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道德     
钟平艳  阳立兵 《前沿》2014,(11):67-68
人和自然关系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然界对人的优越地位,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的保护三阶段,提出生态道德的理论,生态道德提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生态道德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玉 《中国减灾》2005,(1):57-57
人类发展史等同于一部灾害史,它在记录人类辉煌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着自然界的残酷。20世纪以来,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科技腾飞、教育普及、工业发达,但与此同时,人类也经历着各种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自然界的阵痛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世界各地;大地震和烈焰腾腾的火山毁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联结双方的纽带。人们不能过分地陶醉于人对自然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既强调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及其客观制约性,又强调人对自然界的了解,通过人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对自然界实行统治。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要求人在处理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中要采取辩证的方法,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也要像其他生物一样与其自然环境既斗争又合作。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资源才能不断扩充,生存条件才能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侵害中发展自己;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这种侵害,到最后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于是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观念.这种认识的改变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使用的异化概念异化这个概念究竟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学术上看法不一致,较多的人认为是十七、十八世纪。用得较多的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早期所讲的异化,是受了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影响。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精神派生出来的,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出现前就有所谓“绝对观念”,自然界是由绝对观念异化出来的。这个异化是说,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一个和自己相对立的异己的东西。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人类,有了人类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6.
浅论现代科技道德问题的起因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岭南学刊》2010,(1):15-17
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道德问题的凸显之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人类思维方式的限制,人类的知识水平的不足,人文关怀的匮乏,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使得来自于自然、但又毕竟高于自然界所有生物的人类对自然的统治理念和方式产生误区。面对未来,人类需要摆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在尊重自然界的生成规律、保护人与自然协同演化的生存环境、懂得对自然界承担法律与道德责任的前提下确立对自然界的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由人类的实践本性决定的,因为,自然界不会满足人,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向自然界索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要生存就要具备创新能力,并不断从事创造性活动。人类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这是对创新的广义理解,是创新的普遍性所在。然而,创新依然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尤其在今天,创新更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亚洲版图在2004年岁末经历了一次悸动,这次悸动的代价是二十几万无辜平民还没能看到2005年的太阳,就永沉深渊。圣诞的快乐骤然被印度洋的巨浪淹没,南亚清晨煦暖的阳光,照见了人类的生命和人类所自豪的文明在自然界面前的无比脆弱。人类对于自然危机的防范意识,不啻于对人类非理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呢? 人们为了要生活,就必须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定阶级的人而存在,都在一定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将天然形成的自然材料予以变革、加工、创造出的自然界原先根本不存在的各种自然物。科学技术是人工自然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人工自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主要地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状况来表征。我们可以大致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人类社会产生近代科学技术以前,这是人依附自然,受自然界的奴役的阶段。由于仅能制造、使用极为简单的工具,对自然只能进行极微小的改变,故而基本上保持了自然的环境,这一阶段的人工自然属于原始型;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解析《老人与海》关于自然的主题时,阐述了海明威笔下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统一中包含着对立,对立中蕴含着统一.作者通过对桑迪亚哥在海上捕鱼行为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揭示了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文明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文明观。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们视天为畏物、为神,畏天、敬天。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称为“天道自然”。在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则称之为“逻各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这个时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活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加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观念也不断强化。这时,开始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改造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是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革命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历史阶段,伴随着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善而爆发的人类理性观念的一场革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人类环境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代人类道德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与人际道德教育相并存;在环境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在环境伦理学体系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侵害中发展自己;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这种侵害,到最后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于是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观念。这种认识的改变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上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合肥高新区为例,2000年前我们的房屋建设是以建筑面积为50~80平方米的经济实用型房为主,2000年后,在实现每户有一套房…  相似文献   

15.
郭芙蕊 《前沿》2009,(10):121-123
在生产方式推动的从天然自然界向人化自然界与人工自然 界转变的过程中,自然界的人工化程度虽然逐渐增大,但是有序程度却在降低,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尽管自然界的人工化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整个自然界而言,并非人工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为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必要对自然界人工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刘红 《世纪行》2013,(4):11-12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自然界客观性”的说明,为什么要强调“人类产生之后……”那几段的论述?教材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要求,首先论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论述“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但重点是“人类产生之后”的论述。之所以这样来论述,主要原因是:第一,从理论上说,把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自然现和历史现统一起来进行讲述,能更充分地表明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产生之前的那个自然界,其客观性对一般人来说几乎是“不证自明”的。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就…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绿党的生态理念鲜明地指出人类统一于自然界的整体性,承认自然界与人类的价值独立性和同一性,主张在尊重各种生命主体的利益和价值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稳定、健康和进步,并且倡导建设一个各种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绿党生态理念的某些价值取向、思维路径以及其他积极思想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赵凤霞 《传承》2010,(18):144-145
西方绿党的生态理念鲜明地指出人类统一于自然界的整体性,承认自然界与人类的价值独立性和同一性,主张在尊重各种生命主体的利益和价值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稳定、健康和进步,并且倡导建设一个各种关系都能得到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绿党生态理念的某些价值取向、思维路径以及其他积极思想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思维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思维空间的进化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凭借符号系统进行抽象思维。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种不同之处的基础支点除了劳动,就在于人类的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