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人是理解鲁洁先生教育学术思想的基点。她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理解人,指出实践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世界历史的人是当代社会实践的要求;她从人性的缺失揭示了现代教育无人的思想根源,指出教育的立场是人的立场,教育必须回归人,立足于现实的人;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就在于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当代教育要培养世界历史的人;她以人为主体,以成人为核心,构建了人本时代的新教育学。鲁洁先生的教育人学研究,不仅使其思想充满着高度的人类情怀,而且也使她的教育生活绽放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的主流人性观是进行激励的逻辑起点。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西方人性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并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的人性特点 ,阐述了建立健全的、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晶  梁小洁 《法制与社会》2012,(30):179-180,185
现如今的高校生活中,无信仰、信仰模糊、多元化信仰共存等状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导和规范下,我国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浅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提倡思想教育者对于该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以学生为本,采取多样信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理论宣传力等多种教育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树立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科学的人学理论,落实好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对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思想教育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本文就是对此观点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世界观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学习,本文着重论述了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重要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它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及它在我国的继承发展和对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金婷 《法制与社会》2013,(18):207-208
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学科建设的新要求,也进一步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掀起了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在当前UGC信息传播环境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更多的人去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接受它,必须借助UGC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全过程,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传播、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则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理论教育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能动地判断理论教育价值的实践-认识过程。它本质上既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又是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与理论教育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价值主导与社会管理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和服务价值形成巨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从而造成"两张皮"、两副面孔。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需要激发个人的行为动机,使两者的价值目标契合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受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传统的创造观仅从“人力”的纬度关注人的创造性,将本是人性特质的创造性窄化为人外在的“创造力”,忽视了体现其内在精神的人性价值因素和精神过程,这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成”,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则人的创造性必须首先体现真、善、美的“人性”,而后是这种人性外化的新颖独特的“人力”,创造性既表现为个体对物质世界的创新,即“对象性功能”,更体现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超越,即“本体性功能”。学生创造性的生长必须达成“人性”与“人力”的同一。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和属性.它既与神性、兽性、物性等相区别,又与非人性、反人性等相对立.人性并非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先验的本质,或是一成不变的抽象存在物,它始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展现和变化的.人性要素论是人性构成的理论形态,也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心理特质.人性价值论是关于对人性内在本质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性的理论.人性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天人关系、人性善恶、义利之辩、群己关系、成人之道等等都是哲学史上讨论非常多的话题。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哲学家们尽管各有观点,但是在人的问题上却都极大的表现出一种和谐倾向,强调实现自然与人、社会与个人、知与行、内圣与外王等等之间既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关系。这种既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专题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研究”。这一主题,力求深入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础理论、重大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既努力探索如何回到马克思原初的法哲学理论.又着重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之所以在当下“在场”的根本原因与“场中姿态”。 本专题无论是问题领域还是论述方式都务期鲜明而集中,它们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新发展的主体向度》、《“人本”法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新发展》、《价值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澄清》、《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与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教育审思》凡六篇。  相似文献   

14.
人性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之中,人性的进化必然同时带动了法的价值变化。生态人代表了人性在环境时代的一次全新展现和发展,它最终带来了法的安全、平等和自由价值的变迁。本文将阐述生态人这一进步理论背后的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的人性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成炬 《犯罪研究》2006,4(1):8-11,19
本文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用现有人性理论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人性善恶论特别是经济人理论对职务犯罪分析的贡献与局限;二是尝试用“欲望人”理论分析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以构筑职务犯罪防范的理论基础。用“欲望人”理论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就是本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过去,在“左”的思潮影响下,许多教育工作者不敢运用感化手段做思想工作。就是运用了也不敢言明,更不敢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因为怕挨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大棒。其实人性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马克思主义也是讲人性的,讲无产阶级的人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普遍的同志关系,使运用感化教育有了广泛的可能性。珍视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性"的理论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在不同人性观影响下所作的不同法律制度安排和司法实践却截然不同、渐分优劣。以"经验人"和"人性恶"为立法人性基础,必将带来法治和程序法的发达,并使刑事诉讼法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人权的独立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以"理性人"和"人性善"为立法人性基础,有可能导致程序法相对不完善和不发达,并使刑事诉讼法沦为人治的附庸,其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人权的独立价值也无法真正实现。本文在比较中西方法律人性对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影响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人性基础的应然性进行相应研究,认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刑事司法应以"人性恶"作为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喆 《法学家》2006,3(6):27-35
人权理论的基础是人性论.人性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人性,二是人性的善恶.人性论与人道主义相联系.全盘否定人性论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性论的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和对于人道主义内容和精神的限制,导致对人权概念意识形态化的解释,以及对于人权问题研究的警惕和否定.建国后一段时期,人权问题被视为理论研究的禁区,其根源在于对于人性论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演变经历了公民权利研究兴起、人权研究解冻、人权研究兴起和人权成为显学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给人们传喻的是一种思想真理,思想的真理性在于它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思考,因此, 忠于客观实践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权威基础所在。但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使这一教育左右摇摆,失去客观必然性,失去权威感。因此,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威信,就必须纠正教育中存在的两极摇摆现象,在忠于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