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敬神崇祖为内容的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也是日本民族的主要生活方式;以忠诚勇武为内容的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战争道德,经七百年武士统治的积累,已积淀为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以其特有的信仰和祭祀形式,为武士道提供了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差异,其形成与各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中俄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塑造的两种不同民族性格的差异,分析造成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对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形势下,增强中俄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减少文化误解和冲突,使两国人民能够进行更加有效、更加成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是平安时代随着武士集团的形成而产生,兴盛于镰仓时代,成为日本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的民族精神。它是日本这块土地孕育的独特的道德体系。它的形成受儒、佛、神三家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4.
民族行为差异是民族心理差异的体现。不同民族在修辞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与其民族心理具有对应性。俄汉两个民族受自身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在民族心理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这也体现在比喻喻体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微笑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交际中重要的乃至必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交际中的微笑存在着诸多差异,分析他们的文化以及民族心理和交际实际,可以了解两国人在交际中微笑差异的缘由。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西欧人是爱微笑的民族;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人是不爱微笑的民族。虽然俄罗斯人富有同情心,他们的善良和好客举世公认,但他们属于不爱微笑的民族。 就表面性、相对性和传统性而言,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具有两极性,他们既热情、开朗、情绪激烈,又很冷漠、沉闷、忧郁。许多外国人抱怨,在街上或…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文武合一论。武士在本质上是行动的,他们在信仰儒家道德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艺”和“术”的培养,强调道术兼修。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经过早期传播、中期发展、后期日本儒学形成这三个阶段,使封建时代的日本儒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并逐渐被日本社会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成为日本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儒学还对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日本国民的道德观念、民族性格形成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儒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成为尊王攘夷论的先声和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朝鲜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世纪后半叶,朝鲜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虽摆脱了日本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却又遭到半个世纪的“国土两断”之痛。 一、朝鲜分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日本殖民之苦的朝鲜人民终于迎来了民族的独立。但由于战后在朝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引进,“罗斯受洗”与拜占庭文化的引进,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彼得大帝改革引进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 ,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 ,以至于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日本文化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外交 ,其“无常观”、“求新”精神、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对外意识、“皇国史观”等因素是日本迈向“国际化”症结。  相似文献   

14.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芩民族心理和行为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芩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并以此角度来讨论战后日本为什么否定侵略战争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当今的日本与以往的日本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那么可以这样说:以往的日本是以保守意识浓厚的旧中国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明显的、运行在相对稳定的国际与国内秩序中的国家;现在的日本则是以政治参与及民主要求强烈的新中间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模糊的、处于国际与国内重要变局中的国家。正因如此,日本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深入地把握这个变革时期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特有的民族优越论是其侵略中朝思想的观念格局中潜在的持久性精神要素。以神国观、"华夷之辨"世界观和社会进化论等为依据而虚构、鼓噪的日本民族优越论实用于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方面,促成日本侵略中朝思想的滋生和延展。以近代化成功为依托而昂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终使其将本民族优越意识置换为"挽救"东亚的救世意识和鼓吹日本充当东亚霸主的舆论工具,发展为民族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理论最直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俄罗斯的国际观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西方国家政策造成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外政策指导性文件以及精英阶层、民众对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和理念的变化,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外部威胁的感知在加深,国家强调发展军事力量,精英更倾向认为军事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精英与民众反美主义高涨,民族主义在俄罗斯社会上升,对大国地位的向往与追求被再次激发。俄罗斯国际观发生新变化既有周边环境和国际局势恶化的外部因素,又有俄罗斯经济困局、媒体宣传、民族性格的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都与其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日本和美国而言 ,他们各自的企业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 ,这种文化传统正是源流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 ,尽管日美两国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代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 ,但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中 ,他们企业中所创造的优质文化必将成为各国企业所推崇、所倡导的文化成份。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历史、文化因素外,地理因素也对其民族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和自然带、土地和森林及水资源等都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浪潮有其深刻的民族思想、社会背景、民族性格和社会基础。“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观念、“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解体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来自西方的压力是引爆的直接导火线;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格根源;“新俄罗斯人”、知识分子、军人和军工集团是它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