众的社会意识,从而使媒体传播的社会作用得到加强,更使拉美媒体在新闻与受众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另外,拉美政府抓住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机,积极引导其发挥优势,有效服务于社会。同时,中拉媒体的合作与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拉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专项投资、参与管理、技术交换等方式与中国在传媒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体, 但二者发生作用的方式 、 范围却是不同的; 政 府与企业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但二者在性质 、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入世后,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某种程度上就是处理政府与社会中 介组织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 、 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是入世后政府应处理的三大关系 。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行动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性方法。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日本外交政策智库间的关系,具体选取17家智库及其隶属的320名主要研究者作为数据源,通过矩阵运算和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描绘了日本外交政策智库间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而发现了在该网络结构中智库是如何通过"联系"的方式来增强自身"权力",甚至影响网络整体发展的。本文认为日本外交政策智库在网络化的互动环境中,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其影响力。一种以东京财团为代表,主要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社会资本,充当各行为体间的"中间人"角色,通过控制社会网络内部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与供给以影响他者和网络整体。另一种以日本国际论坛、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日本全球论坛为代表,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共享主要研究者、财政预算与信息资源,分担智库的不同功能,在自身能力及财源有限的不利情况下实现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互联网安全已成为一个利益攸关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国际共识和国际规则严重缺失,这与持续加剧的互联网安全威胁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中国,互联网治理日益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政策焦点,同时也是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构互联网国际规则的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但目前中国对该领域话语策略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仍严重缺失。当前,对互联网国际规则之制度理念的应然性研究仍显不足,关于中国在该领域对外传播话语策略的探讨更是近乎空白。互联网国际规则的缺失本质上源于互联网信息自由带来的收益与政府信息管控对此种收益的限制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日益严峻的互联网安全形势正逐渐打破互联网信息自由与政府信息管控之间原有的平衡,加之全球化趋势将世界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该领域国际规则的建构开始具备现实的可能性。鉴于传播话语在规则建构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公共安全为切入点赢得国际共识、提升中国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话语能力和制度性话语权就成为中国政策制定机构和宣传机构在通过对外传播推进互联网国际规则建构时应采取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9.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但对其地位、特性和作用的认识,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信息资源仍是位于土地和水、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可称之为“第三级资源”。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具有知识性、中介性、转化性、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因而是一种“特殊资源”。在未来社会中,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信息战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同时,信息资源储备丰富,是长期开发、利用其他物质资源的基础资源,因而将发挥“无极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拉美印第安社会运动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拉美印第安传播事业呈现区域性和专业性发展态势。印第安人以影像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发展自己的传播事业,阐释自己的理念,展现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和民族特性,增强外界对自身的认知,发挥影响社会和政治进程的重要作用。印第安传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局限,但它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印第安人表达经济和社会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