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指出高校德育过程和谐性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高校德育过程和谐性在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价值体现的阐述,阐明了高校德育过程和谐性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当前高校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对高校德育过程致和谐性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德育环境的内涵、特点及类别;针对德育环境自我净化、德育环境建设局部论等片面观点,探讨了我国大学德育环境的社会德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强调了德育环境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本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兴起,主体性德育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与认同,实施主体性德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而在对传统德育的消解过程中,主体性德育的实践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层次剖析,并在完全意义上对其理念、内容、能力和方法体系进行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改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探讨高校德育有效性有着重要启迪意义。当前,要加强高校德育有效性一是要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其中重点是要把德育列入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树立高校德育新观念、德育工作要有创新、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等;二是要开动脑筋,抓出实效。即通过加强行为规范训练、宣传典型、树榜样、参观党史展览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德育具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法制教育、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教育、注重德育的渗透功能等特点,其道德教育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环境下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优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的临近,迫切要求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延伸到网络社会中来.但传统德育是在现实社会中展开的,而网络德育是在虚拟社会中展开的,所以网络德育就具有与传统德育不同的特征.与传统德育相比较,网络德育具有开放性、互交性、及时性、隐身性、趣味性、仿真性、非强迫性、个性化等优势.德育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空领域,分别利用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不同的优势特征,做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德育是一个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内容,独特的方法,而西方古代德育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三哲"的思想对后人的启迪很大。中西古代德育理论在内容、方法、原则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本文试图对中西古代德育分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比较,达到对古代德育思想的清楚认识,从而为丰富德育理论,搞好德育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德育实效性低是我国道德教育显而易见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在追求高标准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的低标准,使得德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了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本应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是德育的意义之源,德育的整个存在与本质,都是由生活所规定的.只有回归生活的德育,才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价值澄清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阐述价值澄清理论基本特征及主要观点,了解价值澄清的基本模式,厘清对话及对话德育的相关概念,使高校对话德育与价值澄清的对话策略法有机契合,深入探讨对话德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试图通过构建理想的对话环境、关注生活、自我对话等路径,增强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对话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生命彷徨,人生无味,可以说是德育的悲哀,社会的不幸。本文从对生命的理解入手,揭示现实的道德教育对生命的遗忘,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使人迷失了方向,进而转向对真正德育的探寻。真正的德育应是对生命本真的回归,对生命意义的提升,为人的幸福奠基,为人的美好人生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德育仍处于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下 ,教育方式上被动灌输 ,教学内容上缺乏时代感 ,重知轻行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 ,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 ,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既往警察道德教育因遭遇社会取向和个体取向变化的挑战而难尽人意,特别是德育方法因乏其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而常常捉襟见肘,致使道德教育成效不佳。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警察院校道德教育现状为基点,通过剖析现行德育方法透射出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对德育方法论有新的诠释,为改进警察道德教育、促进警察教育科学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德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要得以实现,必须注重并研究德育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德育可以采取确保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研究德育内容与目标相契合的方法三种有效方式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时机,寻找对策:建立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培养新型德育教育工作者;加强互联网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德育的实效还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德育模式,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构建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奥运会具有国际化和全民性的特征,是高校开展德育的重要契机,奥运期间及奥运后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克服传统的“学会生存”教育重智轻德和个人主义的弊端,发挥德育的基本功能,迎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德育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重视、不重视到重视,由个人主义转向综合主义的曲折过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构建学校德育教育机制、注意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层次性、强化隐性德育教育的渗透性、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方面,它向高校德育提出了信息化、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方面的挑战。高校德育只有实现教育渠道、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创新,才能应对新形势,培养跨世纪人才。高校德育在网络时代进行创新还应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用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时代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弘扬青少年的主体性。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反思,确证了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的辨证关系。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要实现从“重教”向“重学”的视域转换,由“教会顺从”转向促进青少年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由成人化设计转向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由重说教转向重青少年的体验,由单向控制型师生关系转向多(双)向互动交往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而德育实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密不可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必要。为此,德育途径应立足于“生活化”;德育途径要立足于自然化和情境化;德育方法必须根据个体差异,坚持分层、分类指导;德育方法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倡导对话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