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体系存在过失类型设计与第一性义务脱钩、归责原则单一、责任范围和责任形态不完整等问题。完善我国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体系,应该完善缔约过失行为类型、细化归责原则、丰富责任范围和责任形态。在当前的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体系下,法院审理劳动合同缔约过失纠纷的关键在于法律适用和举证责任分配,这二者都需要针对不同的缔约过失类型进行不同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的颁行对劳动法产生了极大冲击。民法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具有基础法、前置法的 地位,是劳动法的理论基础、审判依据及重要参考。劳动法是修正的民法,由关注个体利益的私法和关注国家 利益的公法融合而成。“国家管制”下的“意思自治”治理模式增强了劳动法执行国家政策与协调劳动关系的 能力,巩固了劳动法调整弱者地位、追求实质正义与公平的社会法属性,并使之成为与民法相并列又无法被替 代的法律部门。虽然劳动合同中的“意思自治”表明劳动法起源于民法,但劳动法与民法经历了“合—离—分— 立”的发展过程,民法的扩张性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化”使民法无法排斥劳动法,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作为宪 法的实施手段,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度且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实体,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关系存在的前提,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劳动关系的兑现。因此,各国对劳动合同都比较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法规对其加以保护和调整。由于各国对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所以,一旦涉外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国家问的法律冲突。从国际经济交往的大环境以及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涉外劳动合同纠纷看,对涉外劳动合同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他刊撷英     
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  申建平在《河北法学》 2 0 0 4年第 7期发表的《劳动合同法律属性论》一文中指出 ,劳动合同是源于罗马法的雇佣契约社会化的结果 ,劳动关系虽受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 ,但仍属私权关系 ,劳动契约的有关规定仍属私法范畴。而我国现行劳动契约有关的法律除一部分由劳动法取代外 ,大致上呈现空白状态 ,以至于现行劳动契约关系 ,并无私法上的基本规范 ,不论是学理或实务都有适用上的困难。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即是有从属性、附属或由他人决定的劳动才归劳动法调整 ,而自…  相似文献   

5.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履行中的劳动侵权及原因分析王俊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劳动契约关系。劳动契约双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从法律角度看是平等的。但在实践中"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平等的。劳动合同一经成立,劳...  相似文献   

7.
有效、可撤销、效力未定及无效制度仅仅是合同法上的一种合同效力评价规则,不妨碍其他规则的同时适用.有时,合同有效可以更好地惩戒不法当事人.合同相对无效能更有效保护善意相对人和善意第三人,满足现代商事交易安全的需要.在劳动合同法的理论和实务中,应当确立劳动合同的相对无效制度,更好地保护劳动合同中善意当事人以及与劳动合同存在...  相似文献   

8.
集体合同因在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责任方面均不可能具有相对性而使其被排除在适用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合同范围之外,这就决定了集体合同难以在履行过程中独自发挥功效,因此,受合同相对性规则规范的劳动合同在集体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正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单个劳动合同的一一订立与履行,才使得集体合同从字面内容真正落实到劳动者实际享有的劳动利益中去.集体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在对劳动者的劳动利益的保护方面各自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昌平 《工友》2008,(12):45-46
去年底,在一次到基层单位讲解劳动合同法的间歇,一个女青年悄悄地过来问我:“我是劳务派遣工,在单位工作快满十年了,到时候可不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呢?”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她:劳动合同法只是规定劳务派遣公司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二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至于是否适用订立无固定期限的规定,该法并没有明确。刹那间,我看到她的表情流露出深深委曲和失望。  相似文献   

10.
在涉外海员劳动关系中适用冲突法强制规范有助于对外派海员劳动权益给予合理充分的保护。《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冲突法强制规范不仅包括中国国内法的强制规定,还包括某些海事国际条约和惯例中的强制规定。要避免冲突法强制规范在涉外海员劳动关系中的扩张适用,明确区分其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界限,并恰当处理好不同冲突法强制规范同时作用于涉外海员劳动关系导致的规则冲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做了重大改变,引起许多争议,有必要对其进行法律探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符合社会法理念,在强制续签、解雇保护、违约责任等制度设计上应区别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在相关法条的可操作性方面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是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三种不同合同,只有劳动合同在劳动法中有明确的规定,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在法律中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能根据有关民法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三类合同的认识易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与民法、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区别,由此决定着无效劳动合同制度对传统的合同法理论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制定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实行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再加之劳动力市场的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和劳动力市场组织作用的欠缺,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本身的缺陷在实践申显现了出来,造成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因此,应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立法经验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严格限制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对定期劳动合同的期限和续订次数进行限制,完善劳动合同解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与民法的关系,一直是近二十年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 问题。国内的社会法研究更多着眼于实在法层面,尤其是围绕法律部门之社会法,难以在社会法与强调自身已 经实现社会化的现代民法之间划出明晰界线。社会法需要进行法理与法哲学思考,通过何为“社会法”之“社 会”、何为“社会法”之“法”、“社会”之“法”与社会法是何种关系这三个问题揭示社会法的特质,继而 论证劳动法作为典型的社会法,难以在民法体系内实现逻辑自洽。此外,社会法的核心是有机体内的伦理规则, 但并不完全排斥契约,合意的“触发性作用”仍不可或缺,劳动争议可以在一定范围适用民法规则。  相似文献   

16.
数字平台创造了新型的灵活用工模式,但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限制,使在平台下谋生的网约工失去了法律的保护。平台惩戒规则作为数字泰勒主义的成文表现,是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对网约工进行劳动控制的重要工具。然而这种规则在民事契约下的形式平等中消解了网约工的权益,其所产生的压迫问题已经引起舆论关注。研究认为,以古典契约理论建构平台惩戒规则存在局限性,应当以关系契约理论对平台惩戒规则进行解构和纠偏,推动合意的矫正,并以“软法”推动平台承担应有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法律关系是一种劳动契约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派遣工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而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工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特别权力关系。在后者的特别权力关系中,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法定或约定的规定履行义务,给劳务派遣工造成实体权益的损害,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存在不同观点。从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及合同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来看,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已得到全世界普遍承认的一个国际私法原则。但绝大多数法学家都认为当事人自主选择只能在任意法范围内进行,而不得违背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直接适用的法”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合同准据法的限制。“直接适用的法”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所体现,但仍存在问题,故需要完善有关涉外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19.
在集体合同地方立法过程中,对于集体合同的定义、法规的适用范围和政府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有不同的规定.<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草案)>对于集体合同的定义只是一个层面的,即基层一级集体合同,没有包括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反映出立法者对于集体合同主体的不同认识.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也过窄,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实行全面改革的协调劳动人事关系的需要.至于政府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角色也应重新定位,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应从审查批准者向促进、服务和协调者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