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李悝(公元前445-前395),又名李克,战国时政治家、魏国丞相。《史记·魏世家》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魏文侯想从魏成子和翟璜两个人中选出一个为相。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魏文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就询问他的重臣李悝。李悝列举了五条辨识人才的标准(史称"识人五法"),魏文侯根据李悝所提供的这一标准,最后录用魏  相似文献   

2.
胡绍文 《求索》2007,(8):173-175
《杜诗详注》中有107处注释标明引自《尔雅》及相关注疏,但存在着许多错误。本文梳理了这些引文的类型,并对错误之处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3.
文明观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波动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理解主要集中于揭示资本的野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普适文明的思想;而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转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揭示.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强化《资本论》中的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理性,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应具有更为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人李审言辑《韩诗证选》,已发明了韩愈诗作与《文选》的关系;经微观比勘可知韩愈赋作等更是深得《文选》收录之"骚"体文的精髓:"《骚》意"和"《骚》体"。韩愈诗赋,化用《选》诗,学习《文选》古文辞藻、文法,扬弃其陈腐的思想言论,互补以现实生活中的活语言和新意,体物写意、抒情言志,唱响诗文之最强音,达到了"复古"(继承)与"惟陈言之务去"(革新)的天然统一。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于1931年和1981年两次重印严译名著丛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的出版,其中的《原富》"却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随着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在对严复思想进行深入发掘时又重新关注《原富》汉译本的社会价值。对比《原富》与《国富论》可以看到,译本的生成蕴积了不同时代的诸如主流诗学、意识形态等的社会文化内涵。严复的《原富》饱含了严复对积贫积弱、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高度关注,为处于学问饥荒时代的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吕正韬 《理论月刊》2007,(10):56-59
心理战的应用在当今国家战略和军事行动中已经被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分别被誉为东西方的"兵家圣典",不同背景,不同时代,不同思辨模式但同为经典的两部军事理论著作中不约而同的渗透着浓郁的心理战思想,精神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在两部著作中得到了极大关注和着重阐述。《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心理战思想的异同分析对当下我军心理战研究的视域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星亮  王斌 《求索》2012,(2):239-241
明人曹学佺在四川为官期间,留心志乘,周览名胜,杂引众书而成之《蜀中广记》,乃研究巴蜀文化之重要典籍。曹氏取材广泛,却并不照搬原文,其据所见正引文之误、据所思疑引文之谬,在全书中屡有精彩呈现。《太平寰宇记》作为曹氏征引较多的文献之一,正可概见此类问题。是以笔者摘其表表者数条,考辨于斯,既可补苴《太平寰宇记》整理本之疏误,又可彰显《蜀中广记》之巨大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迄今已发表160年。但是,漫长的岁月没有,也不可能抹去其熠熠生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正因为如此,这一不朽著作一直为我国学界所关注。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文本的研究,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和文艺理论,等等;二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价值进行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学界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系统性和全面性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和新见解。不可否认,这些研究存在着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张跃进等人撰著的《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在有关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该书具有选题上的时代性、研究思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最好研究成果。《中国"农民工"界定的理论创新》一文指出,该书有情境性与语用性统一、客观性和科学性兼具、全面性与综合性统合、矛盾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的创新。牟君发认为,该书回答了时代对农民工的准确定位、政法工作对农民工问题的准确定位和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管理的准确定位等问题。《中国农民问题解读之解读》一文认为,该书选题重大而意义深远,而且篇章结构宏大,内容详细,研究方法恰当,语言朴实,通畅流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1日,新修订的《律师法》正式施行。这郏被业界评价为“吸收了多年来司法改革的成果,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正面临着与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问题上规定不一致的尴尬。而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法律位阶关系更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1.
关梅 《求索》2013,(11):117-119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关于《周易》法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虽然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映。古经通过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阐述了其法哲学思想,成为《易传》法哲学思想的源流,对后世法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文君  王静宜 《思想战线》2013,(Z1):198-199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律学家梅因爵士是历史法学派的英国代表人物、比较法理学奠基人以及法律人类学创始人。他于1861年出版的《古代法》一书不仅对西方法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学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11,37(5):73-78
《庄子》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以及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庄子在《寓言》、《天下》两篇中对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更是现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论,也是我国最早的象征、浪漫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4.
陈祥谦 《求索》2011,(4):185-187
确定《文心雕龙》的撰著时间,对研究刘勰生平及其著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圆通服人的结论。实际上,刘勰在《序志》中隐藏了撰著时间。通过考辨可知,《文心雕龙》撰著于梁天监元年到天监二年。  相似文献   

15.
监察机关不仅要以《监察法》《刑事诉讼法》为准据调查职务犯罪,而且同时必须以《刑法》为标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监察法》与《刑法》都是反腐的利器,有共同的内在追求与旨趣。但是,目前《监察法》与《刑法》间存在着制度错位。为此,应对《监察法》和《刑法》相关条款做扩大解释,修改《监察法》《刑法》相关条款,克服二者制度上存在的错位。  相似文献   

16.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18.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弟子规》原名叫做《训蒙文》,是清代儒生李毓秀所作。这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山西绛州人。根据《新绛县志》的记载,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一共活了八十三岁。在中了秀才以后,李毓秀没有考取更高的功名,他创办了私塾“敦复斋”,毕生致力于教育讲学,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根据儒家传统的精华思想,本着启蒙养正、通俗简洁的想法,李毓秀参考《童蒙须知》《三字经》等相关文本,结合自己的任教经验编写了《训蒙文》。  相似文献   

20.
喻春梅 《求索》2008,(2):208-211
毛泽东与长沙《大公报》曾保持了三年多的良好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与《大公报》中新娘赵五贞自杀事件的讨论;二、参与《大公报》中湖南自治问题的讨论;三、参与《大公报》中湖南演讲会的报道。后来,随着毛泽东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大公报》撰述员的身份就此结束。毛泽东在《大公报》留下的文字材料,反映了这段时期他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正处在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状态。研究毛泽东与《大公报》的关系,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