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60年代的起飞,到80年代初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终结,日本经济开始陷入走走停停的“怪圈”之中。东亚经济发生危机以后,国际社会对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期待与日俱增,那么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什么,前景又如何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在京都签署了《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AJCEP的签署,这是2002年1月以来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作为一个典型的“南北”型协定,同时也是日本首个与区域经济组织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AJCEP的出现既是日本对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和东亚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一种回应,又必将对今后的东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此间经济增长乏力,民间需求极度萎缩,通货紧缩状况严重,财政状况空前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所致,但最重要的是现有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难能出现根本性改观。因此,日本经济要步入真正恢复的轨道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实现经济“起飞”后,开始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后者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又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盟国家,并以此形成了以日本为雁首、“四小龙”为雁翼、东盟为雁尾的所谓“雁阵模式”,成功实现了本国产业升级,同时也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产业分工体系.“雁阵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日本在东亚的产业领先优势,但日本政府所起的助推作用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度作为东亚经济牵引车的日本酝酿已久的重大经济外交方针,但这一构想却因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日本亚洲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地区政治安全机制的匮乏、对美优先的经济政策方针和东亚区域经济结构性障等都成为束缚日本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重要羁绊,束缚着日本“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长达三年之久的日本“平成危机”被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是战后日本最严重的经济萧条。造成本次萧条沉重、持久的主要原因是“泡沫经济”破灭、民间需求不足、政府措施不力、日元急剧升值等。“平成危机”的突出特点是衰退时间长,根治危机的传统“药方”失灵。由于根除“泡沫经济”影响需要时间,日本经济的内外环境也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因此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1991年4月,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本经济进入“平成危机”。三年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跌再跌,持续下降。这种难以遏制的下滑势头在整个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实属罕见。因而可以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东亚之间的经济失衡及摩擦由来已久,经历了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美国 与日本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80 年代至90 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与美国经济失衡 及摩擦为主的阶段,以及其后中国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是世 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二战后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经济的相 对衰落。战后加速和维持东亚与美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是:东亚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东亚与美国储蓄和投资率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变化以及美元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 我们认为这种失衡局面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7月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形势几经沉浮,至今未见起色。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恶化,给本来已步履艰难的危机各国雪上加霜。鉴于日本占亚洲GDP的70%,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东亚国家投资、贸易的重要伙伴国,日本经济状况如何对东亚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以泰国为例,探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对日本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一、泰国经济结构中的日本背景从80年代中期广场会议后,东亚地区“雁形”经济模式逐渐显示,日本在东亚区域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泰国经济背景中的日本因素十分突出,表现在:1投…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从废墟上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与美欧鼎立的“经济三极”,进而要求在各领域发挥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国际作用,这就是所谓“日本的崛起”。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主要外交目标之一,在21世纪将继续这一努力。一、重筑经济实力基础,发挥经济大国作用  日本要谋求大国地位,首先要重振经济。自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复苏乏力,舆论称90年代是“失去的10年”。1999年春季,日本经济总算走出谷底,但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经济增速缓慢,又背负巨额债务(到2000年底预计公…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的90年代初开始便高喊“改革”,但由于问题多、阻力大、办法少,改革一直难以完成,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或停滞的状态。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出任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后,以“改革内阁”的姿态表示决心要进行彻底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昔日的雄风。小泉提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日本的再生和发展”,强调要打破禁忌冲破阻力进行财政结构改革、行政结构改革和社会结构改革等项改革,通过“痛苦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最终实现“新世纪维新”的目标,在21世纪要实现符合日本实力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尊重市场规则和社会主义、与自然共生且能安居乐业、开放而对世界有魅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发展模式,指智利、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东亚发展模式,指国际经济学界认定的战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及其运行方式。为便于比较,本文所述东亚发展模式是指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含日本发...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末的日本似乎步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多事之秋,从泡沫经济的破败衰退到无耻的政客的腐败成风,从损失惨重的极神大地震到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案,天灾人祸几乎连年不断,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纯真少女沦落风尘,日本有识之士不禁扼腕惊呼:“日本正在出卖纯真!”在日本,淫逸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平常一本正经、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在性方面一向放荡不羁,辛勤工作之余常常光顾浴室、按摩室和夜总会等“浮华世界”,心安理得地依红偎翠,纵情声色,从而造就了一个畸形繁荣的庞大性产业。不过如今,随着纯真少女卷入其中的丑闻频频曝光,日本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努力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采取扶植战略性产业、"国家出口战略"等政策措施,使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欧洲工业经过革新,在传统工业和新型工业上再次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东亚产业竞争优势的出现,日本不但在传统产业而且在高技术产业上面临东亚等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90年代美欧以及东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日本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日本国内出现产能过剩,从而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日本的将来时,“少子、高龄化”和“人口减少”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词。但是,“少子、高龄化”并非仅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生,这种现象在取得显著发展的东亚也有同样的进展。可以预计,今后东亚的高龄化将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进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东亚合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了题为“东亚合作论坛2015:东亚形势新变化与东亚合作前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印度等国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东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东亚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与安全困境的破解”、“东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与区域合作的未来”三大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力量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但是,过去由日本主导或作为“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中国的腾飞已荡然无存,东亚在经济合作中主导力量缺位。谁又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领导的作用?当前,中日尚不可能,东盟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可发挥统招者的作用。东亚各国以及其他参与国亦惟有借助于东盟这个主导平台,才能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走向区域经济合作和奔向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光明大路。  相似文献   

19.
“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经济在不同阶段依次相继起飞,其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缘于东亚分工模式———“雁行模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中国、韩国等部分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雁行模式”的分工排序。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资本、技术主要提供者的日本能否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0.
战后,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从60年代民间组织机构提出的关于太平洋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诸多建议,到70年代官方抛出的“环太平洋联合设想”,再到80年代炮制的“东亚经济圈”和“局部经济圈”构想,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日趋具体化,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在90年代,日本将侧重与东亚各国和地区开展贸易、投资、金融“三位一体”的经济合作,努力培植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促进“雁行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