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8):29-33
我国实行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与这一立法体制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结构上表现为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特征,是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它们由不同立法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区分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2.
"市管县"体制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困境是法律与实践脱节的写照。对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政府层级制度的解读必须围绕规范同时超越规范并从现实需求出发反思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地方政府层级制度的设置受制于治理空间、人口分布和权力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完善市管县体制,以自治为导向推进地方制度改革,改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地方善治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6):95-95
丁国峰在《行政论坛》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宪法体制下,现代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不再仅局限于以直接指令、强制管理为主的方式,反而转移到以公共政策为重要手段的间接调控上来。公共政策与现代政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政府活动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公共政策对现代政府的主要法治功能为:一般功能在于彰显法律的权威与效力,  相似文献   

4.
行政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和四种主要功能 ,即环境制约性、鲜明阶级性、效力强制性和形式多样性以及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体法定理论深受行政被告资格制度与理论的影响,简单说来就是行为主体、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的统一。行政主体的职权来源于宪法、组织法的规定或者单行立法的授权,其他法律形式不具有确定行政主体的资格。行政主体的范围被界定为:政府、政府部门和派出机关。但是这样一种理论和制度,难以解释行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回应行政主体进一步多元化的客观现实,例外行政主体的理论和制度也存在不周延之处。因此,主体法定理论应该坚持,但是应该重新解读为政府根据立法确定行政主体,但是要受到约束,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由政府确定权力,建章立制,将行政主体确定规范性文件公开,同时兼顾行政体制,理顺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沈政我国现行法制是以国家宪法为核心,国家全部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总和。依法行政,就是要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履行公务,保障政令畅通,卓有成效地完成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使命。依法行政是国家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明示的公民基本权利,应以尊重我国宪法文本、确立适度的法律实证主义、规范内涵分析及实现手段与途径为前提,区分该权利与外国宪法中的生存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的差异;要以人性尊严或人格尊严为基础,明确其作为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地位、宪法属性、权利内容及法律保护;探讨与我国宪政体制与诉讼资源相衔接的社会立法保障、行政机关责任及有限的行政诉讼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管县体制被逐渐推广,突破了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三级建制,市作为省和县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被正式确立下来。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只有较大的市才拥有辖县权,但随着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广,辖县权几乎被普及到所有的地级市,这种缺乏宪法依据的行政区划格局,缺乏合宪性基础,给宪法秩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当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的弊端,对其合宪性进行法律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县法律关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为重构我国宪政框架内的新型市县关系提供思路性方向。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贪污受贿是公开的、体制外的公权私用,那么通过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将部门利益制度化,则是一种隐秘的、体制内的公权私用.我们在坚决打击体制外公权私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体制内的公权私用,并且通过完善宪法制度,制定科学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杜绝这一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的"法"一般不是指宪法而是指法律,行政机关应当是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则而不是直接根据宪法的原则来行政,这是民主、分权、法治体制的要求.同时"依法行政"的"法"也包括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行政法规应当是在其行政管理范围内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而不是创设规则(授权立法是例外);部门规章应当是对上位法中相关技术术语的解释或为维护其内部工作秩序所作的规定,而不是细化法律规则,更不是创设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参与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参与权的法律保障是指行政参与权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法律的实施,确保其有效行使。行政参与权的法律保障是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机制,但是现行法律制度对行政参与权的保障存在不足,需要从效力制度、责任制度、相关配套制度以及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现将2019年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根据宪法、法律和有关规定,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由党委、人大、政府、军队等各系统分工负责、相互衔接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同普通法律综合起来,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我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阶级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武器。但是,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规定的内容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从法律的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  相似文献   

14.
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时代的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行政目标,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责任政府的宪政基础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通过行使公共权力以保障、发展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构建责任政府,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建立健全责任政府的宪政基础,即政府应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来确定政府的行政范围。同时,完善司法机关行政问责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责任政府建设。最后还要建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追究政府宪法责任的相关制度,特别是违宪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警告作为国家的社会管理手段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实施依据。检视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发现关于政府公共警告的专门法律,政府发布公共警告的法律依据散见于各层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层级的地位,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从宪法的规定。因此,政府公共警告的运行首先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我国宪法没有关于政府公共警告的直接规定,其运行主要是基于宪法对行政机关职能的概括授权。我国宪法第28条明确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职能,我国宪法第89条、107条、第118条分别对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及其手段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政府公共警告的宪法性依据。政府公共警告的直接性法律依据主要有《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传染病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项制度并不为人所熟知,而是以一种“鸭子凫水”的隐性方式运作和发挥作用。直到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2017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才使这一制度的运作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一项显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既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紧密联系 ,又是产权制度的先天性缺陷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通过审批实现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配置资源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市场主体的公平竞…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这种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行政管理和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行政正职对所在政府或工作部门的责任、任务完全负责的制度。其特点是对于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  相似文献   

19.
人大立法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方法和立法技术等。1982年宪法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改革。现行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划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等问题作了基本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法律的制定程序又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对行政机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律师应发挥独特作用,拓展行政法律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