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工作对于长期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需要,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兆康 《唯实》1995,(12)
最近几年,粮食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议论纷纷。究竟该怎样认识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呢?今后改革的走势将如何?在此,我们发表一些浅见。 一、1993—199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1985年国家开始对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提高农村粮食销价;定购的部分国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外的粮食可以上市;统销制度仍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与年轻的共 和国一道,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四分开一完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全过程。因此,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既是对传统模式的革命,又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无疑是有现实启迪意义的。 统购统销: 计划经济的产物  新中国建立后,在财经战线相继进行了“三大战役”。其中,第二大战役就是 1953年开始的对粮食为主的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这一“战役”勾勒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基…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自当年起,粮食收购政策由过去的指令性统购,改为合同定购。这是建国以来农村经济政策中的一项重大改革。那么,应当怎么看待实行了31年之久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呢?本文试图作一点肤浅的分析。一、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当时形势的需要陈云同志说过,10亿人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不能小看。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时,华南分局在充分考虑广东粮情与粮市的基础上,提出暂缓执行的请求,但随后又很快作出与全国同步实行的决定。华南分局的态度转变并非基于对粮情与粮市的重新思考,而是对统购统销政策目标及中央决策背景再理解的结果。统购统销有着应对粮食紧张和服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多重目标,这为地方的政策执行留下了调整空间,使华南分局能够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结束购粮,因为统购过程的政治动员比完成购粮数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的意义粮食保护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从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程度上讲,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1953年~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的统购政策和1985年以来实行的粮食流通双轨制中的合同定购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粮食流通双轨制政策则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所以双轨制是一项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这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称为新中国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这个实行时间长达32年之久的粮棉油统购统销制度,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伊始,粮荒逼人,形势严重新中国诞生伊始,粮食产需矛盾、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建国初期的几次剧烈物价波动都与粮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1953年,即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一年,粮食的收购和供应立即出现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8.
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直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以及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废止粮食计划供应,才最终结束。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涉及城乡每一个人的生活,问题复杂,难度极大,弄不好就会出乱子,但我们党处理得比较稳妥。认真探讨这一政策的决策与出台,总结其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1953年秋,中国开始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从这时开始出现各种票证。“文革”十年间,票证种类达到顶峰,从鸡、鸭、鱼肉到烟、酒、糖、瓜子,从自行车、缝纫机到火柴、卫生纸、肥皂、灯泡等等,郜需要票证才能购买,不仅限量,而且限时。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城市与乡村被“分割”。“封闭”:工业连同农副产品加工业都安排在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对农产品的需要,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形成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结构,并且通过行政手段割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1958年,国家还采用行政手段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并在户籍制度上划分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和非商品粮的农村户口。再加上农民不能象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国家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险、主副食品供应等方面提供的福利待遇和补贴,…  相似文献   

11.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民权利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再没有踏上过山西的土地.但毛泽东曾在1953年,安排他的山西籍卫士李家骥,利用回家探亲之机在山西盂县搞调查.毛泽东还亲自为李家骥的调查报告拟定标题、修改、批阅,并要求警卫班传阅学习.<山西盂县情况调查>的报告,对当年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和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两大决策的实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居民物资的供需尤其是粮、棉、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缓解供需矛盾。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扩大到棉花、纱布、食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面临巩固政权和建设新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重大任务的中心是组织经济建设 ,尤其是解决粮食问题。根据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 ,中共中央于 1 95 3年 1 0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新政策、新制度。统购统销制度的实施 ,确立了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 ,掌握了粮食市场的领导权 ,缓和了供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有效地保障了供给 ,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 ,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 ,阻碍了农民走向市场和…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9)
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自1953年10月开始,至1984年结束,前后实行31年。 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政策,即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统购统销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三大改造一起,被称为建国初期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7.
由于1954年的粮食统购中购了过头粮,加之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存在某些强迫命令现象,导致1955年春部分农村形势一度颇为紧张。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粮食"三定"到乡和"三定"到户的政策。粮食"三定"政策的贯彻,稳定了农民情绪,缓和了农村紧张形势,同时也使农村统购统销制度得以定型。  相似文献   

18.
霞飞 《湘潮》2006,(12):8-14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毛泽东亲自倡导下,经中央同意后搞的一场特殊的政治运动。毛泽东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教育,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富裕中农感到入社后,手里的粮食少了,生活不如从前了,因而,对合作社及统购统销政策产生了不满,在一些地方“闹社”、“退社”等原因,于1957年在青岛会议上提出的。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9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毛泽东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富裕…  相似文献   

19.
随着1953年10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计划供应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在粮食消费领域逐渐确立起来,并由此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票证制度。这一制度与整个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由中央高层采取的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实施成效和社会影响来看,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在其存在的40年时间内,正负效应交互作用,对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乃至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到门前冷落车马稀”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工作历经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放开经营等几个历史时期。建国40多年来,粮食企业对计划经济体制贯彻执行得最全面、最彻底。广大干部职工完全按照政府指令,搞好粮食的购销调存加,毫无商品经济意识和常识。那个时期由于粮食紧缺,定量分配,因而粮食是“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