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洋人的嘴     
列出这个题目,绝非对友邦的不恭。其实嘴的作用大抵相同,都是用来吃喝、讲话用的。之所以以此为题,只因近年来,某些同胞对洋人的嘴奉若神明,很有必要扯出这个话题来说一说了。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种称呼,一是禽兽,一是圣上。”从来没有称他们是朋友或者说和我们是一样的。如果说早些年多是把洋人当作禽兽的话,那么这几年则不少人把洋人当作了圣人。你看,洋人一张嘴必是金口玉言,洋人嘴里吃的、喝的,还有抽的,一定是美妙绝伦的。所以做广告或宣传产品质量定要和洋人联系起来。君不见:有些电视台的啤酒广告,那些洋人的嘴可…  相似文献   

2.
饶湫波 《人民公安》2006,(19):51-51
行动到凌晨2时,刘所长请大家吃面条。小徐胃口大,一下子吃了两份,惊得我们连问他“不怕撑死啊?”小徐斜睨了所长一眼,说:“要说撑死的事,刘所长还真的有过一次……”未等他说出下文,刘所长就干咳一声,对小徐说:“臭嘴,又想出我洋相。”小徐便笑而不言。回所的路上,我单独向小徐  相似文献   

3.
温州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制售不合格八宝粥的企业,中午时分,工商执法人员说:“来,老板,你吃你的八宝粥吧!”那位老总一撇嘴:“这八宝粥怎么能吃呢?我掺了那么多防腐剂和有害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味道就是一种记忆。等你记忆中的味道渐渐多起来的时候,人就老了。老家有一句俗话,说"人嘴如窑门",意思是人要生存就得吃东西,而且得吃很多东西,如同烧砖、烧瓦的窑门一样,别看旁边堆着小山似的木柴或煤炭,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窑门"吃"掉。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一  相似文献   

5.
能把哭的说笑了,能把笑的说哭了,能说得老板送红包,能说得老外掏美金……谁的嘴恁厉害?郑州市长金婚庆公司台柱——金嘴司仪汪洋。  相似文献   

6.
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启迪。我们可从中国文字的结构来探讨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是由“禾”和“口”两字组成。禾者,粮也;口者,嘴也。“和”即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两字组成。言者,说也;皆者,都也。“谐”即人人都能说话。此语还可以作进一步延伸和解析。和谐社会即人人都有饭吃,也即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石。和谐社会即人人都能讲话,也即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石。我们还可从一些故事中领悟和谐社会的真谛。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一次重要的学术研究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请神仙告诉他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神仙带他去看两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看到一个高台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但所有  相似文献   

7.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里的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的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再也不想吃了。”主人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的。 吃多吃少,任你随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7,(11)
正有一些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人口太多",所以,就有人口少能致富的论调。比如有人说,中国现在人口数量要是六七亿的话,生活就会富裕起来。有的观点认为,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有人说,要是中国现在只有几千万人,仅仅依靠卖石油等资源,就能致富。有人举例:"只有一个馒头,一个人吃,可以吃整份,两个人吃,就只能吃半份,当然是人越多越穷啦。"如果馒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当然,人越少越好。事实上,馒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人生产的。有人接着问,假如1个人能生产  相似文献   

9.
苏桂荣是中国第一位驯养白老虎的女士,她在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和猛兽结伴已有4年了。别看参加表演的白老虎都是从小训练的,但要让它听你的话还真不是一两天的事呢。苏桂荣说,光是喂小白虎吃东西就是一门学问,最先是用签子挑着肉喂,渐渐地缩短签子,最后用手,而且“肉要切成长条形,先让小白虎慢慢舔,再一点点地吃进嘴。肉块还不能切太大,切太大它会用力撕咬,  相似文献   

10.
欧阳国 《人民公安》2011,(13):64-64
余杰在《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说,图书馆是单身者的天堂。我上大学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也都呆在图书馆。每天,闹铃很早就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迅捷地从床上跳起.胡乱地洗刷几下,就腰挎牛仔书包、嘴啃大馒头、身带两张卡(一张饭卡、一张借书证),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图书馆奔。当我的身体还在自行车上时。心却早已飞到了图书馆,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我.于是我更加用力蹬着自行车,狂奔在校园,飞向我自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1.
有俗话说:“吃在广东”。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最令北方人咋舌的是吃蛇,吃猫,吃老鼠;二是讲究吃,其中之一是头啖汤,广东人喜喝汤,但一定要喝第一道汤。这两层含义却透露出一个道理:广东人敢于冒险,好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12.
有一张嘴和一颗心,它们同属于一个人,这就意味着,它们得合作一辈子。起初,它们配合得很默契,心想到了,嘴就表示出来。比如说吧,心觉得肚子饿得慌,嘴便哇哇啼哭着向妈妈讨奶吃;胳膊让小虫叮了一下,又疼又痒,心一烦躁,嘴又连忙咧开,向外界求援。这都发生在那个人的婴儿时期,心和嘴的任务十分简单明了,所以,它们干得挺不错。  相似文献   

