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尤其向非国家行为体、国际恐怖组织扩散的现实危险性明显加大 ,扩散与防扩散的矛盾和反恐怖斗争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使国际防扩散的任务变得空前艰巨与复杂。在扩散屡禁不止 ,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逐渐升级的情形下 ,只有从根源上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两大难题。把防扩散与反恐结合起来是正确的 ,但并不意味两者等同 ,需要同时从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反恐与防扩散二者的个性 ,也须针对二者的共性 ,谨防处理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九一一事件以来,防扩散成为中美合作亮点。两国在多层面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模式:在国际防扩散机制建设方面,美中之间主要是倡议者和积极参与者、建设者的关系;在应对地区核热点方面,中美分别扮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的角色;在双边合作方面,中美互动以培训与协作为主。防扩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美合作亮点,是空前严峻的核扩散形势及两国防扩散战略调整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扩散合作加深了中美了解与互信,稳定了热点地区形势,保障了中美两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改善了中美经贸交流的外部环境。但随着近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美防扩散合作面临抓手减少、互补协作难度增大、地缘干扰因素增加等挑战。因此,对未来的中美防扩散合作不能盲目乐观。当然,形势变化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中国的快速发展将扩大中美防扩散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智慧和资源。中美应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防扩散合作重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成为两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和维护地区秩序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亚于2003年12月宣布自愿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接受国际核查.2003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检测到浓缩铀痕迹,伊朗核问题凸显.目前,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斗争仍在继续.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惟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由于以色列在核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4.
"扩散安全倡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出访波兰时抛出“扩散安全倡议”(PSI),提出建立国际反扩散联盟,对被怀疑载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相关物项的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进行拦截。其后,美等11个国家先后就这一倡议召开一系列会议并进行联合演习,寻求共识,加强彼此间的协作。“扩散安全倡议”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倡议是否意味着美国意欲超越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组建新的“全球反扩散联盟”?“扩散安全倡议”的国际法渊源何在?美等11国的强制性拦截将朝鲜作为假想敌是否会激化本已十分复杂危险的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应采取何种态度?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相关领域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期望对您把握相关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安全与中美反扩散博弈——在朝鲜及伊朗核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传统安全"这一当代流行的术语或概念既过度宽泛,又过度狭隘.过度宽泛导致安全研究的过大广泛性和难以操作性,过度狭隘则导致忘记或轻视此类安全问题在政治史上历来有的重大地位和政治思想史的相关教益,同时使之难以容纳核武器问题所需的特殊对待.从辨析"非传统安全"概念和界定当前中美关系之中主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开始,本文集中于防扩散/反扩散问题,将关于朝鲜的有关事态当作在此领域的中美博弈的首要案例,揭示和考察中美各自的政策和被设想的利益的汇合与分离.它们与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中美汇合与分离并存,共同显示中美两国在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关系已成为一套多层面和多场地的博弈"体系",并且例解中国在对美关系中的基本行为方式的复杂性或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一直是从其全球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伊朗问题。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伊朗政策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由于伊朗在地缘战略上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国即使在与伊朗敌对的情况下,也企图对伊朗内部保持某种影响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伊朗看作是欧亚大陆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优先事项转变为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特别是要防止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  相似文献   

7.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根本目标是在国际格局中确立其单极战略坐标,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自由市场经济”和其价值观。美把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推出“先发制人”战略,以打击恐怖主义和所谓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无赖国家”。与此同时,美相应调整对大国政策,促进合作。在此背景下,美对华政策定位积极因素增多,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渐成主流。但美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仍然存在,中美关系仍存在挑战。本世纪头20年,国际形势有严峻的一面,但从总体看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唐宝才 《西亚非洲》2001,5(4):10-16
冷战后,世界大国的海湾政策可分为西方大国的海湾政策、俄罗斯的海湾政策和中国的海湾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俄、中等国的海湾政策有以下交叉点都致力于维护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反对恐怖主义活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同时也有不同点在海湾追求的政策目标不同;对海湾国家的利益顾及程度不同;在海湾军控问题上的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在朝鲜问题上,既有着无核化与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也在朝鲜意识形态、无核化的方式等问题上存在着冲突性利益。利用SWOT模型比较中美两国的对朝政策,可以明晰两国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如果中美两国只注重自身优势与机遇,即中国强调和平稳定的重要性,美国强调无核化的迫切性,将增大两国政策的竞争性,不利于合作的展开。中美两国对朝政策竞争的根源在于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意图维持地缘安全的缓冲区与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美国则希望以此牵制新兴大国。美国遏制地区大国的企图和对朝鲜安全关切的忽视是中美合作难以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如果中美两国能够正视两国间的冲突性利益,降低获得对方支持的心理预期,将会有效防止地区局势和双边关系的波动。针对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局势,中美之间应加强安全对话,构建地区危机管理机制,避免因朝鲜半岛问题发生恶性竞争和诱发正面冲突。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的防扩散政策王玲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军控政策的重点转到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导弹在第三世界的扩散。苏联解体后,美国将其防务重点从对付苏联的全球威胁转向对付地区冲突。在继续关注与俄罗斯实施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消除美俄核对抗态势的同时,突出地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