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肢体伤残评介(Ⅲ)--下肢功能评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永久残损评定指南(第五版)》介绍下肢肢体功能障碍评定标准。一、下肢肢体截肢(趾)功能缺损评定一下肢功能完全丧失相当于人整体功能丧失40%,下肢从踝关节离断,一下肢功能丧失62%,从膝关节离断,一下肢功能丧失80%,从髋关节离断,一下肢功能丧失100%。一足五趾完全缺失,该足功能丧失31%,下肢功能丧失22%;一拇趾从跖趾关节缺失,足功能丧失17%,下肢功能丧失12%;其余四趾中任一趾从跖趾关节缺失,相当于足功能丧失3%,下肢功能丧失2%。(见表1)二、下肢长度不等功能障碍评定下肢长度是测量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测量时可因骨盆倾斜或…  相似文献   

2.
杨天潼  尤萌 《证据科学》2015,(3):359-370
本文以美国医学会《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六版)》为基础,介绍了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应用功能丧失比例评价人体功能丧失程度的关键概念、原则和基本原理。以期为我国法医临床学研究、借鉴《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进行残损评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手功能评定是目前法医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规定的手功能分配比例是由国外手外科专家的理念与我国手外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产生的.在进行手功能评定时,需考虑缺失、运动、感觉等三方面的功能丧失程度,测算相应的功能丧失比例,然后在标准中寻找对应的适用条款.然而,目前我国的手功能评定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手指(拇指除外)远侧关节比例大于近侧关节比例,缺乏对于拇指内收、外展、对掌、对指等功能的评价等.手功能评定方法在司法鉴定的实践中尚需不断完善,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不应一味追求简便而断章取义,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级形式。骨关节内外、控制关节运动的神经及肌肉的损伤约会造成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是关节功能障碍重要形式。《人身重伤鉴定标准》简称《重伤标准》中肢体残废部分规定,四肢大关节活动度丧失达50%属重伤。《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简称《伤残评定》)中四肢大关节功能丧失划分成25%、50%、75%、100%四个等级。然而《重伤标准》附则说明和《伤残评定》附录B均缺乏有关异常关节活动规范统一测量、记录和功能评价原则,造成检案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关节功能状况评价主观随意性较大。作者就上…  相似文献   

5.
手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历来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对手功能评定的规定较为详细,其标准溯源是国际手外科联合协会的“手功能评定标准”和我国临床医学专家据此修订的“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纪要”。手功能检查和评估包括手部缺失的评定、手部运动功能的评定及手部感觉丧失的评定。在计算手功能损害率时,应按照所规定的系数。在缺失、运动障碍及感觉丧失等多种类型并存时,应按照复合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手部结构精细、复杂,评定时需兼顾解剖结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手功能评定是法医学鉴定中的疑难问题。国内虽制定了评价手功能的标准,但缺乏具体、准确的指导性说明,实践操作性差,科学性难体现。笔者就《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损伤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伤残标准》)等标准,结合文献《手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对《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GEPI有关下肢足踝评定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为《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修订提供建议。方法从条款分布、两个标准适用时的具体评定方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并以GEPI足踝评定的残损值为参照,计算、分析《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下肢条款致残率合理性。结果在跟骨骨折和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评定方面,两个标准存在良好的对应性;在踝关节功能评定方面,除关节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的致残率略高于GEPI外,《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其他条款与GEPI均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而在足弓结构破坏和足趾功能评定方面,两个标准对应性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评定的致残率明显高于GEPI。结论通过两个标准下肢足踝评定的比较,可以发现目前《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不足之处,提示在足弓结构破坏和足趾功能评定方面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肢体关节功能丧失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简称新道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其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该标准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迄今已有2年余。此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92》(简称旧道标)相比,有一定的进步,并引入了肢体功能丧失、关节权重系数等新的理念,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技术操作上的难点,并引起众多议论,褒贬不一。为了探讨新道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操作方法,规范法医学检查,本刊开辟"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专题探讨,供专业技术人员研修及讨论。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六版)》基础概念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医学会第六版的《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代表了残损评定领域最新的、革命性进展。《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旨在完善残损等级评定方法、提高评定的准确程度、增强评定结论的可信度,并使评定系数标准化,为残损评定提供稳定的、完备的方法。《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最终目的在于,使利用该指南进行残损等级评定的结论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并为评定所涉及的各方所认可。《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的检查方法、术语以及分析架构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基础,涵盖了当今美国及国际社会最新有关残损等级评定研究成果,包括更为复杂、广泛的医学诊断手段,和更为准确功能丧失系数的解释说明等内容。所有的这些更新内容均有利于帮助鉴定人,在残损等级评定过程中消除争议,提高评定准确率。本文简要介绍了《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六版的基础概念,为我国法医临床学研究、借鉴《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进行伤残评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以下简称“新道标”,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92)简称为“旧道标”)于2002-03-11发布,并于2002-12-01在全国开始实施。在“新道标”使用过程中,发现“旧道标”中许多有争议的条款得到了改进,但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人结合案例就争议较多的车祸致肢体功能丧失的伤残评定的条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司法建议。方法 对1995~1998 年法院、律师事务所、报刊杂志和本人代理收集的92 例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 适用法律情况:民法通则77 例(83.7 % ),《办法》6 例(6.52 % ) ,民法通则和《办法》3 例(3.26 % ) ,民法通则和消费者保护法3 例(3.26 % ) ,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3 例(3.26 % ) 。(2) 赔偿事由:医疗事故52 例(56.52 % ) ,医疗差错6 例(6.52 % ) ,医疗意外6 例(6.52 % ) ,医疗侵权28 例(30.43 % ) 。(3) 认定机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54 例(58.7 % ) ,法医鉴定机构鉴定15 例(16.3 % ) ,法院自行认定23 例(25 % ) 。(4) 赔偿范围:经济补偿6 例(6.52 % ) ,经济赔偿55 例(58.78 % ) ,经济赔偿并补偿3 例(3.26 % ) ,经济赔偿并精神损害赔偿28 例(30.4 % ) 。结论 (1) 医事赔偿适用法律随意性大,倾向于适用民法通则;(2) 医事赔偿事由扩大;(3) 医疗损害定性操作不一;(4) 医事赔偿范围增大且金额剧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评定中的运用,探索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中的运用价值。结果不同性质颅脑损伤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性质有关(P〈0.05),除继发全面性与继发局部性损害(P〈0.05)、继发局部性与混合性损害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除中型与重型损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智能损害程度、量表智商均与精神伤残等级呈正相关(P〈0.01);量表智商并非评价智能损害的唯一指标,智能损害也并非精神伤残唯一的构成因素。结论智商测定对评价智能损害与精神伤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精神伤残评定需根据颅脑损伤性质与程度、智能损害或精神障碍程度以及生活、社会功能状况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3.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by a civil court of the test of capacity to engage in sexual relations – X City Council v MB, NB and MAB – is as recent as 2005. This article places this and subsequent cases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law has constructed the sexuality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beginning with a series of rape cases in the mid to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hich recognised the concept of consent given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animal instincts, the law has accepted and deployed a model of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which understands expressions of sexuality in terms of an increasingly unstable opposition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danger, understood a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stinct, and as indicating an underlying ‘monstros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historical continuity apparent in the modern case law is unfortunate and should be rectified.  相似文献   

