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2.
李莉 《国际资料信息》2003,(6):13-15,34
有学者称,为确保国家利益和推行全球战略目标,美国从来不惜诉诸战争。其中,战争是否正义与合法、有无联合国授权和国际社会支持,对美国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自始终都是美国是否宣战的决定性因素。冷战以来,美国进行了6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其中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冷战期间,海湾战争恰逢冷战的尾声,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处于世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缺乏国际法依据, 并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它还抹煞了一 国政府在战时与在平时行为的界限, 这使美国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逮捕甚至除掉恐怖主义嫌犯;但 同时由于它危及个人所享有的起码的程序性权利, 因此它也就威胁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国际法认为只有国家才能作为国际法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组织迅速增加 ,作用不断扩大 ,国际法主体增多 ,一些非国家主体也具有了国际法主体资格 ,促使国际法单一主体的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国家行为体相比 ,非国家主体的国际法律地位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国际关系实际案例 ,通过比较分析 ,说明非国家主体国际法律地位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享有权利的派生性和有限性 ,行使权利的间接性 ,执行决议缺乏强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国家权力入手,提出国家权力对国际法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一般命题,并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形成的角度,对在国际法渊源创制过程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和作用进行实证的和辨正的探讨,藉此得出一个国际法学者或许不愿正视的结论:即国家权力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无法回避的核心要素。文章最后还有意识地强调了国家权力中的文化力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曾经目睹欧洲30年战争的国际法理论奠基人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年),在他不朽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序言中,痛斥寻找借口发动战争的基督教国家:"我看见现在奉行基督教的各国,战争的放肆虽在野蛮国亦认为可耻.只要有所借口就开始战争,或者一点理由都没有就开始战争;战端一开便把神法和人法一齐丢开,好像人人都有肆无忌惮地触犯一切罪恶的权利."①  相似文献   

7.
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国际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阵营: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核扩散是当前国际安全面临最大的威胁,必要时要剥夺有关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核能是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各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这是国际法所允许的.近年来的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是这种对立的缩影.作者认为,处理好和平利用与防扩散的关系,必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支点,从而走出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移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挑战因素,非法移民不仅违反了有关国家的边境管理法规.而且与有组织跨国犯罪、国际反恐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当代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凸现,许多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公民以偷渡方式前往他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对外形象。以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9.
越南进攻泰国不是行使什么权利,而是行使其“野蛮法”。越南是错误的一方,是一切坏事的肇起者,它所干的坏事比以色列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越南的非法行径,泰国是有权利用武力予以还击的。越南常常叫嚣要行使其追踪攻击的权利。一个违反了国际法的人,还有什么权利来引证法律继续干坏事。它行使或不行使这种非法的权利,我们都有权予以驳斥和回击。可能有人会争辩说,是的,我们是比越南人更有正当权利,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不应该  相似文献   

10.
1787年的美国宪法在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对“贸易”问题做了规定。它从制定之日起即服务于双重 目的:一方面扩大联邦管辖权, 另一方面限制州权。最高法院对州权(州法律)的基本态度通过大量判例表现出来, 即:严重阻碍州际贸易自由流通或给州际贸易带来不必要负担的州权(州法律)将遭到否决。当州权(州法律)不 带歧视性地适用于所有居民(包括本州居民与他州居民)时, 只要其所维护或促进的利益合法, 最高法院一般倾向 于支持这种权力(法律), 除非这种权力(法律)给州际贸易带来的负担明显超过其所维护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9·11 事件后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 对外战略对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现行 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很可能成为大国使用武力推行其对外政策的理由, 从而威胁到二 战后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先发制人”战略并不能从国际法上的国家 自卫权中找到法律根据, 它是对国家自卫权的滥用。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必须发挥联合国集 体安全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和平基石。在具体实践中, 应当对“武力”一词进 行狭义的解释, 即仅指武装力量或军事力量。传统国际法中的习惯法并不禁止武力, 禁止武力原则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后逐步由协定国际法确立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已经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并且是一项强行法 规则, 任何武力的使用都应该受到控制, 并被限制在联合国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形式上是以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为其理论依据的.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先发制人,但<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是否仍享有预先自卫权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先发制人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是不确定的.实质上,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大大超越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很大冲击.从根本上说,这是国际法需要完善的问题.不久前,联合国高级名人小组、安南秘书长在他们各自的报告中就武力使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主张,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被承认政府不得出诉于非承认国法院是一项久已确立的国际法准则。偶有例外,也只从某种角度上肯定了非被承认者“无权出诉”这一基本原则。日本法院对“光华寮”案的受理和判决完全是非法的和无效的,是一起严重的国际不法行为。日本政府必须对日本法院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不法行为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力,而“保护的责任”因其宽泛的理论解释空间而极易被滥用,冷战后西方国家发动的几次干涉主义战争的后果都背离了“保护的责任”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主权是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决定其对內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任何国家一旦丧失了它,就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在国际关系的合作和斗爭中,主权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題。所以各国人民高举“主权不可侵犯”的旗帜,过去和現在各被压迫民族都为捍衛本国的主权同帝国主义进行了頑强的斗爭。而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現代国际法原則集中地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要求,規定了各国必須互相尊重主权。但資产阶級国际法随着資产阶級利益的需要,却出尔反尔,前后矛盾,演变到今天,它为配合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践,甚至明目張胆地企圖埋葬主权不可侵犯原則。  相似文献   

17.
刘昌明  张佳 《东北亚论坛》2024,(1):3-17+127
从话语到身份再到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逻辑。日本在选择与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便在体系、国家与政策议题三个话语层次上,通过“联系”和“区分”两种方式分别构建了中日差异化的类属身份、角色身份和集体身份。借此中国在类属身份上被置于“民主国家”的对立面;在角色身份上被建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冲击者”与“威胁者”、自由经济的“破坏者”;在集体身份上被置于“民主阵营”的对立面,并被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以秩序为“名”,增强防卫建设,协调伙伴关系;以安全为“由”,开展针对性的军事部署,并加强对华经济对冲;以议题为“用”,实行对华软制衡,同时拉拢“全球南方”国家,以将对华政策“合法化”。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教训中, 可以认识国际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以国际法为核心 的法律战, 对于战时国家安全具有心战、人道、政治和军事价值。国际法是制约战争和武装冲突、维 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宁立标 《西亚非洲》2008,45(2):57-62
作为国际人权公约极为重视的人权之一,公正审判权受到非洲国家宪法的重视.非洲国家宪法中保障了公正审判权的诸多权利,如诉诸法院的权利;由合格、独立和不偏私的法院审判的权利;受到公开审判的权利;受到公正审判和及时审判的权利;指探通知的权利,等等.从宪法文本看,非洲国家对公正审判权的保障不仅总体水平较高,而且呈进步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人权的全球化、西方国家的影响,以及民主和宪政的诉求等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