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学界一般把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附属问题,这容易引发人们对该问题的重要性的忽视。事实上,从文化发展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从这种视角看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的互动与整合问题。这样一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话语整合就成为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12)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当前中国实际创新良性互动的结合点,也是其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全新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相互结合的契合点、途径等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交流、融合、发展三个环节探索两者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唐旭晨 《前沿》2023,(4):22-31+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全新论断,是对“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剖析。契合是结合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是契合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课题。从价值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天然的相通性,这是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前提条件;从历史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经历了从碰撞交织、磨合发展到创新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渐进性;从实践维度看,只有着眼于二者动态与静态的交织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和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推进二者的契合与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7,23(1):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江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表明了二者的渊源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契合点 ,体现了二者的渊源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渊源和基础 ,先进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刘妍君 《湖湘论坛》2009,22(3):16-17,32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倡“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它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与人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密切相关性,体现为共同的逻辑出发点、理论分析批判视角和价值目标。在逻辑出发点上,二者都从科学的实践观切入;在理论分析批判视角上,二者都采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自身关系的三维分析批判视角;在价值目标上,二者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这些相关性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传统自然哲学的超越,就体现在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实践解释。对马克思开启的这一理论范式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在本质维度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建构关系;在现实维度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态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相互制约;在价值维度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旨趣是人与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张晓玲 《前沿》2010,(18):161-16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智慧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连续的互动过程中,受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以及各种片面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二者的深度结合面临诸多困境。探析并厘清此类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黄芳  ;石正义 《人民论坛》2014,(10):203-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提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出发,探寻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从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实现途径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3.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9,22(3):11-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伦理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科学发展的伦理观。相对于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体现着更为先进的伦理文化要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发展的伦理观;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丰富的伦理底蕴;科学发展观有着广阔而深远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相容性;马克思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具体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提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出发,探寻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从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实现途径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从伦理学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和主体作用;(二)追求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公平的伦理精神;(三)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四)突出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多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琴 《湖湘论坛》2013,(5):33-41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复兴,便不能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讨论这个问题需采取恰当的视域。以往,思考和处理该问题曾有三种不同的视域,即:比较学视域、意识形态视域和民族化视域。这三种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三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创新”的策略,确立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视野,既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也以现代的进步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最终实现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思想资源看,研究者己从中西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不少研究者对作为和谐社会命题重要思想来源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未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产物,有深厚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命题既源于中共历史文化传统,又是对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的新提炼、新概括、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治学就是做学问。做学问有两方面,一是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认识社会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做人是指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面上看前者是自然科学家的事,后者是社会科学家的工作;可是随着学习与研究的深入,逐渐体会到二者是不可分的,特别对自然科学工作者而言。  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从事固体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研究;我体会到做学问有三个阶段:一、 继承,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这类知识是十分完美和成熟的,是系统地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以写成教科书进行课堂讲授,自小学到大学就是这…  相似文献   

20.
张路园 《求索》2010,(3):65-6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围绕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路径与方法等论域展开了深入探讨。但研究中还存在些薄弱环节,如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挖掘以及对二者结合的历史考察等,这些论域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