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为尽快疏导交通,交警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现场勘查,同时交警仍多数使用皮尺测量现场,导致绘制的现场图经常出现数据错误,在事故现场已经被破坏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图难以准确还原事故现场。然而,客观、完整地还原事故现场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前提。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标记后的现场及事故车辆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高精度点云数据进行建模后,可准确、高效地还原特定瞬间的事故现场,避免现场图数据错误所造成的影响,为事故现场还原提供一种科学的途径。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事故现场还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鉴定领域,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及当事人致伤方式的重建。方法基于对事故现场痕迹、车辆损坏和人体损伤等检验鉴定,利用事故再现软件及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分析,对40起真实事故的碰撞过程及致伤方式进行重建分析,并以2起典型案例进行说明。结果事故再现效果与现场痕迹、车辆痕迹、人体损伤痕迹有关;40起事故再现中.28起符合性好,9起较好,3起欠理想;碰撞过程的准确再现有助于对致伤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计算机仿真模拟重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当事人的致伤方式在辅助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遗传算法优化对一起汽车与自行车及其骑车人碰撞的交通事故进行再现模拟与损伤分析,为法医学死因鉴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肇事汽车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人-自行车-汽车多刚体模型,并设置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最优近似解,并与事故现场附近监控视频记录进行比较。结果事故车辆激光扫描重建结果良好,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收敛所获得的最优近似解中的假人、自行车、汽车的动力学行为与监控视频中所记录的三者动力学行为相符合,假人的损伤参数也与事故中骑车人的损伤情况及部位相一致。结论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遗传算法优化可以对人-自行车-汽车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碰撞致伤过程进行重建,并对受害者的损伤进行力学分析,在交通事故受害人致伤方式鉴定及死因分析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上船舶碰撞事故的归类应属于交通事故,但海上船舶碰撞事故与一般陆上交通事故不同,两者相比较,海上船舶碰撞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碰撞事故的现场不易保留,查清事故原因难度较大。陆上交通事故的现场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保留的。警察根据车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马路上留下的印迹等,可以进行事故的推理,最终查明事故原因。然而,海上船舶碰撞事故现场是在海上,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船舶也在不停地移动,因此,当两轮发生碰撞后事故现场一般是无法保留的。分析船舶碰撞事故经过及原因的手段来自对各种船行记录的综合分析并论证以后才…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人、车、道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碰撞过程中。三者之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如制动、碰撞、损伤产生等。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家GA41—2005《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标准规定。交通事故现场痕迹包括路面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其它痕迹等勘验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和成因的主要依据。本文研究中通过对200起车外无防御能力的道路使用者(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与汽车碰撞事故现场痕迹。如人一车一道路位置。车辆的制动印痕、行驶速度、碰撞痕迹,人体致伤特点等各种客观的信息参数.寻找易于提取、利于计算分析、有助于事故重建的现场痕迹参数特点。以此建立起基于现场痕迹信息综合处理的事故再现参数体系。为后续重建交通事故碰撞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普通数字摄影器材结合商业软件的数字摄影测量方案,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及现场重建。方法采用现场照片采集、数码相机参数及畸变校正、照片软件分析及计算机绘图软件加工等流程的数字摄影测量方案。结果夜间模拟现场中,测量准确度的分析示: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58%和0.44%(前者直接应用摄影测量方法,后者采用拼接方法扩大测量范围);测量精确度的分析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两起真实事故中,成功实现事故现场勘验、现场图绘制及计算机三维现场重建。结论此方案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可以满足事故现场勘验的要求,并且具备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以非机动车中发展较快的自行车为例,基于从事故发生接触碰撞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等上面提取和检验得到的微量物质交换及其表面附着物等证据,提出了认定嫌疑车辆的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事故现场案卷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将现场痕迹检验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主要分析、阐述车辆痕迹方面问题,进而重现事故现场。这为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驶状态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因车辆制动而使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运用痕迹学、力学原理,分析引起变化的机理、原因,探讨了痕迹的形状、高度等变化与车速、事故过程的关系,推导出运用轮胎制动印长度计算车速的公式,以帮助事故现场勘查人员运用这种变化了的痕迹来正确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以正确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现场特点和驾乘人员的损伤特征,为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提供信息。方法收集本区2005年至2014年142例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资料,包括事故经过、事故类型、现场特点、车辆特点、驾乘人员情况、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在各类型事故中的损伤部位和特征、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区别,事故现场有规律性。结论通过现场与人体损伤特征的分析,可以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  相似文献   

10.
