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俊钰 《学理论》2009,(11):174-175
西方学者从句法特征、语言标记、语法和词汇差异对认知的影响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也从印欧语系和汉语结构的差异试图印证中西方不同的思维轨迹。但学界并未取得共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对语言相对论都存在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思这些研究语言的方法和结论,对研究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丽英 《学理论》2012,(26):23-24
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主要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西方的线性思维模式长于分析推理,推崇清晰精确,有利于理论建构;中国的环形思维强于综合顿悟,讲求模糊含蓄,有助于体察真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传统与变革问题上,有这眩瘗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求同思维,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求异思维;正是求同思维导致了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求异思维刚促进了西方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为了使中国摆脱落后状态,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从求同思维转向求异思维.这种观点既不合乎辩证法,又与客观事实相悖.首先,这种观点割裂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形而上学观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哲学比较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寅子 《学理论》2009,(17):56-57
当今,西方文明以其强势话语地位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却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灾难。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则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将中西两种传统思维方式进行横向比较,进而重新审视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今日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是指把事物当作被思维的整体来掌握的具体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完全不同,也可导致人们对同一问题的判断截然不同。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修正对事物认识和对问题判断、不断树立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娟 《学理论》2012,(28):234-235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内容,与一国德育传统形成有极大的关系。中美德育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可以找到根植于两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因素。美国文化基本上可以归属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则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两种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概念思维方式和意象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道德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的创造性与有创造性的人——马斯洛创造性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问题一直倍受关注 ,西方教育心理学者曾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从“人性”积极的一面和他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出发 ,对人的创造性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见解 :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有创造力的人的问题。这一思想对于今天我们进行人的素质教育 ,培养健康、全面、有创造性的人才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斯洛认为 ,西方学术界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一直偏重于原子论方法。原子论是一种二歧化和极化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因果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然…  相似文献   

8.
1  中国传统思维所精研的基本问题是天和人的关系问题 ,而西方传统思维要探究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本源之秘。中西方传统思维出发点原则之不同 ,导致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从思维的逻辑形式上看 ,李约瑟博士指出 ,当希腊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 ,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与此相应 ,在希腊人发展机械原子论之时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推理不同于西方的命题型推理 ,显示了独具特色的直觉模糊式的辩证思维 ,动态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不仅在后世的哲学家那里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9.
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足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两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什么?有一种回答: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总览哲学,哲学史这一纵与基本方式和当代哲学观这两横而构成,对哲学自身的追问、解释和回答的关键就在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解释和反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常识、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反思",那么何为"反思"?这并不是指我们常识意义上的反复思考,而是说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的思维方式。而对反思的进一步认识,更需要我们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进程出发,重新理解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性,并且从此问题到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反思"的思维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深研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史之后,就会发现其思维方式之纷繁复杂性、多种多样性,非一“静”字可以全面涵括。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家各派呈现出纷呈各异的思维方式,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争相斗胜、各显其特色。但是,最基本的分歧在于整体性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的对立、实测与反观直觉的对立。这种分歧主要体现于儒道两家与名墨两家之间。儒家从汉代起取代了法家的地位,以一种庙堂文化的形式成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居于主导地位;极富哲理的道家思想文化则以山野文化的形态,广为传播,与儒家文化交融。儒…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讲,中西政治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但在思维方式、治国之道、演变规律等方面存在着相通之处.中西政治思想体系中共同存在着中庸思维和普遍主义思维形态,在治国之道上存在着共同的治国理想、存在着共同的治国手段的基本维度,在历史演变方面有着共同的基本议题与价值关系--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中西政治思想体系差异的背后,隐藏着共同的基轴.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之处能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中国政治的特色,而二者的相通之处才构成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心阳 《各界》2014,(10):67-68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站得更高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在解读这句话时,无不视之为谦虚的表述。这也许是没有错的,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层而来理解,他牛顿之所以有这么“牛”,是因为他不甘于蜷缩在巨人的胳肢窝里思考,而是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愚以为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符合其性格,更合乎西方人一向秉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国旗  王雪 《学理论》2011,(23):19-20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流理论,它们代表着西方学界对国际关系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对这三种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对国际现象的认识。分析这三种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及核心概念,可以看出这三种理论范式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它们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陈亚华 《学理论》2009,(31):112-113
虽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被日心说取代,但是它在诞生至今1500多年的时间里,带给西方人的东西远远多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说一演绎体系。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数学工具去研究和证明,开创了构建精确性理论的先河。在地心说占统治地位的上前年间,由于地心说的统治地位和广泛影响,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维方式,和不包含伦理观的实体自然观,以及自然研究中应用数学工具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法——审美的法思维范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法思维包括:中国的道德主义和工具主义二分范式与西方的价值、规范、事实三分范式。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法,是一种审美的法思维范式。这种新的范式,最基本的是复现人的类本质即美的极限。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正确地表达法的外在特征,二是正确地表达法的内在价值。审美的法思维范式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学理论》2012,(24):23-25
反思是哲学运思的特点,是哲学的本性所在,也是哲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哲学在反思中实现了自我理论的自觉与超越.反思思维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典型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知识论哲学的本质特征与核心,黑格尔哲学将反思思维这样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哲学究竟反思什么?哲学反思常识,呈现真相;哲学反思方法,追求真理;哲学反思思想,澄明前提;哲学反思人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晓慧 《学理论》2014,(3):206-207
根据中国大学生在英语翻译中出现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本文在对中式英语频繁出现在学生练习中的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并制定出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及提高英语思维方式等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托古改制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而西方并没有托古改制的传统。然而,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西方通过托古改制式的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革命顺利地进入了资本主义,而有着托古改制传统的中国,却并未能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究竟是何缘由,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本文着重地从传统的社会结构、托古主题的差异性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差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托古改制的成败之因。  相似文献   

20.
高少林 《学理论》2009,(20):24-30
正确把握西方国家对华关系的思想基础,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应当看到,冷战思维与殖民心态是西方国家对华关系的思想基础。冷战思维的代表者是美国。其特点是:强烈的、持续的、顽固的反对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谋求世界性的霸权,企图以超强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企图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统一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国家,从而实现美国霸权统治下的世界大同。殖民心态以老欧洲的殖民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种族优越心态;经济优越心态;制度优越心态。如何掌握与西方国家交往中的主动权很值得我们研究。而这种主动权能否拥有,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我们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着手,谋求在三个方面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地将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