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民主推荐结果不完全等同于民意,民意也不完全等同于用人标准。从理论上讲,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民意。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民主推荐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变味失真的问题。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刚开始阶段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其可信度和真实性还比较高,但随着时  相似文献   

2.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贯彻《条例》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干部工作落实群众公认、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问题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但在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意“失真”的问题。近年来,忻州市委就如何有效解决民意“失真”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着重在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逐步形成了一套“多元推荐、双向测评,注重民意积累、建立干部民意档案”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元推荐”,解决民主推荐环节上民意“失真”的问题一个层面的推荐或小范围的推荐,往…  相似文献   

3.
<正>据报道,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网络民意"首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到了与院士专家意见同等的地位。在阐述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时,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完善整合民意的工作机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清民意的主流与支流,抓住支流民意关心的核心问题,提出兼顾不同群体利益的更合理的工作方案,真正达到整合协调利益关系、找到最大"公约数"的目的。人大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人大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利益诉求日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主是公民以网络为载体、以直接参与政治生活为主要特征、以行使民主权利为目的的新型民主形式。网络民主虽然为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但在现实民主政治实践中,繁荣的网络民主背后,存在的只是虚拟的民主价值,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民主主体平等的相对性、网络民意表达的部分失真、网络民主价值叛离的可能性、网络民主作用发挥的有限性等等几个方面。网络民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网络民主的不断完善,网络民主的前景也必将实现由"虚拟"繁荣向真实繁荣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人大要正确处理好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正向作用,突破现有人大工作方式的局限,以"互联网+"促进人大履职,不断壮大人大制度的价值和潜能。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人人触网、人人谈网,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正在从一种工具逐步变成了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互联网+"的"+"号不是一种简单的附加,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早已超越技术范畴,不止作用于企业、经济,而是逐渐、广泛地植根于人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民意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让民意顺畅表达将成为近期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方向。本文从加强代表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人大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中所作的探索和实践,就如何深化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谈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月至 4月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在国内首次用“两票制”的方式民主推选产生了新一届镇长。“两票制”选举镇长 ,是指在镇长选举过程中 ,把过去由党委考察推荐镇长预备人选的工作 ,改为由党委确定镇长的基本条件 ,然后发动有选举权的公民民主推荐镇长人选 ,党委根据民主推荐情况 ,经资格审查后 ,组织获较多人推荐的镇长人选公开竞选演说 ,之后进行民意测评 ,选出得票最多的人 ,由此完成第一票即“民意票” ;党委根据群众提名推荐和民意测评情况 ,把得票最多的人确定为镇长预备人选 ,以镇党委名义推荐给镇人大主席团 ,交由镇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9.
许彤 《天津人大》2007,(9):27-28
"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实践民主精神;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顺应民心,集中民智,作出科学决策;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凝结群众力量,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创造优良的工作业绩"。这是塘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玮在2007年全体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教授当年曾以《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人们关注,其中的很多话语发人深省。民主很美,然而现实问题是,官员追逐的往往是权力和官位,而非民意,"向上负责,而不向下负责",一些官员甚至把民主当作其夺取权力的工具,上演"民意已经过河,干部还在假装摸石头"的丑剧,来敷衍民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张兆江 《群众》2010,(1):39-40
<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为民"理念,始终以"为民"为第一导向,以"为民"为实践路径,以"为民"为最终目标,做到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安阳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人大职能,突出工作重点,深化有效做法,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完善闭会期间重大民意收集和反映机制,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贯通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3.
在换届选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实行民主推荐,其目的在于通过推荐和选举充分反映民意。把人民群众真正拥护的优秀干部选上来。这从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向上”跑官要官的通道.但也为一些官欲熏心的人开启了“向下”跑官要官的门。他们眼睛“向下”.或封官许愿。或请客送礼,千方百计拉票。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民主推荐和选举工作,造成结果失真失实,而且腐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要引导选举人和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不能是非不清,美丑不辨,更不能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  相似文献   

14.
<正>民意表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当前,我国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新的分化和组合,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和表达意愿日渐增强。但由于历史文化、民主素养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民意表达不畅依然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和保证人民享有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是反映民意、整合民意的主要渠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新的有效形式和渠道,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支持、引导和推进民意表达,这是发展人民民主的体现和  相似文献   

15.
民主立法可以说是立法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怎样更好地听取民意、吸收民智,一直是我们地方立法工作者始终孜孜以求的事情。近年来,市人大各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在立法中开展了"座谈会进社区"、"举行小型听证会"等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对加强民主立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弗格森"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两个刑法问题的思考:刑事司法如何应对民意;刑法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民意不能直接干涉司法,司法民主是有界限和禁忌的,民意影响司法只能通过立法机关和陪审制度来实现。刑法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不足的,把严重的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亚恐怖主义化是一条不同的、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转型,人大民主同样在转型,从传统的工具色彩向现代的公民政治迈进,民意和民生的基因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大民主的价值取向。"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2008年,  相似文献   

18.
杨庆育 《中国人大》2014,(15):34-3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民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对人大工作来讲,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急需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工作创新。网络民意对人大工作有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扩大人大工作的民意渠道。通过网络开门立法,直接扩大了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来自基层的意见,可以在立法中直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广集民意、吸纳民智,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是保持法规政治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立法决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精细化"立法之路,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书写了新的篇章。开门立法新举措征求民意、反映民情、张扬民权,为相关利益群体提供表达意见的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一股民主的劲风在潍水河畔吹拂。"公民旁听"、"征集三案"、"代表工作进社区"等一个个富有民主色彩的新名词,一条条吸纳民意的新举措,一次次地把诸城市人大常委会推上媒体。镜头一:200名公民旁听人代会普通百姓跨进议政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