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城区是城市的基础,要想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首先从城区抓起。城区要想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创建学习型城区。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学习问题已不仅仅是关系个人素质和发展的微观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地区发展和竞争实力的全局性问题。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把上海建成“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推动下,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上海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 《湖湘论坛》2005,18(1):86-87
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要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 ,重要的是盘活城市资产 ,整合城市资源 ,提升城市功能 ,打造城市品牌 ,走产业优先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第一,必须着力于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当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上。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不可取代的。这也是中华民族要振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要有中国人的地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综合素质的竞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一批人。当然也不可能准备好这么一批人再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在做的当中来锻炼人、教育人、考验人、检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城区是城市的基础,要想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首先从城区抓起。城区要想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创建学习型城区。一、建设学习型城区的重大意义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是城区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根本目的。建设学习型城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素质与质量的竞争, 21世纪的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如何培养人才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使体育教学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好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始终把素质及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再过几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新世纪的到来,预示着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核心依然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因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将怎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这是每一个跨世纪政治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新世纪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特点谈点自己的想法,借以抛砖引玉。一、教师素质高能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相…  相似文献   

8.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跨入21世纪,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知识经济、智力资源的竞争,表现为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之间的较量。一定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邵畅 《前沿》2003,(6):143-145
21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的时代 ,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信息素质的竞争。本文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的信息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 ,加强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这个世纪高水平的经济运行,只有高素质的国民主体才能驾驭。可以预言,下个世纪的经济竞争最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竞争。反过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下个世纪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决定着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的态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教有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知识经济的世纪。把素质教育问题置于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操作即教育改革的整体坐标上来考虑,选择方向、确立目标、找准位置、明确起点、选好途径、制定政策,变素质教育的“沙龙状态”为“实施状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紧迫感,依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战略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初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 ,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 :要维护国家独立主权 ,领土完整 ,生命安全 ,最终是实力。国际间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质量的竞争 ,而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 ,更在于人的基本素质。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构筑 2 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模式 ,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教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以开放的视野认识城市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主要通过城市的对外开放而实施.城市的对外开放,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21世纪是"城市经济"时代,21世纪的区域经济竞争主要围绕城市的竞争而展开.在当今新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候,城市已成为演绎这一进程的主要载体,成为区域经济融人世界经济潮流的前沿阵地,成为地区对外开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当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上。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不可取代的。这也是中华民族要振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要有中国人的地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一批人。  相似文献   

14.
魏学林 《创造》2001,(10):21-22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21世纪将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突出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实施城市发展推动战略,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推动城乡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9年,我市被列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从安宁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紧紧抓住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城市发展推动战略,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乡村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信息的全球化通达、资本的全球化流动、竞争的全球化加剧,以及科技的应用更迭,让当今人类的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既有地理边界的限制,使得世界成为一个较以往更为开放的活动空间与竞争市场。由此,居于其间的国家、地区、城市,也如商业产品一样,被席卷其中、参与竞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上就有学者提出:19世纪是王朝的竞争,20世纪是国家的竞争,21世纪是城市的竞争[1]。城市,作为一个集纳了区域空  相似文献   

16.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更具挑战性、竞争性的世纪。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武汉带入21世纪,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面对这一形势,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塑造新形象,迈向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当前,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和措施就是要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提高市民素质,把武汉人的形象塑造好。形象很重要,形象反映和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城市一定的文明素质和水平。塑造21世纪武汉人的新形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贯穿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在科技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军同样需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时俱进 ,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创新的方法获取最新的知识 ,用新知识更换旧知识。进入 2 1世纪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和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国家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到来,预示着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因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面对未来的中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公民素质,即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等素质。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个性,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和处事方法。这种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其效应远远大于心理教育本身。为此,笔者就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是展示城市素质、城市风骨和魅力的世纪。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这是一个明智而战略的选择,它对于提升城市的人文发展水平、建设国际化城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升级,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中小城市竞争力比较低下,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与配套能力相对较差、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尚未真正形成等实际问题。加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