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4年3月5日,有吸毒习惯的李某住进宾馆18楼的房间。清晨时分,李某毒瘾发作,痛不欲生,7时许从房间的窗子中跳下自杀。刚巧,孙女士上班路过宾馆楼下,被从楼上跳下来的李某砸中,双方当场死亡。当时有人只见黑影从天而降,并未看清是几个人跳下。某报社记者见状,即根据推测采写报道,声  相似文献   

3.
余尘 《经济与法》2003,(11):40-41
一、案情简介。刘某生前是邵某农场雇佣的工人,2003年5月刘某因狂犬病发作不治身亡。刘某发病前曾告诉过一位朋友.说曾有一天中午,农场有两只小狗打架,他想用手将它们分开.结果被其中一只咬了一口,当时只有他老婆林某一人在场。同时刘某临终前还说过二十年前他经常被狗咬。后经法医鉴定,证实了刘某确实是因狂犬病发作身亡。刘某死后,林某找到邵某要求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侵害的是所有人的一种绝对权利,其侵权责任不仅包括损害赔偿责任,还应包括停止侵害等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判决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往往是保护权利人利益的重点,但停止侵害责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制裁措施,特别是在商业秘密案件中。本文据此将侵害商业秘密的责任分成停止侵害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二部分,分别研究这两类责任形式认定中的一些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5.
欺诈性抚养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法律规定欠缺,使得解决欺诈性抚养问题缺乏法律依据。欺诈性抚养应从欺诈行为的实施主体、欺诈方的主观故意和受欺诈方因为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履行了抚养义务等方面进行认定;受欺诈方有权基于欺诈方的侵权行为请求损害赔偿;欺诈性抚养赔偿义务主体就是欺诈行为的实施主体;在夫妻不离婚的情形下,可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强制分割,为受欺诈方能够得到赔偿提供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6.
不当出生是美国侵权法上的一个概念,因医生的过失医疗行为致使先天残疾儿童的出生使父母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医疗费、照顾费和抚养费,对于父母的损失如何救济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国关于不当出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介绍,结合我国的法律实际,对不当出生的请求权的基础予以分析。在我国可以通过合同法和侵权法来处理此类的诉讼。  相似文献   

7.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有基于合同债务不履行,也有基于侵权行为不履行。在损害事故发生后,如何赔偿受害人的损害,涉及到什么是损害以及损害赔偿的方法与范围问题。本文首先从损害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损害的法制史沿革与损害的定义与分类,之后论述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与赔偿方法,最后阐述了损害赔偿的法定范围与约定范围。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法关于侵权行为规定和特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动力的有无及创新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风土"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影响人们创新观念的"观念背后的观念".我国传统文化鼓励创新的要素不足,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是抑制创新的,表现为:主流文化并不鼓励技术创新;作为文化传承主要载体的教育不能为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改变着人们的心向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赵宏宇 《经济与法》2003,(11):19-19
如何对著作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在民事损害赔偿领域主要体现对惩罚性赔偿的认识上。一般认为,大陆法系的侵权行为法仅有补偿功能,惩罚性赔偿被认为是普通法所特有之制。TRIPs协议第45条第1款规定:“司法部门应有权责令侵权者向权利所有人支付适当的损害赔偿费.以便补偿由于侵犯知识产权而给权利所有权者造成的损害。其条件是,侵权者知道或应该知道他从事了侵权法活动。”基于此,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条肯定了补偿原则适用。我国随后修订的《著作权法》以“实际损失”、“侵权违法所得”与“法定赔偿额”的递进式损害赔偿机制对这种认识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10.
酌定侵权赔偿额的核心是法官如何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相关酌定因素以确定赔偿额。酌定因素既是对法官酌定裁量权的限制也是指引,法官有义务在判决书中表明所考虑的酌定因素及其意义。不正当竞争侵权案例的考察反映了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将其具体化的实际情况。不同酌定因素的意义有别,需作不同考量。直接与损害结果相关且能够量化的因素最为重要,法官根据这些因素估定赔偿基数,然后结合与侵权行为有关的酌定因素对该基数作适当增减。法定限额赔偿作为酌定赔偿,其适用基准和例外规则需经修法过程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1.
浅议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侵权所独具的侵权形式特殊性、侵权行为技术性、侵权范围广泛性等特点给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之防范、侵权责任构成之认定、侵权妨害后果之避免等方面带来相当的困难。权利人既难以控制他人对知识产品的利用,也难以对他人这种使用的过错状况进行举证。由此可知,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问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斌 《法制与社会》2013,(14):233-234
本文引入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借鉴博弈论的相关基础知识,谋求在侵权损害赔偿加害方与受害方之间达成一个可执行的契约,使侵权的社会成本最小化,以期理论反映现实,务实侵权损害赔偿工作。  相似文献   

13.
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不是胎儿有无权利能力的问题,而是胎儿能否就其出生前的侵害请求损害赔偿的问题。对胎儿利益保护应注意下列问题:侵权行为的多样性、间接性,父母能否成为侵权主体?父母对损害发生有过错,能否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父母阻却违法的允诺,是否对受害人有效等。  相似文献   

14.
侵害生命权而产生之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独立特性,理论上有独立研究的必要,立法上亦应予单独规定。侵害生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死者的近亲属遭受的失去亲人的痛苦,而这一痛苦是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产生的,这就是父母、子女、配偶等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以情感寄托为内容的精神利益关系,属于身份权范畴。  相似文献   

15.
略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及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共同侵权行为,也不是共同危险行为。根据损害能否单独确定及单一排污或开发行为与损害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可能是数个单独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构成单独侵权的各行为人应单独承担责任,构成共同侵权的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按致害程度大小分担责任。  相似文献   

16.
重新解释侵权行为法的公平责任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将借助法哲学一些思维模式,利用英美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成功经验,重新解释侵权行为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文章共分五个部分,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与侵权法的原则,公平归责原则在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公平的法律含义,公平责任原则的法律适用,以及公平责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罗马侵权行为法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秋华  刘海鸥 《法学家》2006,(6):137-147
作为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基础的古代罗马侵权行为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即侵权行为责任方式和性质逐步由赎罪金过渡到损害赔偿金,这一变化体现了古代侵权行为法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罗马侵权行为法的内容;过失责任的确立则奠定了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2,(22):88-89
2009年我国制定《侵权责任法》之际,对商业侵权行为的理解存在分歧,导致商业侵权行为最终没有被单独归为一类写入法案。当前学界理解商业侵权行为的概念存在分歧,本文以概念法学的方法入手,回答商业侵权行为与商事侵权行为、商事侵权责任的关系,澄清概念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法国传统的危险责任形态《法国民法典》以简洁著称,其侵权行为法领域为第1382-1386条这5个条文所囊括,其中四条很短且自1804年以来一直未变,〔1〕至今仍是法国侵权责任的"普通法"(droit commun),也是实质规范法国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依据。〔2〕传统上,法国侵权行为法以过错责任为原则,集中规定体现为《法国民法典》第1382  相似文献   

20.
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鹏翱 《法律科学》2005,23(1):22-27
在“物”具有情感寄托功能和人身象征功能的基础上 ,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仅仅适用于人身权受侵害的情形显然不当 ,为了保持民法制度功能的协调 ,为了实现民法最大化保护人之利益的功能 ,民法应当在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建立关联。不过 ,出于法律确定性的需要 ,此处的“物”应当是所有权的客体 ,而且其具备的上述两个功能应当得到生活世界公众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