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母体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作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性的行为选择和调整.移民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必须努力去适应当地原有居民的文化,因此,移民的"文化适应"终究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我们以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从移民生产方式的适应、生活方式的适应、宗教信仰的适应、身份适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移民的社会融入是少数民族与迁入地的社会交互、适应与调试过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移民、商品经济流动移民、跨族通婚移民三种主要类型,蕴含了移民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与社会关系融入的独特内涵,对此本文从哲学角度阐释了移民少数民族社会"先成人"与"生成人"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基于原有历史文化抽离的分裂阵痛,通过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疏离感与异质感的困惑,揭示民族性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根本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红  许小玲 《思想战线》2005,31(1):60-65
移民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压力,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并完全融入到其中,这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个再社会化的过程。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问题上采取了几种策略:一是资源的运用与再生,二是"类型化"知识与情境建构,三是依靠代理人实现利益诉求。这可以概括为"双重适应策略"。移民会从多方面主动地对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因素进行调整、改变乃至创新,以适应变迁。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都市新移民的研究中,市民化与本土化两个视角都比较强调现有的制度与文化对移民群体的同化以及相互间的融合,也带有比较强的政治色彩.而从"移民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所研究的在上海的农民工与台商两个移民群体的比较发现,如果把"移民化"理解为当地社会与移民群体之间的同化与融合,那么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则是一种"反移民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社会转型所形成的"结构变迁先于制度变迁,结构型塑制度"的社会变迁路径可以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一种"群体性共存"的"移民化"新模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开始,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超过了因战争和其他冲突而出现的迁移人口,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难以实现为灾难移民的灾后安置和文化适应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汶川地震后仅有的两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村寨——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和跨破村夕格组的研究,发现羌族移民民族文化变迁呈现非均衡变化的特点。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村干部积极参与以及羌族移民族群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羌族移民族群的"选择性同化"策略将有利于民族文化变迁呈现"文化多元化"而非"文化同化"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7.
灾害移民的未来动向:从“因灾移民”到“因险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建 《中国减灾》2011,(21):38-39
2011年9月14-17日,"亚太气候移民的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总部召开。会议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亚太地区气候(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呼吁政府、国际组织等各方关注气候(灾害)移民,提升将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意识,降低区域脆弱性与面临的灾害风险。会议由来自中国、孟加拉、菲律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热河地区移民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平  唐亚君 《前沿》2006,2(12):230-232
清代热河地区的移民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民的发轫时期,时间段为清初至康熙末年(1644-1722年);第二阶段为移民的快速发展时期,时间段为雍正以迄乾隆十三年(1723-1748年);第三阶段为移民的扩展时期,时间段为乾隆中叶至清末(1749-1911年)。清代中后期出现的蒙古移民和汉移民的“再移民”增强了移民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向美国洛杉矶的迁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按其动因可以分成商业驱动型移民、生活驱动型移民、教育驱动型移民和混合驱动型移民.他们大多利用合法的L1、EB5和H1B签证登陆美国并获得绿卡,也有极少数通过政治避难手段获得合法身份.这些移民在洛杉矶分散居住,在不同行业耕耘,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也有差异,但是与温州本地联系都非常紧密.洛杉矶温州人的迁移历程显示,侨乡人口向海外迁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传统商业和经济因素不再是温州人定居海外的目的,反而成为他们迁徙的助力.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6.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