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关于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教育机构,书院制度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学规,书院制度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办学经验,使书院良好运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历代教育家视其为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向华 《求索》2013,(6):121-123
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弘扬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补益当今存在割裂知识弊端的“学科教育”或“专门教育”,通过充分挖掘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并将其转换为大学“道德个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推进为我国大学的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校历史悠久,其教学内容体系也相当丰富。从西周官学的"六艺"到孔门私学的"六经",从汉代官学的《五经》到清代的《十三经注疏》,从蒙学教材到书院学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的传统特色:以经典原著为主体,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其内容以人文教育为主,体现了儒家"德上艺下"的价值观。古代教材受文教政策与选士制度影响非常明显,与传统学术思想的变迁、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1,(6)
正我国传统的书院,是传道授业的教学机构,也是研究学术和敦崇教化的重要基地。重视道德教化是书院教育的鲜明特色,其中诚信教化居于道德教化的主体地位。中国古代书院重视诚信教化的优良传统,对当代立德树人具有借鉴价值。教之以儒学经义以儒学为核心的书院诚信教育,主要通过学习书目的选定、考试科目的安排以及教学宗旨的突出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伟明 《前沿》2011,(18):192-194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命运多舛,却曾经在管理、教学、学术等多个领域表现出鲜明的开放特征。但内容决定形式、举业重于学业、学问脱离实践的固有矛盾,使其诸多开放特征缺乏自发改造并传诸后世的内在动力,进而逐渐沉寂,未能促成古代书院的现代转型,为中国高等教育独辟蹊径地发展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当代大学当以史为鉴,在开放办学的进程中,防止工具化、坚持系统化、推进制度化,塑造卓然的大学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气质。  相似文献   

6.
白雁 《传承》2010,(22):36-37
自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体系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我们曾无数次地看到古代学子们的书院生活,似乎和现世的学校生活差不多。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代教育根源于中国,而且儒学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学习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古代教育的巨大差异.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从唐朝到晚清持续了千余年,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脉传承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实体书院有近千所,网络虚拟空间办的书院有百余多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书院如何才能守正创新,继承传统并经世致用,如何通过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涵养人格的良好氛围,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强?记者采访了岳麓书院、淮河书院、红洲书院,希望对书院在复兴过程中如何形成与学制教育的互补,如何和不同层次的教育自然融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由于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和科举化愈发严重,清政府不得不对积病甚深的传统教育施行一系列的改革,书院改学堂成为重要内容。陕南地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其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内容上的外部输入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胡素萍 《新东方》2009,(1):63-68
海南书院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先后出现约60所书院,至清末衰微,延续了近千年。虽然与内地文教发达的地区相比,海南书院出现稍晚,制度和学术上建树不多。但是,对海南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海岛而言,书院的存在对于古代海南社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管理、教学等对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活动是讲学,兼作藏书和祭祀场所。中国古代的书院萌芽于唐朝,本义是把院子用院墙围起来用以藏书,所谓"院者,取名周垣也",最初的书院即是藏书之所。随着书院的发展,其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按照功能来划分我国古代书院的种类,有用于读书的,有用于藏书的,有用于著述的,有用于讲学的,有用于会讲的,有用于科举应试的,有用于军事教育的,名目繁多。按照级别划分,书院有家族的、有乡村的、有县级的、有州级的、有府级的、有道级的、有省级的。书院  相似文献   

12.
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纂与普及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此作为个案分析、思考当时条件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有价值,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今史学教育的一种反思。基于这样的论断,蒙学读物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之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火金 《台声》2001,(3):43-43
朱熹( 1130- 1200),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除任 9年地方官和 46天宁宗皇帝侍诏兼侍讲外,均从事教育。他生前曾竭力推行书院教育,亲手创办兴复福建武夷、考亭、庐山白鹿洞、湖南岳麓书院等书院,在书院讲学和著述终其一生,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我国古代教育和书院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是朱熹最早办学的地点之一,岛内的“朱熹燕南书院”是朱熹最早的授课之所。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金门始立都图,归统于…  相似文献   

14.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书院士人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的高度 ,使湖湘文化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沿 ;另一方面 ,书院的普及以及文化传播活动 ,促使主流文化向边远地区不断推进及向下层民众传播 ,拓展了湖湘文化分布的广度 ;同时 ,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推进了湖湘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书院的教学活动又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 ,为湖湘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一、古代湖南书院的发展概况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肇始于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古代钱币上展现得绚丽多彩而形成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随着钱币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轨迹是依次迭升的 ,而表现出美学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然形式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南古代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成为历史 悠久并成就突出的西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线索,主要有西南 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进程、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演进深受汉族文化教育的影响与渗 透、西南古代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继承性与沿续性、人口迁移与西南古 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等。理清这些基本线索,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西南区域教育是十 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父权在中西方法律史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古代中西方的法律中均有对父权的保护和支持,但内容上不完全相同。中国的父权几乎是绝对的、永远的,而在西方社会有一定的限制,并随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父权在中国一直得到强化,在西方则逐渐削弱,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古代中西方父权的不同演变是由客观的生产力、自然环境因素及主观的思想和观念传统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张国华 《人民论坛》2011,(9):200-201
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价值在于其以自身的理性教育来满足人们实现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实现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中国古代寓言为客体,以军事活动为实践基础的主体需要满足。人借助军事活动运用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属性来展示自身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价值在于其以自身的理性教育来满足人们实现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实现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中国古代寓言为客体,以军事活动为实践基础的主体需要满足。人借助军事活动运用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属性来展示自身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遣唐使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红 《求索》2011,(7):251-253
古代的中国曾经是东亚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东亚各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出于对唐朝文化的向往和学习,日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派出遣唐使,并以此为桥梁,来吸收先进的唐文明,以推动着古代日本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因此,遣唐使成为古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遣唐使在唐朝的活动为主要考察对象,来探究遣唐使在古代中日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