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精神损伤评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跃  毛书贵 《法医学杂志》1998,14(3):157-157,148
精神损伤的程度评定较之于躯体损伤程度的评定,具有复杂性和不易操作性【门。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搞清几个问题,才有可能较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鉴定标准来。1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当损伤与疾病共存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l)损伤与疾病完全无关:例如躯体损伤或社会应激发生后,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2)损伤与疾病直接相关: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往往与精神及躯体损伤密切相关;(3)损伤与疾病间接相关:例如神经症的症状加重、疲症的诱发,或是其他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均与一定…  相似文献   

2.
AIS评分法是国际医学临床上公认的创伤严重度评价方法之一。作者收集了本室546例伤害案件,分别给予损伤程度评定及AIS评分,设为损伤程度组和AIS组。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s=0,940,P<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反映两组之间有密切关系而且损伤程度组的程度变化与AIS组分级变化有关系。提示:轻伤、重伤可以参照AIS严重度分级、编码,由此为轻、重伤分级、标准的计算机化及国际间的交流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医学鉴定的实践中,经常涉及到有关颈椎损伤的鉴定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颈椎生理解剖、运动规律、致伤特点、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与其它疾病的关系等,才能提高颈椎损伤的鉴定水平.l颈椎损伤与颈椎病的关系颈椎的损伤机制与颈椎病发病机理不同,但临床表现则有很多相似之处.颈椎损伤后产生的症状与体征与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时很难鉴别.根据颈椎损伤当时的外力大小、方向、瞬间的体位,可以对颈椎损伤的程度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有时暴力很大,损伤程度不一定很严重,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很明显.有时暴力虽小,却可以导…  相似文献   

4.
癔病作为最严重的神经症,临床表现依其类型的不同,分别在精神与躯体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机体损伤伴发疫病,在法医临床检案中经常遇到。作者近几年检验鉴定的3000例案件中,遇有14例,占鉴定人数的4.7%,现报道如下:资料分析瘟病,在法医临床鉴定时,必须符合;(1)损伤刺激后病态发作;(2)排除器质性神经损害病变;(3)经临床暗示性治疗症状有好转或当获益性赔偿后症状自行好转、停止发作及消失。以下对损伤诱发症病的关联性问题进行分析。1.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本文机体受到伤害伴症病发作的14例中,男性1例,女性13例,…  相似文献   

5.
损伤程度鉴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工作中常有伤害案件发生,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损伤程度鉴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情况很复杂,这就要求法医工作者在鉴定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与《标准》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要具体情况分析,具体对待,综合鉴定。一、损伤程度与医疗条件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部分,其转归和最终结局如何与医疗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医疗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医院的级别及设备。(2)医师的职称、医疗水平及操作技能,通常情况下损伤的转归和结局与前述两个因素成正比,也就是说,医院的级别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损伤的关系。方法315例颅脑外伤者根据疾病诊断分成8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震荡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颞叶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顶叶损伤组、枕叶损伤组、广泛性损伤组和其他组,按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损伤部位与智商水平的关系。结果颅脑外伤后的平均总智商(FIQ)为64.45±16.09。性别对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影响不明显(P=0.578);老年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较青年和中年高(P〈0.01);文盲者颅脑外伤后的智商水平较文化程度高者低(P〈0.01)。各组智商水平高低为:其他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脑震荡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颞叶损伤组、额叶损伤组、顶叶损伤组、枕叶损伤纽〉广泛性损伤组。同时左额叶损伤组的智商水平较右额叶损伤组低;右颞叶损伤组的操作智商(PIQ)明显比左颞叶损伤组低,而言语智商(VIQ)则反之(P〈0.01)。结论颅脑外伤后的智力损伤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三、法医学要点(一)损伤判定及其因县关系损伤判定是对损伤及其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损害,以及该损害与伤者自身健康状况之间作用关系的分析判断。损伤判定涉及外界的损伤因素、自身健康增况、损伤与全身临床表现的关系、损伤部位与该部位(或功能系统)既往病变的关系。损伤判定在活体鉴定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1)盲目照搬照套医院诊断。(2)缺乏临床各科系统的实践经验,关于此点作者在本刊96年第1期作过论述。损伤判定的应用:(1)在一般的诉中鉴定时,审查医院已经作出的临床诊断,最终目的确定具有科学依据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1例因丈夫施暴致妻子损伤法医学鉴定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资料显示,暴力类型以拳打脚踢为主(49.50%),持械与否在所致损伤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家庭暴力对受伤害妇女造成多种类型的躯体和心理方面的损害,常见损伤类型为软组织伤(47.52%)、鼓膜穿孔(9.90%)和骨折(23.76%)。头部(30.03%)及四肢(36.50%)是常见损伤部位,反复伤(5.94%)、复合伤(30.69%)以及虐待伤是家庭暴力的特征性损伤。本文阐述了法医学鉴定与家庭暴力的关系,认为法医能够在发现、认证家庭暴力及支持诉讼等方面为受伤害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181例损伤程度鉴定档案,与用于鉴定的病历材料作对照比较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二者表现出的各自特点及差异,从损伤程度鉴定的角度,就法医临床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间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和民事审判中,经常遇到一些损伤与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审判人员要求法医工作者分析二者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无评定这二者关系的参考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实际检案、审判实践和医学理论为基础,制定了本标准。根据损伤与疾病的作用大小不同,将外伤参与因果关系的程度划分了若干等级(0%~100%),就涉及死亡、刑事案件的损伤程度评定(重伤、轻伤、轻微伤)和损害赔偿问题(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伤残者生活补助费、死者丧葬费等)提出了具体的外伤参与度评判方法和量化意见。  相似文献   

