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晓慧  陈敏 《传承》2012,(4):50-51
考试是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的出现对考试的公平性及真实性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磊 《青年探索》2005,(2):50-53
该文以199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112篇文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十年以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现状,并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丽娜 《传承》2011,(8):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丽娜 《传承》2011,(22):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10,(2):70-73,F0004
考试作弊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近年来又出现了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政府官员、老师、家长、学生联合作弊等现象,考试作弊已成为教育界的“顽症”,它严重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了良好学风、考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动作     
《中国人大》2012,(8):5-5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与2004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比,本次修订共涉及15处内容。其中,首次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作弊行为,并将团伙作弊纳入处罚范畴、根据作弊手段的新变化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10.
打开考试作弊心结,破解考试诚信危机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考试诚信缺失主客观原因皆有,着力从这些原因入手探究解决方法,注重预防,标本兼治,力争使诚信考试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选择,净化校园环境为共筑中国和谐之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判断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法对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作弊的大学生亚文化群体有着相对清晰的区隔标识;2.大型考试中的高科技作弊突破了行为、道德失范的界限,引发更为强烈的机会不公感;3.内嵌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因利益、关系和人情而纠结在一起的公开而隐秘的关系网络以其相当程度的参与、理解和纵容,在有意无意中为大学生高科技作弊完成了最后的助跑.  相似文献   

13.
郭姣 《当代广西》2009,(10):45-45
近年来,尽管国家教育考试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高考中作弊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破坏了高考的公正公平。近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监考、评卷等各项细则,再次从制度上为高考添加了“保险阀”。  相似文献   

14.
都说春耕秋收,每年春季的公务员考试更是大家为个人事业前途全心投入、积极播种的大好时机。本来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是据国家公务员局透露,今年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人数近千人,为近年来最高纪录;甚至出现了515人集团作弊的惊人现象。  相似文献   

15.
数据     
▲77.5%的人确认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教育频道对1840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0.7%人经常考试时作弊,64.1%的人偶尔为之,10.1%的人坚决不会,5.1%的人从未作弊,但不保证以后不会。有92.5%的人经常见到他人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4):57-59
作弊,这一不讲诚信的行为,其手段已不仅是偷看、夹带和抄袭.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考场内外配合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针对新形势制定了相关的违规处理条款,并加大了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如影随形,在当今高等学府内已是司空见惯。尽管国家教委数次紧急电告,高校领导三令五申,教师考前反复强调,作弊现象仍在校园内屡见不鲜。对此,本文就其成因与对策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每年约考试录用10万余名公务员。有近500万人参加考试。报考对象从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扩大到社会各类人员,随着报考人员身份的日益复杂,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日趋频繁.考试的环境日趋复杂,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有组织的作弊行为日趋增多。2006年至今,相关部门共发现了1605例违纪违规行为。其中,2009年中央机关招考即发现了935例。  相似文献   

19.
新语     
《小康》2013,(9):22
防作弊帽防作弊帽,是泰国农业大学的最新发明,这个发明诞生的原因有些无奈——是因为考场太小的缘故。原来,最初是聪明绝顶的泰国学生发明了这款帽子,学校看了觉得用来防止作弊还不错,于是征求学生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从此以后,每次遇到考试,学生们就要戴上这顶帽子,有效地防止了作弊。制作方法:首先学生在头上戴个头饰带,两侧分别别一张纸,然后再将两张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