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熊荣敏 《世纪桥》2008,(11):88-89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荐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郭志坤陈雪良本书是一部以成语串联起来的中国通史。所征引的成语涵盖了习惯意义上所说的成语、典故、掌故、谚语和俗话等,泛指历史留存下来的、民众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采入的成语皆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密切相关,叙其历史原貌,述其历史过程,可称之为"历史成语";成语的编排顺序.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无等值词、背景词、伴随定义词、成语典故、礼貌客套用语表现出来。所以在翻译中应分析和比较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要追求语言上的通达 ,同时应尽量提供相关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何谓主体?主体指的是事物的主要部分。主体意识就是: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把主要的方面放在第一位;无论何时何地做何事,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主要的方面。道理虽然是这么说,而且人人都能理解、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主次倒置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试举两例:一是古代的。中国有句成语,叫买椟还珠。典故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  相似文献   

7.
张鑫  景然 《世纪桥》2012,(15):106-107
传统的翻译理论在追求原文和译文的完全对等的过程中,将重点全部放在了译文和原文上,却忽略了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译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主观性。本研究以《送友人》的三个中译文为例,展示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翻译家对于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旨在阐述译者主观性在具体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阳 《世纪桥》2009,(19):133-135
俄汉语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喻体的成语,它们很具有民族特色。俄汉动物成语有四种对应情况。影响俄汉成语动物喻体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宗教、文学、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思维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现在广播新闻,包括商品广告,都有主观主义、不考虑接受者心理的问题。人们对有些广告很讨厌,胡吹乱捧,问题就出在没有认真地研究观众接受不接受。广告词讲得无边无际,还乱用成语,怎能不让观众厌烦。这样,也就收不到广告预期的效果。宣传也如此,必须考虑接受人的心理,把人引入当时的环境里去,在感情上发生共鸣,那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宣传要考虑接受者心理  相似文献   

10.
论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想活动,它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次。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方式,本质上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诸多因素,尽可能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达到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选择问题一直是译学界争论的焦点。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的两个极端,译者受到社会文化和译者个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某个极端。研究归化异化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多种文化因素,以便拓展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并给翻译研究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杨梅  艾素萍 《世纪桥》2012,(11):21-22
在纷繁复杂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实践过程中,郭沫若基于自身的个性才情,提出“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让翻译和创造结合在了一起,翻译的痕迹几近消失,大大提高了译诗的可读性和审美性,成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范小青 《学习月刊》2013,(22):27-28
现代社会的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中常有“功不可没”、“扶贫济困”、“屡禁不止”“自食其果”等等词语出现.一般认为它们是成语。但是,这些词语在以考订详尽、出处确凿闻名的《成语源流大词典》中却未见收录。  相似文献   

14.
罗萍 《世纪桥》2011,(3):109-110
本文以Langacker的“意义概念化”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识解实现过程中翻译的主观性体现。本文以《荷塘月色》的四个英语译文作为语料,通过时比分析,揭示了主观性在翻译认知活动中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外事领域,翻译是一项十分基础但又特别重要的工作。任何一种语言,都与中文一样,有古代、近代与当代之分,而且都有自己的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古诗词。如果领导人在讲话时喜欢用上述词语,这对翻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各种语言之间有差异,很难百分之百地对上。在这种情况下,意译为首选,如果强行按字面直译,会造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渊源来自美国的女权运动,随后在加拿大得到确立和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传统翻译观至少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点,作者如同男性,代表着本源、第一性、创造性,处于等级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而译者则如同女性,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机械的和没有创造性的,只能亦步亦趋地服从于作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任务就是要改变在翻译中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对待的现状,让女性身影在文本中得以显现。以《简?爱》的二译本为例,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唯“权威”的原文马首是瞻,而应以女性主义方式重写原文,公开表现译者对文本的操纵,赋予原作以女性主义生命。  相似文献   

17.
语境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离开语境,交际是不可能进行的,翻译活动也是无法实现的。语境中词语的转换赋予了翻译更多的创造性,在遵循总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语境的转换还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姚缸 《湘潮》2013,(1):160+162
高职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高技能型人才,良好的商务翻译技能是学生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基于高职英语学生就业主要岗位群,以市场实际需求为标准,本文试从翻译课程整体设计、翻译实训项目及教学过程设计与师资培训等角度探索改革翻译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文化转向要求译者要更加关注翻译中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译者在翻译时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在进行陶瓷文化术语英汉翻译中,译者也要时刻牢记这一原则,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并为促进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中国与西方跨文化的交流也随之不断扩展。这样的形势也就逐步凸显了汉英两种不同文化间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而作为跨文化交际主要途径的跨文化交际翻译应运而生产,以适应日益发达的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在文化载体的语言方面,不同文化借由不同语言途径,实现跨文化间的信息传递。它既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又是一种异文化的认知过程。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则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的不对等性,也即是在翻译时所存在的"不可译性"。在原文作者在创作时无意识省略的文化内容,在翻译时由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文化的不对等性,进而产生了"文化缺省"。本文在探讨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由于文化的不对等性所产生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缺省"。并且以汉译英翻译实践《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为例,来进一步验证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文特有的京剧文化文本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颇多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缺省现象,强调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准确把握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言内与言外)、以及文化缺省现象的难度所在,进而为进一步研究和提出适当的中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办法和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