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没有官方明文规定,或不须组织认可,成员之间以共同的观点、利益、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这一特定场所里,也存在非正式群体。监狱中罪犯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监狱按照惩罚改造罪犯需要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罪犯在服刑期间,为了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汉语的语境中,“乡村干部”是个涵义复杂的词语,混杂着褒贬不一的成分。作为政治体制链条的最末梢,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体同处在政治边缘的交集地带,他们既承载着上级行政的巨大压力,又是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直接对象,他们无时不经受利益交锋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种利益交锋中,乡村干部这一群体蕴含的深刻含义才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倾向性具有很大影响。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者的目标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起正面的积极作用;而当两者相背时,非正式群体将会成为正式组织运行的障碍,甚至对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对高校而言,在组织管理中应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良好的党风、校风、学风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管理,把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目标行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一)青年非正式群体是与青年正式群体不同的一种群体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的组成没有明文规定,不经过正式审批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是由青年根据各自需要,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组成的.维持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纽带是情感因素,一旦群体成员因某种原因产生了情感矛盾,这种非正式群体就会自然解体.  相似文献   

5.
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青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定型定向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喜欢结群,他们常为实现某一目标和实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行种类型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青年工作者往往只强调对青年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关心和指导,甚至简单地把非正式群体一概斥之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事实上青年非正式群体是广泛存在、异常活跃的青年群体。它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青年的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如果把制度理解为一种行为规则,则将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基本的制度分析视角。正式制度是人们设计出来的、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和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通常有成文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而所谓非正式制度,则是人们  相似文献   

7.
加强非正式群体管理提高大学生工作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非正式群体,要积极加以引导,以提高大学生工作效能(1)要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特征加以引导;(2)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3)要善于改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4)要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5)要合理利用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8.
规则社会的十项原则 吴思的《潜规则》是中国过去十年间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该书追溯了中国历史上的潜规则以及这些潜规则如何压倒正式规则被大多数官员奉为圭臬,这些人更热衷于追逐私利而非忠于职守、造福于民.虽然书中所举例子大多来自中国古代,但它的主题很可能引发读者共鸣,因为他们大多会认同这一观点:非正式规则,而不是正式规则,仍然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集体腐败不仅是指腐败官员之间的窝案联合,更有可能上升为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腐败,形成腐败文化。而为了遏制这一现象,不仅要从法律等正式规则上进行规制,还要从非正式规则上入手。  相似文献   

10.
王守智 《长江论坛》2011,(5):41-47,93
制度是与人类的有限理性紧密关联的,调节各种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行为规则的集合。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可以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加以研究。在教育、就业、医疗保障、住房、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以及社会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和不协调之处,困扰着我国当前民生改善的进程,也滞缓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3.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现实的实践,同时科学指导未来的实践。因此,从“三个代表”与实践关系的意义上,包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两大方面去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来说,都将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舆论要始终贴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要始终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齐爱憎,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头一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凝聚党心、鼓舞民心的宏伟目标,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就小康社会的概念,当前我国的小康状况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国学界主流逐渐将以官僚政治(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和地主经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基本制度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会冠以"封建",此说广为流行,影响至大至深。厘清"封建"概念,进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定位,就是一项关乎中国史研究大局的无法回避的课题。考之中国古史实际,经历漫长的"氏族社会"之后,殷商、西周形成"宗法封建社会",东周进入由"宗法封建"向"专制帝制"的转换期。秦汉以降,中国长期延续的社会主流,不是已居次要的"封建制",而是由宗法制、地主制、官僚政治综合而成的"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