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求索》2013,(8):F0003-F0003,160
《语言学——语言·语法·语义》一书由裴文斌、戴卫平于2012年4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该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7个不同章节来探讨语言·语法·语义.主要内容包含:语法与语言、核心语法与边缘语法、语法与语法理论、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生成语法研究的实质、生成语法与普遍语法、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是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产生的背景、什么是普遍语法以及普遍语法的根据等三个方面给予论证。本文主要对第一部分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雷冬平 《思想战线》2011,37(2):50-5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语言研究迫切需要走向世界。然而100多年以来中国语言学界都在借鉴西方的理论,加上国内语言学在学科认识上的误区,割裂了原本一体的语言学研究团体,使得中国语言学研究缺乏流派,缺乏具有号召力的语言学思想,从而导致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失声"。为此,必须厘清学科规划,打通学科壁垒,培育学术刊物,推介学术思想,不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使中国语言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语言为法律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众多方面和角度之中,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侦查讯问而言,整个讯问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侦查人员的讯问策略意图都是通过语言来贯彻和实现的。总体看,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尤其是在新刑诉法实施的背景下,对侦查人员讯问语言的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实务操作的紧迫性。侦查讯问作为法定的侦查行为,其语言的使用需要规范,应当根据法律要求、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心理、案件证据情况辩证运用。未来侦查讯问应弱化侦查讯问人员的"权威性特征",缓和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和不平衡关系,以创造双方交流沟通氛围的会话式讯问。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言接触引发语法演变的理论,分"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两种类别考察黔东南方言与侗语、苗语的语法接触现象,认为:第一,黔东南方言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的地域特征与语言接触有关;第二,侗语、苗语中的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现象多于汉语,表明汉语为强势语言,吸引侗语、苗语向其靠拢。  相似文献   

5.
通过语言共时及历时层面现象的研究,揭示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语言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语言演变的研究,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假设:语言谱系说和语言区域说两种假设.“裂变-聚变”式,是两种主流假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演变模型,其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突破已有两种模型的思维定式,对研究汉藏语系问题具有启发性,但该模式又存在一定问题.汉藏语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时,须紧扣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6.
陈红 《求索》2013,(9):129-131
理性主义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等唯理派的哲学思想中得到充分发展。乔姆斯基沿循着理性主义道路提出生成语言学的理论追求是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建立一套高度形式化的普遍语法为目标。生成语言学的理性哲学观体现在“形式化的公理演绎法”、“语言先天性假说”、“儿童语言习得假说”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红 《求索》2014,(5):75-79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从理解语言的机制来思考世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则是从形式语言学向哲学延伸,前者从语言的视角探索哲学,后者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语言,两者既有交集又有区别,通过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法观"比较以及对相关语法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语法的普遍性"、"语言的创造性"和"语法的内在与外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着激进与保守两种倾向,这主要体现于古今汉语的语法研究中。只有打通古今,以汉语传统语法研究方法为根基,相互借鉴,才会走出一条适合汉语语法特性的研究新路子,建立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让中国的语言理论走向世界,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语言交换经济理论是布尔迪厄社会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建构于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批判与借鉴基础之上,并对语言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成功嫁接。其基本思想是: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内蕴象征性权力关系,语言交换是在社会实践性场域之中进行的,且受一定的市场规律和规则的调节与制约。对布尔迪厄语言交换经济理论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认识到其社会实践研究取向的积极意义,也要认识到以"实践逻辑"取代"理论逻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政策的定义是:"在社会群体中,用系统的、理性的措施来提高综合福利和改变语言环境。这类措施主要由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或实施,针对的对象是法制区内所有居民。"[1]语言政策已经成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是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司法领域中的语言问题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讲,法律语言研究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个范畴。中外法律语言研究侧重点存在着较大不同。中国法律语言研究重书面语研究而轻法律口语研究,范围多局限于语言本身,很少涉及到语言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国外法律语言研究对国内法律语言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京 《思想战线》2003,29(1):55-60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把语言视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实践 ,即一种行为形式的语言观 ,使得这门边缘学科能够创造性地继续影响它所吸收养分的人文社会学科 ,同时对我们理解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贡献。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和言语研究 ,是把语言作为文化源和言语作为文化实践的研究 ,是语言学的一种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3.
张东辉 《前沿》2009,(13):103-104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生态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语言学所追求的保持语言多样性问题与人们所关心的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14.
邹晓玲 《思想战线》2012,38(4):137-138
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涉及语言学科的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丰富了语言接触研究的外延,拓展了其研究的空间。但是,在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的重心分布、研究视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作为语言现象和理论话题的语言接触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接触现象。语言接触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其涵盖的范围较广,大致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语言现象的描写及其原因阐释。对语言接触背景下语言成分的借用、混合、分化、融合,语场的升降、语言使用范围的变化、语码转换、双语现象、语言冲突等进行如实的记录和描写。第二,语言问题的解决。在充分描写和分析各种语言现象的基  相似文献   

15.
佟和龙 《前沿》2010,(6):115-118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自创立以来,50年发展中的巨大变化已是语言学界的共识。本文在回顾了其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语义、描写性充分与解释性充分的矛盾及经济性原则等几方面探求其发展的动因。笔者认为,生成语言学理论在发展历程中其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观点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张春秀 《求索》2011,(1):198-200
文章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对近十年间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梳理和简要的评介,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第二语言习得、认知法方面的研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可行性的重新思考。交际教学法理论的兴起,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的衰败,相反,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语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育的研究和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语言教育论》是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项最新成果。该著观念先进、独树一帜,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教研结合、注重实用,体用互证、相辅相成,开拓了我国语言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达到了语言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蒋颖 《思想战线》2013,(Z1):270-272
在转换生成语言学发展的"第一语言模式"时期,乔姆斯基以英语语料为素材提出了一个基于规则的核心句句法系统:有限的核心句经由有限的转换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个句法系统成为生成语法的基础,后来发展出高度抽象和形式化的普遍语法。但在"第一语言模式时期",核心句理论也有非形式化的方面:它建立在结构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基础上,与言语交际中的说者和听者的直觉和经验相一致,是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的概括。因此,可以用以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理论,从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环境和后果,以及和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构建和社会化过程出发,来研究少数民族濒危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