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时序着手,分析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分化,通过比较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差异,用新型农民工的概念诠释第二代农民工,进而分析新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之道——“新生存主义”,以及对新型农民工通过再教育途径实现新生存主义转向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者意识"意味着把"他者"带入了"我"的道德视野之内,呈现的是"我"对"他者"的认同,这种认同表现为"团结互助",这是一种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者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堂     
正人生老子有很多观点,你不一定同意。例如,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又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但其朴素辩证法,你不能不服。某些人生哲理,你也不能不服。例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洒脱,"功成、名遂、身退"的自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心境,"曲则全,枉则直"的胸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发现,"知其雄,守  相似文献   

4.
"知假买假"顾名思义,就是明知商品或服务是假的仍然购买的行为。对于制假贩假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条款,"新消法"更把赔偿力度从"假一赔一"提到"假一赔三"。因此,"知假买假"者有利可图,频繁出现,并且衍生出一种以打假为业的"职业打假人",从中获得了巨额利益。  相似文献   

5.
"国之大者"指的是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担当民族大任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把握"国之大者",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二要增强大局意识,三要增强辩证意识,四要增强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权谋私者,一般都有帮忙的在其左右效劳。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化地称前者为"坐轿",后者为"抬轿",两者是一对不可或缺的搭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细心观察一下,也可随手捕捉一二。他们的表演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坐轿"者先有授意或暗示,"抬轿"者则心领神会,照办不误,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另一种是"抬轿"者先出歪点子,"坐轿"者则见利忘义,欣然笑纳,受之无愧;有的"坐轿"者虽然表面上半推半就,实际上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以权谋私是很不得人心的。有些事情虽然没有闹大,但群众非议,众口难平,影响很不好;有些事情闹大了,要受到查处,于是"坐轿"者和"抬轿"者就互相抱怨。"坐轿"者抱怨"抬轿"者帮了倒忙,似乎自己只是一时糊涂,上了帮倒忙的当;"抬轿"者则抱怨"坐轿"者出了难题,不办不又行,似乎自己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如果没有"坐轿"者,想"抬轿"也抬不成;反之,如果没有"抬轿"者,想"坐轿"也坐不  相似文献   

7.
美食连锁步入"战国时代",群雄攻城掠地,硝烟四起。纷繁世界,"多"则惑,"少"则明。势"弱"者,虽暂可淡然处之,然实力单薄,非为长远之策;势"长"者,固雄心勃勃,却已内患四起,疲于平乱。连锁"乱世",一个"多"字,为群雄争霸之诱惑,亦为困惑。  相似文献   

8.
"第三性"是当今社会对女博士的代称。它是对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学历女性的一种排斥和异化现象在语言上的反映。女人往往被称作"第二性"或"他者,"女博士从女人这个群体中被排挤了出来,成为"他者中的他者"。这个二度他者化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心理和文化通过大众话语来掌控社会的事实。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论表明话语(语言)是众多的大众维护、重组社会秩序的有效机制,权力通过话语发挥作用,话语的流通又进一步加强了权力。"第三性"一词的出现和流传是男性强权统治受到挑战时的话语应对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语言本体论的观点表明语言不但反映世界,而且语言就是社会现实。所以,"第三性"这一语言形式直指女博士困窘的现状,它表明我们有赖于语言维护、打破、重建社会秩序,人类和语言共存。  相似文献   

9.
卢兴 《思想战线》2013,39(4):65-69
所谓"休谟法则",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其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影响深远,尤为实证主义者奉为基本信条。"休谟法则"及其变体对中国现代哲学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二分法为科学主义者所摒弃而为人本主义者所坚持,两派各自走向极端,导致了"唯科学主义"和"价值优位论"。同时,基于中国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事实"与"价值"问题往往与中西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
张礼铨 《时代主人》2012,(11):31-32
要想依法做好人大监督工作,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还要善于监督,"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而要做到"善于",保证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选准选好议题至为重要。笔者通过总结工作实践经验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选择监督议题的主要渠道。一是群众来信来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有没有做好,人民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县级人大常委会应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处于一种缺乏激励机制的极度平均状态,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从此,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在理论上是个重大突破,但人们也不无忧虑:在贫富悬殊越拉越大的情况下,会不会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共同富裕"是否成为一个梦?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6)
正山东临沂"暴走团"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该死"与"尊老"成为了双方争论的焦点。"该死"派认为这是不守规则者应该付出的代价,"尊老"者则认为"该死"派太冷血,并告诫"该死"派:"你们也有老的那一天!"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据说同情死者的不到20%,超过80%的网民选择了"撞得好","尊老"派依此来说明网友的冷血。在我看来,这样理解未免太片面,自己不把生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正>赢者"占优"而非"通吃"编辑同志:你好,最近一则报道使我感受颇深。枣阳市杨垱镇镇委书记高东双说,"市政府曾捐赠聂家一套市区住宅,社会各界也捐助了不少钱物,但都被航天英雄聂海胜婉拒了。"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揭示的这一哲理,既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前进逻辑的鲜明昭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22次提到"奋斗",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10次强调"奋斗",勉励"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用"奋斗"定义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奋斗"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逻辑。一年来,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奋斗提供了有力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2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他者"成为建构风景的"装置";同时,"他者"也成为解读风景的"装置"。透过这种"颠倒"的风景"装置",我们不仅发现了风景话语中紧张对峙的权力关系,同时深切地感知到作家面对都市现代文明的恐惧、欲望与无法融入的焦灼,甚至是不被认同的敌视和愤恨。而这在沈从文的文化转向发生机制中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有着不同的内涵。"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超越了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界限,实施了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7.
"风气"一词在中国古文献里具有玄妙的哲学意味,所谓一气阴阳成世界,万物尽遭风鼓动,"其机甚微,而所动者大"。放在社会维度来观察,几乎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认识论。无论是通观历史还是考察现实,要以判识"风气"为抓  相似文献   

18.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一份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全国近50%的民营企业都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民营企业"接班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场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即将开场。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继承人"时更是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无论有多少争议,"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