13.
张敏已经五岁。可她歪着嘴,伸着舌,双手反撇,双足萎缩,不能走,不会说,也不懂吃,近乎“植物人”。有人劝其父母扔掉,有人出主意使其“安乐死”。可是张敏的父母却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4.
谨言与慎行     
什么叫谨言?谨言就是要小心地说话,说话要小心。人的嘴巴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吃饭,一个是说话。机关干部很难当,这两个功能很少有运用得好的,吃不到好的,说话却常常会捅娄子。当然,说话小心不是说你要装聋作哑,而是说话要掌握分寸,要得体,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要不传闲话,不拉大旗作虎皮,不狐假虎威,不妄议政策,不添油加醋。当然,这么说只能是一个基本标准,因为是在机关工作,不妨这个标准再往高  相似文献   

15.
“全国××是一家,一桶汽油走天下。今天你访我,明天我访他。不宴请,就违法。吃了喝了嘴一抹。“一次在接待外地客人时,有位老兄有板有眼地独白了这么一段顺口溜,闻者无不哈哈大笑,且为此再斟一杯。顺口溜带有“戏说“的味道,往往经不起推敲。比如说,“一桶汽油  相似文献   

16.
饮食之味,大约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那点酸甜苦辣的味道。可口好吃的东西被文人以“美食”冠名,既谓之美,总得与美丽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当是好看且食之有“美丽”之味。想来食物之“美”,定与美丽给人的感受相通,是为“美食”。能品出食物之“美”的吃客叫美食家。自然,好吃之徒算不上美食家,最多是个老携——传说中叫拉睿的怪鲁嘴大且极其能吃。美食家的“吃”,不但口中有味,心中也是有谱的。哪怕寻常的东西,他也能东西南北说出个道道来。遇上大文人,简简单单的食品,也会被写得笔下生花,似有鲜花那样好看、好品之味儿。说到此…  相似文献   

17.
走亲戚     
走亲戚,是我们童年最乐意的一件事情。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大人们也喜欢支配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大人递个什么东西,帮助抱柴禾、抹桌子、抽筷子等。这些事情,我们都不太乐意做,其中最不乐意做的就是给母亲找烟袋。母亲的烟瘾特别大,叶子烟几乎可以不离嘴。每每一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莽子,给我把烟袋找来。”次数多得实在让人心烦。可是我们不乐意,母亲就要吵,说我们只吃不做,不是个好孩子。而父母说走亲戚,我们则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因为每走亲戚,我们至少可以吃上一两顿好吃的东西,可以见到我们最好的伙伴儿。  相似文献   

18.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3-54
在本刊发放的饮食小康调查问卷关于营养结构的印象题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填60分,一般,甚至有人索性说不懂。这反映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的健康与否与营养结构的是否合理是划等号的。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在接受调查访问时所说,中国人从贫穷到温饱是个历史性突破,接着从温饱到全面小康有一个大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了,这就是营养结构问题。营养学界曾有一句行话:西方人(指发达国家)用脑吃,中国人用嘴吃。人家是根据营养结构吃什么,我们是什么味道好吃什么。改善膳食和营养结构将是国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营养结构失衡导致…  相似文献   

19.
<正>我那个想起来就让我内疚的妹妹,她极力偷吃的东西,今天看来能算什么呢!现在的小孩子都不会正眼去看,他们享受的完全是现代生活方式,经常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但就是这些,也已经吃得很腻。妹妹小我两岁,准确说,只小一年零五个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是50多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20.
婚姻的胃     
泓秋水 《今日广西》2008,(13):71-71
朋友是一位生意人,婚前生活极没有规律,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吃下两只烤鸡。问他,不饿得难受吗?朋友拍拍肚皮说,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呢!再问,胃受得了吗?朋友再拍拍肚皮说,不怕,咱这是铁打的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