11.
张海东  刘鑫  梅玉兰 《证据科学》1999,6(4):153-158
目的 研究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1997年1 ̄6月期间活体损伤鉴定例中有关面部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按年龄段分为3组:I组(未成年组)〈18岁,Ⅱ组(青壮年组),18 ̄59岁,Ⅲ组(老年组)≥60岁。结果 半年期间所有活体检验案例中,面部损伤占总数的43.40%(123例),其中未成年组15例,青壮年组100例,老年组8例。各组研究结果显示:(1)未成年组多因意外事故致伤(66.  相似文献   

12.
损伤与疾病——第一讲 损伤 疾病 伤病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5,11(1):40-42
损伤与疾病──第一讲 损伤 疾病 伤病关系吴军(上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在伤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有时被鉴定人可能在受伤前患有某种疾病,而在受伤后显示或加重临床症状;或受伤前表面上虽是健康的或不自觉有病,在受伤后诱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轴索损伤刘世沧,汪秉康,卿太苏一、概念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axconalinjuryDAI)是指头部钝性暴力损伤所引起的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病理学表现为大脑半球、删氏体、脑干、(有时川。脑的轴索弥散性损伤,并伴有脑实质内小灶性出血、软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肢锐性抵抗伤与命案现场分析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法医进行现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00例具有上肢锐性抵抗伤的命案进行统计,分析上肢锐性抵抗伤分布、数量、主被动性、强弱程度等与死者及案犯的性别、年龄、致死部位、作案动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男性手背更容易出现抵抗伤,男性手掌损伤数量高于女性;(2)上臂损伤可与手背、前臂抵抗损伤同时出现,形成相关性抵抗伤;(3)作案动机不影响上肢锐性抵抗伤出现的部位;(4)死者为未成年人时,主动抵抗出现的比例增高;(5)案发时间白天更容易出现强抵抗;(6)涉案人关系、作案动机均不显著影响抵抗伤的强弱与主被动性。结论 在上肢出现锐性抵抗伤案件中,男性死者更能保持主动抵抗行为;主动抵抗更容易发生在未成年人;强抵抗行为更容易发生在白天。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血液中S100β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颅脑损伤患者和其他创伤患者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6h内,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S100β蛋白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恽军蔓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7,13(4):247-249
l概述损伤性(后)肺病是指人体遭受外界暴力作用,直接导致肺脏本身的疾病,或在严重创伤、损伤性休克等过程中在肺部反应的病变.常见有损伤性肺炎,损伤性肺不张,损伤后肺脓肿,损伤后肺脂肪栓塞,损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法医临床检验必须详细地了解案情(包括既往肺病史),周密细致的观察和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损伤性(后)肺病、损伤与肺病关系的主要手段.必要时,进一步实验室(血液气体分析、呼吸功能测验等)和器械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结论.2损伤性肺炎损伤性肺炎是指…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者血浆NSE含量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5名健康体检者、34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酶联免疫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24h内,颅脑损伤组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肠外途径投毒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3例胃肠外途径投毒的法医学鉴定,其中升汞2例(I.V.),水银1例(I.V.),氰化钾2例(I.M.和乳房下注射各1)、氰化钠1例(I.V.)、一氧化碳2例(吸入)、铬酸酐1例(阴道内塞入)、敌敌畏1例(心包腔内注射)、矮壮素1例(I.M.)、氯丙嗪1例(I.V.)和溴氰菊酯1例(I.V.)。说明经胃肠外途径引起的投毒案例并不罕见,且毒物种类增多,这在法医病理和毒理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和警惕。  相似文献   

20.
损伤鉴定时间是指在法医临床实践对某一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价的最佳时间点。是以临床医学对损伤的自然转归及临床治愈所需时程的认识为基础,结合法医临床检案经验与统计分析而形成的,关于某类损伤形成较为固定的形态所需时间的经验性判断。一、鉴定时间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3条第3款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3条均规定在评价损伤程度时不仅要考虑损伤的原发性病变,还要考虑与损伤有直接关系的井发症及损伤弓愧的后遗症,“全面分析,综合评定”。此规定被认为是损伤鉴定时间的法律依据。在此姑且不论应如何从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