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在权力制衡论,有错必纠论等理论基础上的我国法院对指控罪名审查变更机制,随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纵深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修正.应坚持法院具有定罪判刑的最终决定权,但法院在变更指控罪名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处罚;法院变更指控罪名不能剥夺被告人的辩护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审判中罪名变更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程序上的许多弊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罪名变更制度的价值,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对于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对象,法院应当严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不得加以变更;赋予法院限制性变更指控罪名的权利;设置对被告人的“告知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3.
去年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审理中,检方指控被告人赵祥忠犯玩忽职守罪,控辩双方在庭上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进行了舌战。最终法官没有采纳控方指控的罪名,也未完全采纳辩方的意见,而是作出了第三种判断:被告人赵祥忠构成工程重大责任事故罪。该判决曾一度引起了法学界的纷争。从英美法系程序优先的视角看,法官是个消极的仲裁者,法官绝不可能不诉而审,不辩而判。因“虹桥”垮塌案辩方在整个诉讼活动中始终围绕着检察指控的罪名——玩忽职守罪是否能够成立这个轴心,并层层为被告人设防,以期达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只要证明控方罪名不成  相似文献   

4.
事实认定是法庭通过审理证据、推断和确认追诉中的事实问题的特定活动。刑事庭审中的事实认定是刑事法庭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指控进行证据调查,判断指控犯罪是否发生、指控罪名是否成立的特定活动。事实认定问题首先应当是一种权力配置和权力约束问题,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权利问题应当是分析事实认定时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司     
《小康》2016,(26)
正谷歌正式否认欧盟的两项垄断指控谷歌11月3日正式否认了欧盟针对其Google Shopping和AdW ords两项服务的垄断指控,称欧盟的指控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谷歌称,当前仍有eB ay和亚马逊等购物网站存在,这就意味着谷歌并未主导全球在线购物市场,欧盟的裁决缺乏证据。至于AdW ords广告服务,谷歌称早已做出了调整,应该能够满足欧盟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上指控,如果最终罪名成立,每一项指控最高将处以谷歌全球营收10%的罚款,约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今年当地时间5月3日(北京时间5月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商业间谍”的罪名拘捕了两名在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和一名总部设在新泽西州的网络公司华裔高级主管。他们被指控的罪名是窃取朗讯公司的技术秘密,并把这些秘密转给了中国的大唐电讯公司。一时间,美国媒体和反华政客把此案炒得沸沸扬扬。但仅仅过了几天,负责侦办此案的联邦检察官便失口否认此案与中国官方有任何关联。  相似文献   

7.
6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检方对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74名被告人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艾汪全、王付祥等74人在山西、陕西、河北、甘肃、新疆、内蒙古6个省区故意杀害17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多项罪名.  相似文献   

8.
洪芳 《前沿》2007,(10):158-160
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都要求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障人权无论是在立法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达到与惩罚犯罪同样的高度,在二者出现冲突时,仍然将控制犯罪作为首要的目的和任务。这既是实践的需要,也与我国人们的主流价值观相统一。因此,我国应借鉴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做法从程序上对法官变更罪名权进行限制。原则上应允许法官变更罪名,但同时应注重对被告人的保护,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9.
翻看历史,任何一个已经走上海牙国际法庭的政治人物,想要走出此地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的。曾经的受审者,如米洛舍维奇等巨头,甚至因为审判过程过于漫长而病殁囚牢。但是。因被指控在2007年大选后骚乱中,犯有谋杀、迫害、强制迁移人口等罪名的肯尼亚副总统鲁托,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护田文华的上诉权利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上诉了.来自媒体的报道称,耳顺之年的前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不服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于2月1日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上诉人不构成指控所涉罪名.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法第 1 3条犯罪概念中的但书具有重大的立法和司法价值。在立法上 ,它通过收缩犯罪圈 ,满足了刑法谦抑的要求 ;在司法上 ,它通过协调情与法 ,保证了实质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原则概念的产生是一个经由原则、法律原则直至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历史演进过程。而在现代法治国家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原则区别于刑事诉讼活动原则及其他阶段性原则,它应当是指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对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或参与刑事诉讼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反诉制度在大陆法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规定,尤以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规定最为明确具体。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刑事反诉制度,但利用率极低,应立法明确刑事反诉,并对刑事反诉的条件作出严格限定,同时明确刑事反诉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在犯罪特征的范围内谈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 ,将两者的冲突直接换位为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的冲突的理论值得商榷。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前两个特征派生出来的法律后果 ,不应在犯罪特征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和谐地统一于犯罪的特征之中 ,具有同等地位。立法阶段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司法阶段两者是一般特征与除斥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罪刑法定主义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刑事习惯法是被绝对排除适用的,不管是民族学界还是法学界都不得不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之当然命运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回应。因此,只有以少数民族地区之刑事习惯法为视域,探索其在当地民族地区之实然解决纠纷之作用,引出法与法律、国家法与民间法、刑事制定法与刑事习惯法三大范畴,才能客观揭示刑事制定法与刑事习惯法之关系,进而揭示刑事习惯法之立法和司法命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今中外犯罪预备的立法及概念的比较 ,对有关犯罪预备的认识会更富于理性。正确评价我国刑法上的犯罪预备对司法实践中犯罪预备的处理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罚金刑执行难是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其立法根源在于刑法总则所确定的罚金刑适用根据的单一性,刑法分则关于具体犯罪适用罚金刑规定的僵化性;其司法原因在于罚金刑的判决具有盲目性,罚金刑的执行主体不够具体。从立法上讲,应完善刑法总则关于确定罚金数额根据的规定,改进刑法分则关于具体犯罪适用罚金刑的规定,同时增设罚金易科制度;就司法而言,应摒弃罚金刑适用的盲目性,并统一罚金刑的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简易程序的监督与制约是司法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简易程序中检察监督与制约作用产生诸多影响,在理清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简易程序中检察监督与制约的规定的基础上,对刑事简易程序中检察监督与制约的优化配置进行思考和研究是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证据展示是英美对抗制诉讼国家普遍性的制度安排,其价值在于维护程序公正,增强审判的实效。建立我国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应结合我国司法体制的现状和对抗制诉讼的特点,建构一套合理的、便于操作的、给控辩双方提供平等享有证据资源的空间的刑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