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之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在于个人自由意志受到尊重,其衰落则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平等地位的丧失。国家为了克服因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契约实质上的不平等,通过立法或判决的手段,来确立契约义务的内容,或者填补契约义务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非自利契约论认为道德原则的应然性,是由平等自由的人基于某种共同的意志所达成的共识决定。平等自由基础上的道德共识、权利与义务的内在隐含、共同体的理论预设等非自利契约论的核心思想,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然与实然、权利与义务、组织与保障"的内在学理意涵,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普遍道德共识、外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路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融入公民的义务意识、融入政府的责任意识和融入社会的道德习俗"的公民、政府与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实践路径,才能切实奠定核心地位和有效统领其他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效转化为公民的普遍道德共识和自觉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面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废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公法契约     
契约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一种合意,这种合意因相互许诺使契约双方产生信赖构成了彼此履行各自所承诺的义务、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基础.契约所蕴涵的平等、自由、信守、救济的精神,随着私法契约与公法契约普遍运用日益渗透到市民生活与社会管理当中.市民社会以民商契约为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秩序;政治国家则用宪法契约、行政契约、刑事契约与国际契约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控制公权力保障人权与处理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隐匿与自利是网络生活的两大内在机制,也是网络伦理建构的两大前提。基于隐匿与自利所带来的平等、互利和自由特征,网络伦理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内生性的伦理建构方式,即一种基于博弈的契约论模式。契约论式的网络伦理建构需要一种长期的循环博弈,而网络实名制能够提供这种可能性。但在网络伦理建构中,网络实名制自身面临着权利和功利两重挑战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之前的希腊先哲们十分关心正义问题,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探讨过正义问题,提出了主要包括“自然正义观”、“利益—强权正义观”和“契约正义观”在内的三种有关正义的观点。在柏拉图看来,这三种正义观虽各有所长,但都持论偏颇,不能正确地揭示正义观念的本质。在《国家篇》中,柏拉图立足理念论,从德性正义论角度对三种正义观念一一进行了批评,并成功地将正义问题与苏格拉底式个人自治伦理相分离,而与社会的政治伦理相联系,架构在善性的社会秩序之上。柏拉图由此寻找到建构自己的德性正义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各国民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法学界历来有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和诚实信用说。前三种理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缔约过失责任的部分特征,但均不周全。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是“先契约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诚实信用作为缔约上的一种义务,和信赖利益作为一种缔约上的权利,二者互为权利义务关系。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是合理的令人信服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价值基础在于契约自由所体现的自由价值与诚实信用原则所体现的正义价值构成法律价值体系相倚的两极,产生相互亲和的张力,将现代社会所肯定的自由观和正义观和谐地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权主体出发,站在社会事实的角度,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确立事实上的人权含义,阐述其不可更改的本体内容是:人之为人的生存与发展,自由与平等,它们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文章论述了确立人权本体内容的现实意义和对人权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契约理论是由自然法学派所提出来的一种国家学说 ,但是它却具有超越于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因为它涉及到国家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以及权力与权利等深层次宪政理论问题 ,并且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人权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律中的契约正义,并非古典契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只要契约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表示,那就是公正和正义的。古典契约理论“契约即正义”的命题受到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契约自由予以法律上的诸多限制,以期通过契约法律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是现代契约正义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责任政府道德契约建构的目的在于实现政府道义责任的追究与落实。责任政府道德契约的成功构建,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思考的不偏不倚、有关宪法原则、规范的规定为前提。道德契约的构建主要包含道德契约外化为宪法原则与规范、政府道德立法等六个维度,同时包含道德契约内容与形式的确立、监管机构的设置等四个环节。道德契约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为保证契约的落实到位,契约的"诚信"、"正义"等"实质论"与契约的"形式论"应当是二维一体、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3.
契约作为男女两性关系调节的一种模式,体现了性别正义的两性平等观.夫妻财产契约力求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解决两性在婚前、婚后甚至婚姻解除时的财产权利义务,尊重了两性间的人格尊严,体现了性别关怀的旨要.通过对财产契约的身份、缔约能力的考察,以期实现契约正义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转变,从而达到两性间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4.
“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研究——以劳动者保护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社会通过“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实现了近代社会进步的正义。然而,近代社会的“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平等自由,逐渐在现代社会中演变成一种“新的身份”——强势和弱势主体,这种新型的身份关系的出现,使得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倒转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基于强势和弱势主体地位的认识,决定了对弱势主体“倾斜保护原则”的必然产生,而“倾斜保护原则”正在实现着现代社会进步的正义。劳动关系的人身上、组织上、经济上的从属性特点,使得表面的、形式的平等掩盖了实质的不平等,形成了用人单位、劳动者强势和弱势主体之分,这就应该以“倾斜保护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处理好从自由到平等的转换,进而实现现代社会进步的正义。  相似文献   

15.
洛克和罗尔斯分别是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代表,二者都以契约论的逻辑形式实现了对自由平等理想的追求;诺齐克与罗尔斯都确立了自由的优先性,但前者强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及"最弱意义国家"理论,后者则提出应当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改善"最少受惠者"的利益。文章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罗尔斯自由平等思想作了简要评价,并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出罗尔斯自由平等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过山车"引发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资产阶级正义理论对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效用"忽明忽暗"。此时,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背景和社会主义元素的正义理论愈发引起关注。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凯·尼尔森力图秉承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构建起一套着重于追求实质性平等的"平等正义论"体系——激进平等主义。这一理论业已成为当代西方左翼正义论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17.
对刑事责任的本质进行阐述的学说,西方刑法理论界主要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等三种学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法律关系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说、最高层次否定价值判断与最严厉的惩罚性义务统一说、伦理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说、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说等几种。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角度和立场各不相同,从整体而言,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刑事责任的本质应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思想、霍布斯和洛克的契约论、哈奇逊和曼德维尔的人性说启发和影响了休谟,成为休谟正义观的理论渊源。休谟认同亚里士多德对于正义的相关论述,与霍布斯和洛克同样认为契约是正义出现的产物,赞同哈奇逊和曼德维尔的道德人性论。休谟在吸收借鉴了前人关于正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霍布斯与洛克的思想之后,把契约作为演绎正义的起点,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正义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契约精神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必然呈现的一种以实现人类基本价值为依归,包含平等、自由和人权等一系列价值命题的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类理性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在公共行政领域存在契约精神的缺失,因此,把契约精神当作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来加以倡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赋人权论”是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针对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权理论。现将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界对它研究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商赋人权论的主要内容 1.人权就是指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其理由是:(1)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是涵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