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涉及它的内涵及表现形态,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界都存在分歧。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是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否应该对当代环境问题负责,学者们也看法各异,有必要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实践上也是不可能的。现代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追求人的利益,这是应该走入的理性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西方学界也产生了关于“人类”与“生态”何者为第一位的价值争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截然对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首先对这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两者的对立,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必将把人类发展带入困境而难以自救.唯一的出路就是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界的固有价值,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儒家是一种仁爱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道家是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为主义生态伦理观,佛家是一种破妄型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这三种生态伦理观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持三种不同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即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和超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供借鉴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目前要共同面对的紧迫话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理论上超越了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在实践中为我们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详细分析三种历史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各自与当前生态危机的不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必须"走进"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主客体关系、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的权利和道德关怀对象等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而其泛主体论、泛价值论和泛道德论恰恰造成了主体的缺失、价值的缺失和道德的缺失。“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鸟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发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得不开始进行反思。反思中产生了两种主要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这两种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争论状态。笔者认为,只有汲取二者的合理思想,使其达成一致,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熊玲 《理论导报》2010,(3):31-3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助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缓解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紧张关系,建立整体有机论和协同论,也有助于弥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不足。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应该成为完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上的种种争论,本文提出区分世界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前者把人看成是世界万事万物的中心和世界运动变化的目的;后者则认为人类的中心地位是一种价值立场而不是一个自然事实.文章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了两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演变,并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剖析,指出世界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虚假的独断论,而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则是一种必要的价值前提.走出环境危机的出路在于抛弃世界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尤其重要的关系,随着人类活动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拓展,虽然自在的本体层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不大,但作为既是“剧中人”,又是“观众”的人类主体对这对关系的理解却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变化,也就是观念认识层面的游移过程。从人对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的认识及以此为基点展开的实践活动中可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祥金 《理论学刊》2005,42(4):62-65
坚持还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时,学术界和思想文化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之声便不绝于耳。但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既是必要的又是合理的,关键是要从人的发展、生成中去把握和理解"人"本身,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演进的分析,探讨了问题争论的思想实质,然后对其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今的全球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以人为本做出富于时代性的哲学解读.首先要将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划清界限.然后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思想中汲取更多营养,将以人为本解释为"以人作为出发点,扩展仁爱之心,至于世界万物"这样在以人为本原有的"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政治学内涵基础上,赋予以人为本一重道德内涵,强调关爱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重内涵互相补充,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使这一理念更加完善,也更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吴宁  马瑞丽 《学习论坛》2008,(12):32-34
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应是和谐统一的,但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价值观的缺失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大多数人主张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呼吁建立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型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肯定自然本身的价值,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超越。探求生态价值的可能性旨在为生态价值观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各种选择和决定,在这些选择和决定的背后是我们所持有的价值观。价值既是人的认识的必须把握的一种特定关系,也是指引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我们无法离开价值的判断,井且价值观随时代而发生着改变。用哲学的眼光看,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主体的现实需要是客体是否具有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公共行政领域同样也具有价值的问题,并*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对公共行…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学的新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珊  刘限 《求实》2003,(4):27-30
西方环境伦理学针对传统伦理学思想 ,提出了自然价值与权利概念 ,主张把道德视角延伸到人类以外的自然界 ,赋予自然以价值与权利。事实上 ,这就蕴涵了一种环境平等思想 ;人与自然都是价值主体 ,享有平等的道德权利 ,因此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都是平等的 ,这种思想引起了思想界的普遍关注 ,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消费,是在传统消费模式给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科学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绿色消费要求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中把人的需求摆在中心地位,一切以人的需要而定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生态价值的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20.
"支配自然"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它能作为"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的幸福理念之保障。然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只是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它并不代表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类的根本利益应植根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因为它能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上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此,马克思剖析道:"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乃人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赋有发展人类主体本质与生命活动的正向度功能,也不乏造成生态危机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之负向度功能。而随着人类进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更高发展阶段,"支配自然"的价值观将理所当然地被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