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理论前沿》2009,(19):29-31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在复杂的群体心理支配下的一种社会泄愤事件。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看,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参与者借机来发泄郁积在心中的失落、逆反、盲从和渴望政治参与等心理的非理性行为。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去构建积极防范这一事件发生和升级扩大的框架机制,应是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事件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成员既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前者包括社会焦虑、不公平感、不安全感、相对剥夺感和受挫感;后者包含趋利避害心理、挫折—攻击心理、受迫害心理、社会认知偏差、偏见、个性缺陷。通过情绪唤起、自我合理化、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奖励、满足宣泄消极情绪需要、行为认同、集体安全感等方式,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成员的心理能量转化成群体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众多网民通过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价值评判标准出发,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点评,并最终演变为现实社会所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主要包括不满心理、不信任心理、无助心理、宣泄心理、责任分散心理、盲从心理、道德权威心理和仇视心理。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多发是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稳定、危害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把握我国现阶段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我们分析当下我国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全面了解当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现状,从而制定有效的化解机制、应对措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抖音短视频作为一种传媒文化,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兴起经历了文化符号、文化意识、文化图景的嬗变。它既是当代青年表达心理诉求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更是青年个体在文化嬗变中的独特体验。青年群体使用抖音已然不是偶然的现象,青年"晒"抖音、"刷"抖音、"评"抖音的行为,既是青年亚文化的特殊表达,也是当代青年归属感困境和情感宣泄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应该运用辩证的思维恰当地评价青年抖音使用者的行为,通过加强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倡导、青年抖音文化社区的引导和青年群体心理诉求的疏导来规范青年抖音使用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政治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群体参与的社会失范行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有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分歧甚至对立以及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弱化是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文化缘由。而现实的社会冲突又反过来固化了冲突文化,乃至文化被当作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有力“武器”。因此,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需要从政治文化入手,主要举措包括:弥合弱势群体的社会不公心理与文化伤痛、强化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建立不同亚文化之间的沟通互动机制以及社会心理的预警机制等。总之,只有消除了政治文化上的对立,才能有效避免现实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西方实质主义司法的兴起,有其社会背景和文化原因,它是司法客观性危机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质主义司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实现路径,其解决纠纷的机理在于利于社会心理的宣泄、和谐秩序的构建、利益冲突、心理诉求的平等关注、对弱者利益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聚集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直接利益冲突"这一现象具有参与主体为弱势群体、矛头指向地方政府及执法部门、本质依然是利益冲突、参与者心理上不满情绪和"法不责众"相互交织、后果严重以及是一种继发性冲突六个方面的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应从源头上、机制上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妥善处置这类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无直接利益冲突"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冲突形式,对公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其隐蔽性、突发性使得公安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参与者的盲从性、无组织性使得公安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置;参与者行为的偏激性、心态的对立性使得公安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参与者的高度异质性使得公安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统合.为此,公...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体性事件也陡然增多,它蕴含了多种社会矛盾,且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我国转型期群体心理的新特点———盲从性,传染性,仿效性,匿名性。针对这些新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心理,提高群体认知,为民众诉求提高合理有效的渠道,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加快“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预警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中出现的一种新苗头、新情况,易形成心理冲突和对立情绪。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设可从根本上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注并深入研究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公务员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适能力,强化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已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SCL-90测评法,调查探讨了我省处级及以下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我省处级及以下公务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受社会转型等客观环境影响外,主要是工作本身的压力。公务员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必然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工作,影响到政府的管理效率,影响到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还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公务员录用、管理中引进相关的心理科学知识,同时创造条件为公务员提供适当的心理宣泄渠道,努力提高公务员心理素质,促进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心理稳定存在两个维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方式,引发了人们在思想上的反映,使中国社会心理迅速世俗化。在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世俗化的社会心理易发生不稳定现象。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发展的文化全球化在中国社会的反应是消费主义日渐扩张和传统意识形态祛魅,使传统意识形态整合、引导社会心理的功能减弱,加剧社会心理不稳定。要促进社会心理稳定,应改革垄断行业,加强劳工组织建设,消除行业与劳资分配不公平。同时应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杜绝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功利化倾向,充分发挥执政党的示范效应,以主流意识形态整合与引导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4.
心理性群体事件是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以某些个案为缘起,以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为平台,快速扩散,并随受众增加而被逐步放大,刺激大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和愤怒,最终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心理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冲突型、公共关系型、公平正义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群体事件的目的、人员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仰型"群体事件发生的规模、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已经越来越值得关注.要想及时有效地控制和疏导"信仰型"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须认真研究引发"信仰型"群体事件的深层社会心理原因,以及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网民心理包括网民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网民个体心理贯穿涉警网络舆情整个周期,包括首因、追求本我、自我实现、猎奇的心理;从众、宣泄、仇警、同情弱者、伸张正义心理在网民群体心理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实例分析网民的不同心理,提出疏导对策,可以帮助公安机关了解网民心理,正确加以引导,掌握舆论动态,合理有效地处置涉警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17.
和谐之路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利益分化加快,以致出现了不同阶层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迈向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属于社会泄愤事件,有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民怨长期积累后的一种爆发,更揭示了当前某些地区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存在的弊端。预防和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要坚持把握原则,依法妥善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矛盾尖锐化集中表现为直接利益冲突、非直接利益冲突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冲突基本上都是作为弱势阶层与强势阶层的冲突,集中地表现为干群冲突和劳资冲突,或者说表现为干群矛盾和劳资矛盾。必须找准矛盾的症结点,认识到矛盾的根源是利益冲突,从化解利益冲突上来解决矛盾;找准麻烦制造者,找出引发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对症下药;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完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凯林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3,(3):106-113+123+128
短视频平台中的网络暴力对网络舆论环境和社会道德共识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网络暴力治理存在着入罪标准界定分歧等治理问题。本研究以大众心理理论和数字治理为基础,分析短视频平台中的群体极化,认为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基本符合“谣言-信息茧房-道德审判”的生成路径。在谣言繁衍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恶意引导的视频内容和恶意揣测的评论内容;在信息茧房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受“信息茧房”的技术陷阱和“流量驱动”的价值导向的影响;在群体极化上,法制约束缺位的道德审判和伦理约束缺乏的情绪宣泄是群体极化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短视频平台中网络暴力的治理策略应包括均衡言论自由与寒蝉效应、优化算法推荐与流量限制以及健全法制约束与伦理管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