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行政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拥有行政立法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享有立法权的依据是《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其中《立法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权力机关可以撤销具体行政行为,但如何撤销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8条第3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享有撤销行政行为的权力,此处的行政行为主要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条第7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09,(8):14-14
在美国,宪法明确规定:“若因为行为不当、被众议院弹劾或被参议院证明有罪,公共官员必须辞职。”除了宪法的规定以外,美国的许多联邦、州法令和地方条例也对政府与官员的责任作出了直接的规定。《信息披露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赋予全体国民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政府官员最小程度的隐私权。此外。关于财产申报的规定、关于公职人员行为准则的规定(包括离开公职后再就业的限制、收受礼品的限制)等等。这些都属于政府直接问责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第一百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相似文献   

5.
孔书玲 《人民论坛》2013,(10):126-128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机构的执法效果,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结合《食品安全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文章从整合法律资源、完善法律追究机制和监管体系以及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方面探索了《食品安全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喻中 《长白学刊》2009,(3):72-76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检察院实际履行的核心职能主要限于刑事司法。为了全面落实、严格实施宪法第129条,充分实现宪法第129条的宪政意义,有必要通过主权者的政治决断,让检察院走出刑事司法机关的小天地,走向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7.
正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问题上,要注意走出三个误区。——走出行使重大事项界定权缺少法律依据的误区宪法第1 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根据地方组织法第8条第3款、第44条第4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发挥人大街道工委的监督职能的提法和做法不妥,这种否定基于以下认识: 从主体上看,人大街道工委行使监督权超越了法律规定。我国《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日本战后的"地方自治",宪法第92条至95专设有专章规定。地方自治机关称"地方公共团体"。什么是地方公共团体,宪法并没有解释性的规定,在地方自治法中却有明确解释:都(东京都)道(北海道)府(大阪府)县及市町村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组合、财产区及地方开发事业团为特别地方公共团体(《地方自治法》第1条之2)。普通地方公共团体的事务,可分为公共事务(固有事务)、团体委任事务及行政事务3种。地方公共团体的名称变更(或升、降),都遵府县的法律,其他团体(地方公共团体组合和地方开发事业团除外)以条例规定,并须经都道府县知事批准。一、地方公共团体议会地方公共团体的议会是由一般居民选举构成的合议制的议事机关。日本国宪法第93条1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0,(6):37-37
朱中一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载文《村委会选举规则渊源的重构》认为,村委会选举规则由法律规范、官方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三个方面。村委会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是宪法确定的根本原则。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械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村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制定的村民选举程序的法规。官方规则是指由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发布的指导、调整、  相似文献   

11.
"市管县"体制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困境是法律与实践脱节的写照。对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政府层级制度的解读必须围绕规范同时超越规范并从现实需求出发反思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地方政府层级制度的设置受制于治理空间、人口分布和权力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完善市管县体制,以自治为导向推进地方制度改革,改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地方善治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法律授权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性立法权,在我国已经历三十年实践,但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一直不够清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着重提到了这个影响地方立法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等宪法性法律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行政法共同构成地方立法权的法律渊源。这些规定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限定地方立法的,如《立法法》第八条列举了十项立法保留事权,如《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将特定种类的行政权力作为法律保留,并对地方立法规定特定行政权的幅度作了限制。二是对地方立法授权的,如《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地方性事务"属于地方立法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地方人大选举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结合本人从事人大选举工作的实际,对“两法”中有关法律规定的内涵及其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详细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一、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根据《地方组织法》第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的职权有15项: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  相似文献   

15.
简述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立法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亦然。这些立法除享有一般地方立法的职能外 ,还具有变通职能。作为总的变通立法授权 ,《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 ,对法律和行政…  相似文献   

16.
《宁夏政报》2013,(4):38-39
宁政办发[2013]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决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2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全省地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  相似文献   

18.
正甘政办发[2018]24号2018年2月13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第一条为激励和教育政府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依法履职尽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国  相似文献   

19.
执法检查,就是对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对有关执法检查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关于执法检查的法律依据执法检查是否具有法律依据,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人认为,执法检查的法律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宪法依据。(1)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一、乡镇人大工作的法律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3、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