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并评价了湖南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发行革命书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灌输新思想新知识于国内;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特别是黄兴、刘揆一、家教仁等发起成立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联合组成同盟会,进行反清的革命斗争;广泛发动军队、会党、学界和商界,多次组织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最后发动和参加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1894年,深感天下安危,匹夫有责的孙中山先生面对着列强蹂躏、生灵涂炭的破碎河山,在檀香山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其亲自起草的章程中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从此,振兴中华的口号,振聋发聩,唤醒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自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黄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结识了一批日本朋友。在这批日本朋友中,萱野长知(1873——1947)是与黄兴推心置腹,热忱赞助中国革命事业,“为革命奔走始终不懈者”之一。 萱野长知,高知县人。因面多痘瘢,自号凤梨。他通晓汉文,喜欢作旧体诗,中国话讲得很流利。一九○○年加入孙中山的兴中会。日俄  相似文献   

4.
黄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次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后更名兴,字克强。一八七四年生于湖南善化县,一九○一年毕业于两湖书院,次年赴日就读于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一九○四年在长沙组织华兴会,任会长,次年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东京合并组成同盟会,被推为庶务,成为同盟会的第二把手。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时,任陆军总长,赣宁讨袁失败后,再次亡命日本、美国,一九一六年十月病逝于上海。黄兴生活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掠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之时。百日维新的失败,从实践上证明了改良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中,南洋华侨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文将作为个案的分析,即对闽籍华侨一被誉为“南洋革命第一人”的陈楚楠在辛亥革命结束之前的思想状况进行探讨,简述其思想演变的历程并分析蕴含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范泓 《同舟共进》2011,(3):43-48
1905年,即民国前7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反清势力在海外的一次"振衰起敝",即以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团体组建的一个革命组织(即政党)。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台湾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6,(12):25-25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回顾孙中山先生40年的革命生涯,他一直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台湾始终萦系在他的心中。1894年,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拒后,于11月24日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及其巨大成就,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主动积极协作,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后,内部风潮迭起,还是黄兴作了中流砥柱,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内部团结,才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黄兴原名黄轸,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现在的长沙县黄兴镇)。1902年,黄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1903年,沙俄强占我国东北,黄兴与各留日学生组织一支"拒俄义勇队",准备赴东北抗击沙俄,结果却遭到了清政府的极力阻止。这个时候,黄兴意识到,反帝必须反清,于是毅然放弃留学,回国开展反清革命。  相似文献   

10.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2):35-36
江董琴(1888—1933),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考进漳州省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因和县长不睦而弃职。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参加意图推翻满清王朝革命活动,1910年,因事泄而逃亡南洋,在槟榔屿定居,以教书为业。1911年,槟城华侨富商、同盟会会长吴世荣介绍江董琴加入同盟会,并请他专事同盟会做发展会务的工作。从此一直到回国,江董琴都在吴世荣的领导下从事同盟会的会务工作。其间,他参与接待了到槟榔屿演讲的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等人。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兴中会之后,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  相似文献   

12.
任庆海  王兴业 《乡音》2011,(9):35-36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今年10月是100周年。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在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为了争夺南洋华侨的支持,革命派继东京《民报》后,在南洋地区的《中兴日报》上再次笔战保皇派。此次笔战不仅阐述了革命派的施政观点,更重要的是向广大华侨宣传了具有强烈的反清革命意识。这种宣传虽有不足之处,但却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南洋华侨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与南洋华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洋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相关的南洋侨领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社会思潮研究;孙中山在南洋的筹款活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南洋华文报刊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看,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视角有所扩大,但研究领域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仍有许多可以拓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以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1年以后,革命团体林立,民主革命的思想迅速传播。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成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帮助下发动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紧接着,各省纷起响应。到11月下旬,不仅有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且全国广大农民、工人和手工业者的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1,(5):64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1897年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赴日本留学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1903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拜访孙中山,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随后遵照孙中山指示,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  相似文献   

17.
王钰 《八桂侨刊》2011,(2):26-30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的华侨政策逐渐向“护侨”方向转变。政策的调整符合清政府“张国体”的政治需要。然而,南洋华侨对“国”的认同建立在对“乡”的认同之上,与清政府所强调的“国”与朝廷的紧密联系有所区别。这种认识落差对南洋华侨既大力支持清政府的改良运动,又热烈拥护反清革命的行为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前,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业绩,功垂千古。辛亥革命中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倡导和组织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思想上拥护,经济上支援,而且在行动上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也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正如孙先生指出的,“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乃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之创立民国》)华侨  相似文献   

19.
万灿生平     
万灿,字灿之,别号旭之。湖北鄂州葛店人,生于1901年,殁于1973年,享年72岁。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为四国(日、法、德、俄)留学生,精通六国语文。昆仲五人,万灿行三,有二子二女:长子慕达和长女慕玉均在德国,次子慕道在美国留学,次女慕兰有疾。祖为清科举人士,父仲篪公为中国首批公费出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堂学习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与黄兴先后为总司令,是国民党开国元勋,草创民国共和政体。万灿因革命家教渊源,奠立毕生献身革命之思想意识。万灿幼时,父供职北京军学司司长、军学部编辑局主办,继而任南京陆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一九○○年的自立军起义,应该说是辛亥革命的先声或序幕,而不能看作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尾声:由于其主要领导者是从维新派中转化的革命分子和兴中会会员;基本队伍是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党;起义计划曾与孙中山等共同商定;主要倾向是爱国救亡和反清革命,依靠下层民众开展武装斗争,要求推翻清王朝而自立新政府,显然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改良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