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是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认定,法院进行司法审判的关键技术依据。目前事故车辆行驶速度调查的主要途径是办案单位委托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速度重建,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事故形态的速度重建、基于模拟软件的速度重建、基于车载记录数据的速度重建和基于视频图像的速度重建。通过从速度重建的技术发展、执业类别和能力验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速度重建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Liu NG  Yang SM  Zhao HL  Xu JR  Zou DH  Zheng J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6):401-5, 4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MSCT扫描获得尸体断层影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尸体解剖、车辆勘验等结果综合分析交通事故撞击、碾压和挤压等行为方式中的生物力学过程,并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SCT和三维重建获得了不同受力部位骨折的位置、骨折线走向以及骨内碎裂状况等原位特征,其对于骨折的精细还原优于尸体解剖。结论 MS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原位特征的再现、图像的易操作性以及证据的保全等方面凸显优势,可对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起补充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刑事技术》2014,(5):60-61
在交通事故鉴定中,车辆行驶速度计算是判明事故过程,进行事故重建的一项基本工作。当前,用于车辆行驶速度计算的方法较多,包括理论计算方法、软件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实验验证法、仪器读取法、监控信息测定法和人体损伤分析法[1],不同方法适用情况有所不同。在碰撞过程较复杂的实际案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车速计算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综合运用路面轮胎痕迹及车损变形分析两车正面碰撞事故的车辆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14.
任重 《法制与社会》2012,(16):132-133
利用交通事故力学鉴定中的车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车辆制动的摩擦定律、坠车的抛物体定律等力学定律,与刑事科学技术中的痕迹检验、公安图像技术、法化学以及法医学相结合,完整还原交通事故过程,是事实证明了的分析认定事故的有效办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推广这种办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车速鉴定正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重要项目。单车事故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简单化处理。单车事故主要类型包括碰撞护栏、侧翻与坠崖等。单车事故车速鉴定原理主要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三类事故常用鉴定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其取证要点进行了探究,包括护栏变形、车辆变形、圆周运动半径、坠车飞行距离等测量。并指出其他事故现场痕迹物证要素的测量对于车速鉴定可以起到辅助佐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一起交通事故车辆转向器总成损坏与事敞关系鉴定的案例,介绍如何对车辆部件损坏情况与事故发生是否有关进行技术鉴定。方法从痕迹学、车辆工程学等方面,对提供的检材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结合转向器总成构造及工作原理,对事故车辆转向器损坏与事故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排除了事故车辆因转向器故障而诱发事故的可能性。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部件损坏与事故关系鉴定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交通事故现场无关痕迹的形成过程,介绍了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剔除这些无关痕迹的几种方法,以指导事故处理人员准确地勘查事故现场,正确处理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再现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和事故成因的方法之一。在利用事故再现仿真软件进行交通事故再现过程中,应以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结合一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案例,通过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检验,分析交通事故形态,确定相关仿真再现参数。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汽车、两轮车和人体模型,进行事故重建,并利用路面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等对再现结果进行了验证。在鉴定中将事故过程再现与现场痕迹鉴定结合起来,提高了交通事故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液体痕迹,是属于交通事故现场中地面痕迹的一种。通过对事故现场的液体痕迹发现、采取与对其种类、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检验,就能够为鉴别嫌疑车辆,追踪、堵截和认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交通事故相关数据分析基础上,从车辆颜色与交通事故各相关因素的关联性入手,研究事故发生概率在不同因素条件下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通过将事故数据划分为车身颜色事故倾向组和对照组,建立车身颜色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影响分析的二维列联表,进而构建车辆颜色与事故发生概率的分层泊松对数线性模型,揭示交通事故在不同天气、能见度、车辆类型、道路线形和行政区划条件下的车辆颜色的相关影响,建立量化的车辆颜色相关事故分析评估指标,从而为交通安全措施及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