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法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贵国 《中国法学》2008,4(1):12-23
市场经济为各主要国家所采用,通讯、运输和信息等革命性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它是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各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国际组织间合作进一步加强、非政府组织影响力急遽增加等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规范,这些国际规范对列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行为具直接作用,其进入内国法具有高层次、具体化、强制性的特点。这从世贸组织的实践可窥一斑。国际规范以强制性的拘束力进入内国法,从而导致列国的法律规范、执法原则和标准以及法律价值等不断向趋同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的持续发展又势必导致国际社会成员的法律和制度逐步达到法治社会的要求,即全球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秦朝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惟有秦朝以身高作为确认刑事责任的标准,它产生于秦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与秦朝诞生于列国纷争的背景有关,受法家的重刑主义法制思想的影响,还与秦朝的徭役和兵役制度相联系,这些原因和条件决定了秦朝选择了身高作为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房价背景下住房权之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中礼 《北方法学》2011,5(1):93-105
高房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民生发展之大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房价发生的原因及其不合理性,指出高房价违背市场规律,违背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和期待,违背人们的社会正义感,并在此基础上从住房权的视角对此给予充分的反思,且在考察列国关于管制高房价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保障住房权的法律制度体系构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夏大伟 《人民检察》2017,(13):71-72
翻开历史的华丽篇章,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关于法律的哲学与文化思维演绎在圣人先贤的笔墨之下蔚为精彩,理性而浪漫,甚至是悲壮。中国古有先秦诸子百家“德刑之辩”,或游说列国,寻明君贤相,或放浪形骸,执时代牛耳。儒家崇周礼、尚德政、求礼治;道家尚无为,以道统法、道法自然;法家推行法治,官民知法、互不相欺。这些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的思想流派开启了华夏文明第一个思想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在"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的框架下,强调了地方自治的价值与功能。在辛亥革命期间,梁启超针对"各省独立之事实",在"单一制/联邦制"的框架下,论述了建立单一制国家的必要性。梁启超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认同,是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其西方渊源,主要是经日本人转手的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其东方渊源,主要是古代中国的法家思想。梁启超希望借助单一制国家结构,在列国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体现了一个中国式"反联邦党人"对于国家结构以及国家建构的想象与期待。  相似文献   

6.
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比,中国成文法律的出现至少晚了1500 年,这是比较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组织形态的不同,而要搞清中国成文法形成的原因,关键在于真正理解西周到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性质。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国家”中,社会的基本组织是以“户”为单位的“核心家庭”;而成文法律即以这样的自由民为对象,是“城市国家”建立和维持其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基于青铜器铭文的最新研究表明西周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其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则是拥有大量人口和土地,并对其成员承担着法律责任的“宗族”。因此,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成文法律的需要或条件。但是,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中国古代社会在列国战争中从“邑制国家”逐渐向“领土国家”转变。特别是作为“领土国家”一级行政组织的“县”的出现,为“核心家庭”的发展提供了机体,也使国家第一次与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发生了直接关系。对“县”里的自由农民以及城市中出现的大量平民管理之需要,促使成文法在中国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应运而生。换言之,在美索不达米亚成文法律是古代“城市国家”的必需,而在中国它是古代“邑制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法与人性中的利己、利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和法的主体 ,对人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人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本性 ,利他是有限的。这种本性和生产力一起决定了社会和法。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人是内容、目的和主体 ,社会是形式、手段和客体。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个人的力量是最基本的、最积极的和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8.
陶玉霞 《行政与法》2010,(12):19-21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核心,只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因此,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约是基础,监督是手段,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律师是什么? 律师是法学院课堂上一双双明亮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是司法考试前的挑灯夜战和考试后的忐忑不安,是过关后的欣喜若狂和踌躇满志,然后便是早上的行色匆匆和傍晚的疲惫不堪,是堆积如山的案卷和既有些枯燥乏味又总是深不可测的法条。它是养家糊口的营生,是年轻人对房子、车子和关于中产阶级的畅想。律师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5,(5):3-11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首先,自然的和社会的义务(法律)都是有条件的,最初都源自于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无条件的,是一切法律和义务的基础。其次,权利始终是目的,是第一位的,权力则是手段,是第二位的。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都起源于并服务于自然权利。最后,自然权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欲望、意志、功利的前提,是一切政治性、道德性和社会性问题的开端。霍布斯的权利学说是彻底的权利本位主义,并因此为现代社会、政治和法律提供了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笑看风云     
面对失败和挫折,微笑地面对是一种乐观与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微笑地面对是一种坦然与宽容,然后涛声依旧,这是一种达观。面对烦恼和忧愁,微笑地面对是一种大彻与大悟,然后努力开拓,这是一种境界。面对鲜花和掌声,微笑地面对是一种谦虚与清醒,然后与时俱进,这是一种力量。生离死别、艰难困苦、荣辱沉浮,这些人生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误解和仇恨可以化解,忘却烦恼和忧愁,你就能勇敢地去搏击和冲锋,从而获取属于你的那一份成功与辉煌。“阳光总在风雨后”。微笑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笑看风云——这或许…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良好的文化是国民素质和修养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员和职工共同价值取向的有效载体、是一个企业增强凝聚力的最佳媒介,同时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前提,是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反腐倡廉等项工作的基础。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关键在教育,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教育。而教育又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要有效地预防和遏…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由此可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呼唤。  一、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不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方面、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意义。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警察。具有公共服务能力、侦查能力、法律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擒拿格斗能力的警察才是强大的警察,才能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的考验和挑战,才能履行党、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其中公共服务能力是核心,侦查能力是灵魂,法律运用能力是基础,人际交往能力是关键,擒拿格斗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刑事诉讼法律论辩的概念和特点法律论辩是随着国家和法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司法制度的产物。刑诉诉讼中的法律论辩是指刑事案件的诉讼参与人围绕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是否应当处以刑罚,以及怎样处罚,依照法定程序,就相关事实和法律,进行的论证和辩论活动。刑事诉讼法律论辩的特点:(一)主体多元化。刑诉诉讼的辩论主体总体上讲是控方和辩方。论辩主体的多元化中公诉人和当事人委托的律师是重要角色,是公众所关注的,是最有戏剧性和演绎性的。(二)论辩内容多样化。控方的论辩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要论证被告人存在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要论…  相似文献   

16.
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开展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地方人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把握的问题。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的重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要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校长角色的转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小学校长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是学生一生持续发展的主要奠定者,是自觉开发和设计课程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清楚地认识校长职位的角色问题,对开展相关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各种投资,使自然人具备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价值,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这种价值实现价值增值。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首先是一种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是生产与再生产的统一;是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力资本是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的统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技术与制度的统一。结合人力资本的含义和农民工的自身特点看,农民工属于人力资本的范畴。确认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崭新论断,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命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方向指引原则,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本质规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前提;二是政治统领原则,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深化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三是法治建设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全面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全过程,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路径;四是力量保障原则,坚持党对人民军队和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应坚守的原则问题,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上 ,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文明形态和秩序形态 ,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和相同的属性 ,又互为作用 ,互相促进。政治文明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动力 ,是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 ;政治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巩固和发展政治稳定的基本保障 ;巩固和发展政治稳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