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蹄疫 (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以感染多种偶蹄家畜及野生动物 ,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是影响动物产品 (包括动物 )国际贸易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MDV) ,具有 7个血清型 ,型间互不交叉保护 ,型内各毒株间抗原变异大[1] ,这给FMD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研究FMDV的变异及其机理 ,对更好的预防以至消灭本病有重要意义。1 FMDV的分子结构及抗原性1.1 FMDV的分子结构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 (Picor navirdae)、口蹄疫病毒属 (Aphthov…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3.
动物致病性RNA病毒 ,比如猪瘟病毒 (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ovineviraldiarrheavirus ,BVDV )、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diseasevirus ,FMDV)和风疹病毒 (Rubivirus ,RUBV)等可引起动物严重的传染病。此类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间歇性暴发 ,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各国为此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制。目前 ,动物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大家共同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 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 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 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disease ,FMD)是 1898年首次发现的病毒性动物疾病 ,因其发病凶猛 ,被国际兽医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 ,主要侵害家养或野生的偶蹄类动物。作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口蹄疫不仅损害了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还严重限制了国际和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往来 ,素有“政治 经济病”之称。近年来 ,口蹄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地流行暴发 ,给疫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的流行毒株和以往流行毒株及其所用…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FM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一般呈大规模爆发,但有时也呈散发流行。其特点是专性危害偶蹄动物,表现为口及鼻孔外部粘膜、蹄叉及蹄冠上缘皮肤形成水泡和糜烂,也常见于乳头及猪的鼻镜部。临床上酷似水泡性口膜炎,猪水泡病和水泡疹。(一)病原及其分布 FMD病毒最早分离于1897年。分类学上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病毒中心是一条单股正链RNA,由约8000个碱基组成,具有感染性。病毒外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蛋白。完整病毒直径约为23nm,沉降系数为146S。FMD病毒现有7个血清型,即O、A、C南非-Ⅰ(SAT-Ⅰ)、南非-Ⅱ(SAT-Ⅱ)、南非-Ⅲ(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用补体结  相似文献   

7.
英国动物病毒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兼世界口蹄疫咨询实验室主任R.S.Hedger博士曾于1980年10月来我国访问,今年2月寄来了他们在1980年对29个国家送检的口蹄疫病料样品进行病毒鉴定的年报和第三季度报告。接受送检的病料共319份,其中同中国邻近的亚洲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地区送检的病料198份,有164份病料分别定为O型、A型、C型和亚洲Ⅰ型。按国家和地区分,印度有O型、C型和亚洲Ⅰ  相似文献   

8.
采用鸟枪法克隆鸡痘病毒(Fowlpoxvirus,FPV)基因组BamHⅠ部分片段,用Thgoxigenin一dUTP标记的FPV282F_4弱毒株BamHⅠ片段探针,点杂交,证实22个克隆插入了FPV282E_4弱毒抹DNA的BamHⅠ片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不同的6个质粒pUA、nUB、pUC、pUD、pUE、pUF。6个质粒插入的片段A、B、C、D、E、F分别为7.3,4.9.4.2,3.6,3.2,3.0kb,分别以ClaⅠ、EcoRⅠ、EcoRV、HindⅡ、PstⅠ、SacⅠ、SacⅠ、SmaⅠ、XhoⅠ进行单酶切,又经适当组合酶切。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片段在在的单酶切位点为A:EcoRⅠ、SacⅠ、XhⅠ位点;B:EcoRⅠ、XhⅠ、HindⅡ位点;C:ClaⅠ、SacⅠ、SalⅠ位点;D:SalⅠ、PstⅠ位点;E:EcoRV位点;F:EcoRV位点。逃出7.3kb片段,选取片段中单一酶切位点BglⅡ,插入痘苗病毒(vacciniavirus,vv)P_7,5启动于和P_11启动子控制下的报告基因LacZ,构建成时时表达载体质粒,通过与FPV282E_4株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一生的重组病毒,可以表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病毒是高度可塑性(易变性)病毒之一。本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特别是易感动物的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发生某些变异。近年来,国外试验证明,口蹄疫正型之间和亚型之间的核糖核酸杂交是容易的,通过这种杂交后,可获得独特抗元性的新毒株。据报导,口蹄疫7个正型中的亚型多达62种,即O亚型10个,A亚型29个,C亚型4个,Asai—Ⅰ亚型5个、SAT—Ⅰ亚型7个、SAT—Ⅱ亚型3个、SAT—Ⅲ亚型4个。每个正型中的各个亚型的抗元性各有差异,例如A_1与A_2的抗元性差异较小,而A_(22)与A_1的抗元  相似文献   

