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萨米尔·阿明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并不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更正确、更先进,而且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存在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本文从"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中心—外围世界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萨米尔·阿明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的差异,进而指出:资本主义并不能与帝国主义画等号;中心—外围格局其实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民主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因此民主并不是普世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没有认真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学者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科研任务。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重要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左派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资本社会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资本社会化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必然趋势 ,它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而且也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成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化的“过渡点”。但是 ,资本社会化过程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在相当长时期却被视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而受到批判.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因素"的思想因而被国内外一些学者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日共认为, 21世纪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条件成熟的世纪,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已孕育成熟了"新社会因素",成为建立新体制的"重要基石"、"强有力基础"和"重要线索".在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因素"思想,对于我们科学理解其"两个必然"理论,把握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与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世界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立论新颖,见解深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辩证法、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信念"四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理性认知分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探索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重要观点,对于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价值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上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克罗斯兰认为英国已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判断已失去正当性。以"后资本主义"论为逻辑起点,克罗斯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克罗斯兰的"后资本主义"论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他的这一理论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认为股份公司制的出现和管理革命造就的经理阶层分散了资产阶级的权力,使资产阶级已丧失统治地位,这是不正确的。他在"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观,也只不过是淡化了传统社会主义的一些色彩,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重要理论进展和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 ,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 ,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 ,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 ,在十月革命以后 ,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 ,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 1 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 ,这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制度"突变"理论包含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制度变迁的暴力手段观点,二是制度变迁"破"与立"的对立统一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以暴力迫使制度变迁的同时,并不反对甚至欢迎以非暴力手段达到改变根本经济制度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突变"不仅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迁,而且也发生于由封建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思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1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快又被他们放弃)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这是对于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学者、政要都认为,劳资双方是冤家对头,矛盾、冲突是正常现象,要让劳资双方携手合作是不可能的,行不通的。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它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劳资合作提供了所有制基础、所有权基础和分配基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近年来数字殖民主义理论在西方左翼学者中兴起.左翼学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构建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种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大型数字公司的数据窃取导致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本化;另一种则立足于宏观的国际关系,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字资本输出造成了对落后国家的新型政治经济控制.数字殖民主义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但一些学者的观点和方法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偏离,必须将其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审视.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浪潮中的社会主义-从跨越论到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简称.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高明的"解剖学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时,就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现象进行过深刻的剖析--尽管他们当时并未使用这一术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①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自然观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根本性分离和人与自然内在价值的高低区分,并最终导致了异化生产、异化消费的后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以控制自然、异化生产、异化消费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生态学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苏东剧变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遭受极大的挫折。许多西方学者据此宣告,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取得了最终胜利。右翼学者在高奏资本主义凯歌的同时,着力于从理论上论证为什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和"终极状态"。左翼学者则以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为契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检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的分析,对不少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范式提出了挑战,在诸多西方左翼学者中,阿里夫.德里克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庄俊举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殖民问题、后革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问题,特别就全球化境遇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批判性理论和跨国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夫.德里克教授。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研究中,社会形态理论至今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现将有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无论是其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是其理论中所蕴含的难题,对我们深思资本主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金融资本主义、债务资本主义、、技术资本主义、灾难资本主义和文化资本主义等多个视角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包含着明显的弱点,其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争取"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政治仍然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两个必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中却出现了一些困惑与怀疑。这是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的。当前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两个必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和平理论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