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金洲 《理论月刊》2003,(10):16-17,40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这一历时性维度分别论述了传统文化、新文化、先进文化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文化挑战这三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指出"先进文化"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 李来廷在襄樊《社科研究》1989年第2期撰文说: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该有什么样的框架结构,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鉴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的历史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构想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文化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最佳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所构成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程彦武 《长白学刊》2010,(4):155-159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质中缺乏现代化的质料。传统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西人之长吾人之短基于此。于是他提出了走上现代化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但最后都落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的抉择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梦想。中国梦作为民族复兴梦,在根本上体现为文化的复兴。中国梦是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在根本上意味着中国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的重构,即文化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构成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内核。在全球化的历史境遇中,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连,中国现代文明秩序在世界新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玲 《前进》2000,(3):41-42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文化纲领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化建设 ,是一种创新文化 ,是立足于中国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有益成果基础上的创新文化 ,它需要我们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能够冲决固有模式 ,勇于探求、发展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则是指 ,先人在改造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从坚持人民性与"中国梦"人本立场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价值维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历史维度,世界文化交流与增进共识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开放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实践维度,四维度逻辑序列清晰,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充分体现其新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从坚持人民性与"中国梦"人本立场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价值维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历史维度,世界文化交流与增进共识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开放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实践维度,四维度逻辑序列清晰,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充分体现其新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传统文化要革故鼎新。在改革开放的新格局面前,对外来文化要择善而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新文化,应是根植于本土上的民族文化。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借批判封建主义为名,否定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构董启程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的历史。人类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都包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上下等级尊卑观念,与现代文明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近代以来,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毛泽东熟读中国古书典籍,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当熟悉和了解,认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要有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文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指导方针。这对我们现在进行文化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双百方针,建设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张启生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现代化的大业,它应该被认为是我们历史上最重大的一场变革。而现代化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如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其优劣得失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较易进行比较和鉴别。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包括社会政治的体制与运作以及思想意识与伦理风尚的现代化,却由于各个民族历史传统的不同则较难比较。物质文明对于一切国家和民族都是雷同的,而精神文明则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各不相同。然而我们却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巨人,邓小平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正反映了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肉联系。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要使中国历史从传统社会的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民族文化的自我变革与发展。在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正负面效应;二、确立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论原则;三、邓小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跨世纪的指导作用。一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之中,它表现为邓小平理论在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才成长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对人才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是由文化特性决定的。揭示出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人才素质的影响 ,对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培养具有开拓、进取、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从文化上看,传统"和合"理念、民本思想、天下为公情怀为协商民主提供文化滋养;从历史逻辑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近代国情历史规定、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并不断进行历史更新的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根本指导下对协商实践的理论性升华;从实践逻辑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可以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和思考抗战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文化发展呈现出科学属性、商业属性与文化精神之间的内在张力和冲突。而抗战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8):96-96
丁国旗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自成一体,且具有包容性。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对自身文化丧失信心,中国人开始追赶西方、学习西方,以致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如果说在民族存亡攸关的历史阶段,放弃传统文化还情有可原,今天我们就必须重新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未来的世界文化多做贡献。当然,要想使中国人重新获得文化上的自豪与自信,我们还必须努力建设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杨颖 《人民论坛》2023,(7):93-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基和源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坚定的历史自觉、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历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状况。罗荣渠教授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突破了传统的循环史观,确立了现代化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上,章开沅先生认为,应该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传统文化,根据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营造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