10.
自本世纪初,家畜口蹄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和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而许多国家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传统疫苗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6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异源非易感动物或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方法研制弱毒疫苗,并在前苏联等国家得以应用,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范围广,难以平衡毒力与免疫力的关系,以后停止研究与…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是一种小RNA病毒 ,主要引起偶蹄兽发生口蹄疫 (FMD)。其发病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畜生产性能迅速下降等 ,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该病历来都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传染病之一。FMD十分顽固 ,一旦发生 ,就很难消灭 ,有的国家甚至在宣布消灭FMD后 ,仍会再度暴发该病。研究表明 ,这可能与FMDV能建立持续性感染 (persistentinfections)有关。所谓持续性感染 ,是指病毒在动物体内持续存活数月乃至多年 …  相似文献   

12.
用口蹄疫病毒(FMDV)A型12S基础免疫,O型12S加强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迭,得到了一组群特异性单抗。用RPHI,AGD,ELISA及阻断式和竞争式ELISA分析这组单抗得出以下结论:12S抗原至少存在一个12S独有的型间交叉的群特异性抗原表位,该表位是非中和性抗原表位,免疫原性较低;这组群特异性单抗可与FMDVO,A,C,Asia-1型12S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表明该表位存在于FMDVO,A,C,Asia-1型12S上,但不同血清型的12S表位构成存在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犬科、鼬科和猫科多种动物 ,引起犬和多种经济动物、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994年Appel等报道患病的浣熊为传染源引起美国加利福尼亚野生动物园包括豹、虎、狮在内的 17只大型猫科动物死于犬瘟热 ;伊利诺动物园和加利福尼亚某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曾发生了由于犬瘟热病毒感染而引起野生动物死亡 ,并分离到了犬瘟热病毒 ;另有关统计表明在坦桑尼亚北部有 3 0 %的狮子死于犬瘟热[1] 。 1999年 3~ 5月 ,重庆动物园小熊猫暴发流行了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经采用先锋霉素、干扰素和犬瘟热、细…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致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传染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该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FMD...  相似文献   

15.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非洲猪瘟孙书华,孙淑芳,蒋正军,吴时友(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266032)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危及到世界许多国家养猪业的发展。该病毒呈二十面体结...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 ,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 (PRV)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已在世界上 5 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流行 ,近几年在我国也有不少集约化养猪场发生本病 ,但在甘肃省还未曾有此报道。 2 0 0 0年 3~ 4月 ,我省有 2个集约化养猪场相继发生了以初生仔猪在 3~ 4日龄突然整窝发生以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猪伪狂犬病。1 发病情况A猪场 :该场 1996年 6月投产 ,存栏母猪 3 0 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猪…  相似文献   

17.
鸡减蛋综合征是由鸡减蛋综合征病毒 (EDSV)引起的以产薄壳或无壳蛋 ,产蛋率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自 1976年荷兰科学家VanEck等首次报道此病以来 ,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报道了此病的流行 ,此病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在肉用种鸡群中发现减蛋综合征以来 ,许多地区均分离出该病毒[1] 。EDSV是禽腺病毒Ⅲ群中的唯一成员 ,与其他的禽腺病毒相比 ,具有独特的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鉴于此 ,各国学者对ED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笔者就EDSV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198 3年Smith[1] 创建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Californi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 ,AcNPV )载体表达系统 ,1984年前田进[2 ] 组建了家蚕培养细胞 ,并在幼虫体内成功表达了浕 干扰素 ,其后众多科学家开展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最常用于表达载体构建的杆状病毒有AcNPV、家蚕 (Bmbyxmori,Bm)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ni ,Tn)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随着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20.
PCR-RFLP技术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的分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扩增Ⅰ群禽腺病毒(AAV)Hexon基因A片段和B片段的2对引物,对Ⅰ群AAV的12个血清型毒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扩增出的A片段大小为1 219 bp,B片段大小为1 350 bp.对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Ⅱ进行酶切,结果得到6种不同的RFLP图谱;对B片段进行HaeⅡ酶切,结果得到9种不同的RFLP图谱.综合分析A片段和B片段的PCR-RFLP结果,能鉴别Ⅰ群AAV的12个血清型.结果表明,建立的PCR-RFLP具有快速、简单、特异、灵敏等优点,可作为Ⅰ群AAV流行毒株血清型的快速分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