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     
《今日浙江》2010,(12):57-57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总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相似文献   

3.
生:老师,人类社会既然是从奴隶社会开始才进入文明时代,这就表明原始社会毫无文明可言,对吗?师:不能这样讲。“文明”和“文明时代”不是同一个概念。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进步状况。所谓文明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社会的蒙昧、野蛮时代之后的一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奴隶制、封建制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三大时期。换句话说,文明时代也就是阶级社会阶段。搞清了文明和文明时代的内涵,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原始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及其成果也表现为缓慢…  相似文献   

4.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美国人  相似文献   

5.
有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一章中阐述人类文明起源的问题时,认为“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开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首先,这一观点混淆了文明与文明时代的区别。该书在论证文明起源于隶奴社会的观点时,其主要根据是恩格斯的“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的论断,认为这一论断“就是说,社会文明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符合恩格斯论断原义的。显而易见,恩格斯说的是“文明时代”,而不是“文明”。文明和文明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范畴,而不是同一范畴。文明是一个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表示人类社会对世界改造的进步状态的范畴。从文明的这个定义来看,人类文明不是在奴隶社会才有的,而在原始社会就  相似文献   

6.
俞国行 《人大研究》2004,21(4):38-40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对依法治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化对依法治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动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1] 它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文明是一种文明系统或文明群。这种文明系统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维并进的过程。第一层面是物质文明,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外在凝结在人类劳动的各种物质产品之上,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说到底,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中来的。”物质文明决定了精神文明的水平。第二个层面是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总和,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它内在地蕴涵于人类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概念,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并列,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对此,我们应怎样正确理解“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呢?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成果。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不但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  相似文献   

9.
文明一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的开化、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中国古代早就有“文明”一词,如《周易.乾挂》曰:“见龙在天,天下文明”。到了十九世纪,文明一词,开始被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用来明确表示一些先进民族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活所显现出来的总的特征,以区别另一些原始社会群体生活的野蛮状态。如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就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依次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文明标志着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0.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张翠珍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状态的概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精...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国家文明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集成物。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有新的提法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的五个特点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 ,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标示政治发展的进步状态 ,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共和制”、“代议制”、“普选制”以及“管理上的民主”、“权利的平等”和“主权在民”等都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的界定 ,我认为 ,政治文明大体有五个特点 :(1)在政治制度上 ,有民主的体制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政治积极性 ,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在治国方式上 ,实施依法治国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既是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则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是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首次使用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开始,又经过他的“5·31”讲话、考察中国社科院的讲话,直到十六大报告郑重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对政治文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解读“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内涵和构成如何理解?文明与愚昧和野蛮相对立,一般是指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涵指的是  相似文献   

16.
制度文明及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明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 ;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明内容 ,它是一切社会文明的关键内核 ,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具有逻辑交叉关系和深刻的辩证联系。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关键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晓红 《前沿》2012,(19):56-5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哲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实践理解为一种“活动关系”,使实践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认识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不是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被赋予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不平衡是两个文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张纪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平衡性文明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物质方面的成果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两者相伴而生,总要互为前提条件而存在,相互协调适应而发展。一定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世界文明多样化现实的真实写照。它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一、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任何文明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明,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尤其是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