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民族形成理论,并依据后来的研究成果不断加以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传播到俄国。列宁根据这个理论和俄国的民族情况,对俄罗斯民族形成有过深刻的论述。特别是在1913—1914年列宁和斯大林对民族形成问题作出了独特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2.
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诞生以来的社会历史表明,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最终损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品质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伟大导师。自从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前后,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也是被压迫民族进行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列宁从进行革命活动的最初年代开始,一贯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和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在有关民族问题上写了很多不朽的著作,在同一切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科学地指明了被压迫民族解放的道路,制定了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本文就列宁在俄国(不涉及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国内的民族问题上为什么提出民族自决权谈谈粗浅的看法,以纪念列宁逝世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宁 《理论视野》2008,(5):35-37
列宁晚年遵循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俄国的具体实际,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关系,有助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列宁对中间环节的阐述和设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化为实践,首先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实现的。因此,如何在不发达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摆在俄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既不能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为了解决这个课题。为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开辟正确的道路,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俄国的具体情况。在总结经验教训询基础上,列宁提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各国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方法和途经,在小农占优势,生产力落后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必须通过迂回的道路,必须采取“改良主义式的”逐步的、审慎的过渡方法。列宁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  相似文献   

6.
从十月革命到列宁逝世的七年间,是社会主义史上光辉的时期.在这七年中,列宁把社会主义一般理论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次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从而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探讨列宁对社会本义的再认识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8.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遵循科学所应有的道路前进再认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就其作为一种理论、运动或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往复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践以及当时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在俄国泛滥一时,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主要障碍。这一时期,以丹尼尔逊、沃龙佐夫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民粹派,对俄国的工业问题多有论述。在与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争论中,列宁重点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工业理论。具体而言,列宁指出了自由主义民粹派对工业问题认知中的错误,并通过深入调查俄国基层社会,阐释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理论界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同志认为,这一划分是“斯大林根据列宁的‘现代民族’的理论,根据十月革命以后俄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划分,“‘现代民族’这一理论才发展到一个比较完整的高度。”又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仅仅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类型,“这样讲是有语病的”,  相似文献   

11.
苏联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及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源于列宁的思想。在苏联存在的70年间,苏共为解决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影响甚至外溢到其他国家。苏联民族工作失败的原因可以从苏共、民族关系理论和国体等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21日,是伟大列宁逝世60周年纪念日。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来说,纪念列宁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学习他在探索俄国向让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方面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宝贵理论。列宁在世的时间太短了,只有54个年头;他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间更短,总共还不到7年。然而,这7年,可以说是列宁对国际共运、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贡献最大的7年。正是在这7年里,列宁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俄国,一步一步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不断总结千百万人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俄国探索出一条通向让会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为国际共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填补了许多空白。  相似文献   

13.
许蓉 《理论探索》2008,41(3):37-39
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内容有:实行新经济政策以解决工农联盟的矛盾,利用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吸收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参政议政.这一理论对当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启示是:运用列宁的开拓创新精神全面认识和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孙新彭 《理论导刊》2008,42(3):28-31
斯大林以列宁名义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作了一种错误的注解."一国胜利论"实际上是列宁领导俄国党和人民通过不断调整理论、进而不断调整战略与策略而取得的结果.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防止神化领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个国家对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 ,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 ,而引发的内乱甚至分裂的现象绝非少见。我国是一个有 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如何更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保证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 ,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民族问题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内问题 ,也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从198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过了三年。它在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解决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把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两位日本民族学专家在考察了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情况后撰文说,中国的民族政策是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之际,阿沛·阿旺晋美、赵延年、江平同志特为本刊撰文,从自治法的法规配套工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三个方面,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本期予以发表,以期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基于社会形态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延续了长期以来关于世界革命"寻找信号"和"两极相联"策略的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俄国策略。俄国策略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之时并未实现。到列宁开创十月革命道路,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变。列宁努力在理论和实践弥合俄国策略与现实发展的冲突,同时将革命的成功实践不断理论化。对马克思恩格斯俄国策略与十月革命道路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阐释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召开学习十三大报告讨论会,重点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解决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未曾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即生产力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达基础上的。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后来,流行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阶段模式,成了僵化的教条。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21,254(4)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是研究列宁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辩证性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不同流派及其阶级实质的深刻剖析;体现在既揭示民粹主义的反动性、局限性,也肯定其革命性、历史进步性的辩证臧否;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关系的客观评价。在批判民粹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俄国经济社会的认识,实现了历史辩证法与革命辩证法的统一,其思想对于俄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同时胜利"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提出的,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条件下,在列宁认识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之后,结合俄国的矛盾和纷繁复杂的国情提出的。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并不是否认了"同时胜利"理论,而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且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