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地区首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继发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1],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随着疫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肺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42 752例,死亡1 381例[1]。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接触传播(含眼结膜、鼻黏膜传播),也陆续在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经消化道传播可能[1]。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尤其是低温环境中的抵抗  相似文献   

4.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动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以来,诸多法律问题涌现。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解剖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限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者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数量较少,使法医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虚拟解剖(virtual autopsy,virtopsy)对传染病死者尸体的检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虚拟解剖影像学资料对COVID-19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解剖在传染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旨在为法医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中开展虚拟解剖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起,已造成中国7万余人确诊感染,2 000多人死亡[1],对人民生命健康、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影响。由于一直缺乏系统尸体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学资料[2],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系一种新发冠状病毒传染病,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一样,均属冠状病毒所致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与SARS和MERS相比,COVID-19死亡率较低[1],但传染性更强、确诊病例较多。由于感染人数基数大,尽管死亡率相对较低,但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以来,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由武汉至全国开始蔓延。2020年伊始,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统-指挥、统一行动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加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的行动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2003年“SARS”之后,党和国家因势利导推动了政府和社会领域中的多项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长足进步。面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我们同样有信心、有能力取得最后胜利。此次疫情抗击,也是对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其间呈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也应引发本文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氯喹类药物是一类历史悠久的处方药,临床常用于抗疟疾及结缔组织病的治疗。2019年12月以来,在我国各地和世界多国发生了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由于缺乏针对COVID-19的药物,导致该病迅速蔓延且死亡率较高,因此亟待快速筛选抗2019-nCoV的特效药物,已批准使用的抗疟药磷酸氯喹被证实具有抗2019-nCoV的作用,并被纳入诊疗指南。但对磷酸氯喹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风险意识也应同时加强,当前临床推荐剂量较以往治疗疟疾用药剂量偏大、疗程偏长,多地已要求临床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本文从法医学的角度,对氯喹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中毒与毒理作用机制、体内代谢与分布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及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传播途径、传染性等进行分析,并计算本次广州疫情期间的基本传播指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结果本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153例感染病例中,男性63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2岁,中位年龄为49岁。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包括聚餐、共同居住以及同栋住宅楼密切接触。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共31件,其中荔湾区25件。疫情自2021年5月26日至5月29日,R0维持在4.0以上,5月30日R0开始下降,并从6月7日起维持在1.0以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针对该毒株进行精准防控十分必要。公安法医兼具医学素养和刑侦业务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发挥更为专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往年春节的热闹祥和不同,2020年新春佳节之际,由野生动物传播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食用野生动物,成为当前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新冠病毒肺炎暴发指向野生动物交易与食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并非疫情第一次指向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审判》2020,(3):1-1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进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时期的中国,正在与时间赛跑,举全国之力,以史无前例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势,对依法防控疫情作出全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点     
《江淮法治》2020,(3):18-18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日内瓦时间1月30日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  相似文献   

14.
事件回放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租房人群压力尤甚,很多人没了收入,房租成本支出压力突显。此时,国内某高端公寓租赁公司率先发声,号称将响应政府号召,联合众多有爱心、有担当的房东,在全国多座大中城市推出租客租金返还举措,此举好评如潮。不久之后,情况反转: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宫雪 《中国审判》2020,(4):32-3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相关药物治疗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民众的神经。在官方公布的一系列诊疗方案和治疗用药中,西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因被称为“可能是最具潜力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而走进了公众视野,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6.
魏晓雯 《中国审判》2020,(3):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推行在线诉讼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指导和规范各级人民法院疫情期间有序开展在线诉讼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法医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尸检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新冠肺炎的诊疗和减少恐慌、维持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侦察兵”作用。但我国法医学科体系也存在问题,专业设置、教育培训和鉴定管理体系存在不合理的现状和困境。后疫情时代,随着法制社会发展、公共卫生和健康社会需求,法医学科也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需要重构法医学科体系,建立集约化现代法医中心管理体系,推进法医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和人类健康,推进“健康中国2030”实施和“全健康”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8.
冠状病毒曾经给世界带来两次严重的人类间大流行,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2019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再次引发了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相关死亡病例的解剖工作难以广泛开展。本文对既往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尸体检验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回顾,介绍了临床上正在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手段,旨在为开展COVID-19尸体检验相关的病原学检测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以来,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留学生选择了回国。最近,全国各地已经基本上没有本土新增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但境外疫情输入呈现高发态势。毫无疑问,祖国欢迎海外同胞和留学生回家,但也有如下事项需要作出温馨提示。第一,入境人员选择回国表明其愿意在国家疫情防控措施下,获得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国内口岸和社区所釆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针对的是新冠病毒。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以来,冠状病毒已造成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为代表的多次全球流行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2019年12月至今,湖北武汉爆发的COVID-19,已对人民健康、生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截至目前,COVID-19的病理学诊断较为缺乏,尚局限于穿刺器官病理所见,广大医疗工作者对其病理特点认识不足。COVID-19与SARS、MERS一样,致病源均属冠状病毒科,均引起病毒性肺炎,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对上述3种疾病尸体检验所见的病理学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COVID-19的病理学改变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