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应该兼顾的三个角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两年前,"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引起了一场广泛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青年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媒体上也出现过不少这代青年特别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新闻.社会对当代青年存在疑虑,有些人担心,如果有一天当曾经灾难深重的祖国再次面临危急情境,这代青年能担起重任吗?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8,(6):50-53
对于80后,90后,我们曾不无忧虑地评价他们是"迷失的一代",甚或担心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5·12地震这场突降的灾难,让我们似乎懂得了他们,甚至为我们的误解而惭愧。网络上空前齐心的爱心祈福,学校里每天堆积如山的捐赠衣物,一张张带有体温的捐款,以及突然间暴涨的血库,我们知道:中国的将来一定强,我们也知道,汶川,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在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中,涌现出一大批90后青年逆行者。他们中有医生、护士、警察、志愿者、快递小哥和辅助人员,这个青年群体的勇敢行动,既体现了对自身职业使命和伦理的清晰认知,也体现了国家情感的高度认同。正是这种清晰的身份认知与高度的家国情怀,激励着年轻的逆行者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繁重的医疗救治与疫情管控工作。他们身上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社会成熟度、群体责任心、职业使命感、担当精神和公益品格,他们早已从曾经被标签化的"垮掉的一代",成长为"勇敢的逆行者",已经并终将成为中国未来的"中坚一代"。  相似文献   

4.
美国“60后”的嬉皮士世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中国“90后”的非主流世代亦被称为“垮掉一代”或者“享乐的一代”,二者都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另类、崇尚自由等群体性特征。两个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金钱观、性爱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方面又各有不同。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将对认识和看待现今中国的“90后”非主流文化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代际的青年人都曾出现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情况。总结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原因,既有宏观的时代性、社会性因素,也有微观的群体性、心理性因素,还有全球化的影响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污名化的逆境中磨砺成才固然不是坏事,但青年人更需要有利于人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关心青年,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努力锻造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相似文献   

6.
韩强 《青年论坛》2009,(3):44-45
“80后大学生”不是责任意识淡化、传统美德缺失的“垮掉的一代”,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要正确看待“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坚决克服妖魔化“80后大学生”的缺点和固化“80后大学生”垮掉的形象两种错误倾向,在理解和赞赏我们的大学生过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8.
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都属于文化反叛的类型,他们都不属于从属阶级的亚文化;都存在着放纵自我的因素;都有逃离的倾向。但相比较而言,“80后”写作与青春倾诉相关,更具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他们在反叛要求上只局限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应试教育、文化成规等,不反对其它现行政治制度,没有鲜明的组织,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政府行动。其亚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因而对“80后”写作的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985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现在年龄在20岁以下,他们在性观念和性行为方面已经与上一代有了很大差别,而这些真实的情况家长、学校和社会却知之甚少。他们的性现状如何?他们抱有怎样的性观念?他们从什么渠道获取性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一些高、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会有诸多的困惑,就像没有目标的人处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要想预测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向,就要关注今天人们的思想倾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代际观念研究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它从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群体结构上去进行分析。80后的一代是在大转型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经历和政治观念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对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尹娜 《传承》2009,(22):132-133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公民权利意识高涨,政治参与愿望强烈。新阶层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是社会全体公民参与的一部分。关注并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灰犀牛"大概率危机事件嵌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在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中,90后基层干部崭露头角,他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彰显了政治方向明确、富有责任担当的职业精神。90后基层干部通过参与各项抗疫工作,正在重塑新时代青年基层干部形象,改变了社会对他们的"标签式"群体印象。当然,90后基层干部在抗疫行动中也暴露出群众工作能力不足、应变能力欠缺等职业短板,需要通过自我努力和组织培养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尹娜 《传承》2009,(11)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公民权利意识高涨,政治参与愿望强烈.新阶层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是社会全体公民参与的一部分.关注并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现实世界的政治参与存在知行脱节、被动参与、功利化倾向和政治认知负面化等问题,而对网络世界的政治参与却给予极大的热情.参与形式、参与环境和参与效果的差别决定了青少年政治参与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要不断地改善青少年的政治参与行为,引导他们做到政治关注与实践参与同步、理性表达与理性行动同步、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6.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7.
聂飞 《桂海论丛》2012,(5):98-101
社会资本理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各学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出了关注与解释。社会资本不仅成为解释社会问题的新方式,更被认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信任、规范以及参与网络"为内核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充分认识与研究政治发展、民主治理与公共政策领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郭枫 《台声》2018,(12)
正近两年来,台湾年轻诗群中兴起"厌世代"旋风,某些追逐时潮的青年诗人,互相标榜在创作上表达厌弃当前时代,似乎开拓了一条诗歌的新路。所谓"厌世代"这个名称似乎有点创意,其实在当代诗歌发展路途上,曾饱受西方现代派和东瀛形式主义影响台湾,什么花招都玩足玩够了,过去"垮掉的一代"很像"厌世代"祖辈,至于"下半身写作"之类,更厌世到极点。但是,在当前的台湾社会的混乱状况下,年轻诗  相似文献   

19.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城镇里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造成农民工的行为偏激、社会心理不适,影响社会规范和社会健康发展.而农民工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要提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则需构建起国家、社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群体"四维一体"的社会教育网络,帮助他们提升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