14.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许多条文的规定比较笼统和原则,在理解和掌握上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作者参考国家有关鉴定标准和临床医学有关器官功能障碍分级方法,并结合作者在伤残评定中所积累的经验,提出有关评定标准的细则,旨在推动鉴定工作的统一和规范,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和科学。  相似文献   

15.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许多条文的规定比较笼统和原则,在理解和掌握上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作者参考国家有关鉴定标准和临床医学有关器官功能障碍分级方法,并结合作者在伤残评定中所积累的经验,提出有关评定标准的细则,旨在推动鉴定工作的统一和规范,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和科学。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dentify psychiatric and cognitive disorders among older prison inmates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disorder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138 men aged 50 and over were recruited in seven French prisons (Group 1) and 138 men aged 50 and over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Group 2).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the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nd the 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The results reveal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there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mental disorder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e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for mental disorder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We raise particularly the issue of depression,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y in this population and which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suicide.  相似文献   

17.
视损伤评价是制定视损伤残疾标准、统一标准适用的基础。由于基本问题缺乏界定与研究,导致我国残疾标准制定困难、理解适用混乱,影响了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应解决视功能含义、确定视残疾与个体残疾的关系、拣选检验指标、开展视残疾生存质量调查和一体评价视损伤等主要问题,加强残疾理论与法学、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残疾评价体系,促进残疾评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骨盆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案例,分析其在初次鉴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骨盆骨折的鉴定条款,建立科学的判定标准。方法 收集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2006—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伤残等级重新鉴定案例65例,对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鉴定时机不当,鉴定材料收集不全面,鉴定人对骨盆骨折条款的理解有误及其他一系列问题是重新鉴定意见改变伤残等级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提高鉴定人专业技能,建立统一判定标准等方面来提高此类案件的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SX  Li SY  Zhang XG  Kong B  Zhu YL  Liu KL 《法医学杂志》2007,23(4):269-273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成因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地区2003至2006年10月所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资料,统计分析致残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人员类型的构成及事故发生的月份、星期、地域分布.结果 6364例交通事故致残人员资料纳入统计.男女之比为1.84∶1,以18~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66.34%);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及行人共占80.9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不同事故地域的交通事故致残者中,各交通方式的构成比均显著不同.损伤部位中,下肢所占比例最高(39.49%),其次为颅脑损伤(22.77%).结论 预防交通事故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