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对于中国目前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儒家伦理中“孝”、“廉”的内涵及其伦理特征,指出“孝”、“廉”本身分别属于私人领域中的家庭伦理概念和公共领域中的职业伦理概念;其次,探讨了儒家伦理把私人领域的“孝”延伸至公共领域的“廉”的论证方式,指出儒家伦理通过加深“孝”的伦理深度和扩充“孝”的伦理广度而使“孝”成为“廉”的伦理基础;最后,本文对于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进行了伦理评价,指出了儒家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启示意义,并且分析了借鉴这一伦理思想时应当防止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推动治国理政活动科学化的现实需要。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要避免碎片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习近平全部理论活动都是围绕"势"、"道"、"术"来展开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势"、"道"、"术"的把握上,治国理政之"势"、治国理政之"道"、治国理政之"术"的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王祚桥 《理论月刊》2004,(12):117-118
我国具有悠久的德治传统,在治国上表现为“外儒内法”,儒家德治和仁治的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是对治国理论的推进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孙子奖惩的“道”与“术”贺中华管理要谋“道”,要讲“术”。奖惩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谋“道”探“术”。如果说奖惩的方法技巧是“术”,那么奖惩之“道”就是贯穿其中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它是方法技巧的基础,是灵魂。孙子在继承和发扬了前人奖惩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至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发生重要影响。弘扬中华文化,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必要对中国经学做出历史的评价。经学是解释、阐明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有个形成的过程,儒家的经典有着更长的形成过程。《六经》是我国“古代道术的总汇”,其成为儒家独有的经典,那是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才形成的一种观念。阐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亦经过从孔子到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漫长的酝酿阶段。及至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思想武器,为其巩固统治服…  相似文献   

7.
企盼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中国是最早提倡和谐的国家。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时),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论。这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美在和谐”要早出200年。外国人都说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和谐”的是毕达哥拉斯,这是对中国历史缺乏研究的表现。继史伯以后,又有春秋时晏婴论“和同之异”,接着,孔子提出“和为贵”,孟子提出“人和”的思想,并且把“人和”上升到高于天时、地利之上的位置。不仅如此,儒家还对如何实现“人和”提出了一整套看法。在古人看来,…  相似文献   

8.
徽商对"诚信"理念的全面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思想一直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明清之际,享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徽州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厚实的沉淀区,徽商生于斯,长于斯,无疑受到儒家“诚信”思想的深刻影响。尤为可贵的是,徽商能够巧妙地运用和改造儒家学说中的“诚信”思想,并将它变为经商实践中的商业原则和经营理念,全面地指导自己的事业发展,并大获成功。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徽商经营思想的精髓;徽商的成功,就是徽商经营“诚信”理念的成功。对待自身事业———“诚意敬业”徽商在宋朝崛起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明朝时已成为中国商界…  相似文献   

9.
朱学恩 《求索》2010,(8):131-133
"术"是一个中性词,并非法家所独有。从孔孟到荀子,再到韩非子,"术"思想的逐步凸现,反映了政治实践发展的需要,还原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外儒内法"架构的长期稳定,是对从"礼法"到"法术"转换的辨证否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现阶段确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我认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的区别,但德治主义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作用,法治主义同样也没有彻底否定德治的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具有了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自觉意识。将“德“推崇为治国首要条件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德,国之基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崇尚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法治。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王充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一) 关于人的学说基于“元气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王充认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不是神,而人则是自然界的产物。“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物势》)天上和地上的气相互结合,人就偶然地产生了。这种观点虽不科学,但在当时对于驳斥儒家“天地故生人”的论调,仍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势”者,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在自然界,如地势、风势、水势;在社会生活中,如经济形势、政治局势、工作态势、活动气势等。本文所指是社会生活中的“势”象。 一、思想政治工作须明“势”之要 “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三: 1、“势”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所作为,与面临的形势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能取得众所周知的业绩,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党上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3.
屈原与诸子     
本文认为:在先秦诸子中,儒家的思想与学说,对屈原的政治观点和伦理哲学的影响与熏陶最为深刻。屈原的世界观的主体是属于儒家的范畴,从他的政治活动到创作实践,从他的哲学体系到美学思想,都可以明显看出其与“周公、仲尼之道”以及孟、荀为代表的后期儒家各派学说的渊源关系,但屈原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受诸子学说的影响也是很广泛的,其中,道家与法家思想对他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和现实意义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宋儒朱熹曾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大全集·与延平李先生书》)凡为儒者没有不谈“义利之辨”的。义利之说成为中国哲学突出和富有特色的理论领域。本文拟对儒家义利观的...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思想大家之一。人们一致认为,梁氏思想归宗儒家,但又有选择地汲取了西洋养料,呈现一派中西结合的新儒家气象。梁氏也曾自言,“中国儒家、西洋生命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来之根柢”。①这里,笔者并不否认以上共识或见解,但将笔触指向一个长期不大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题,即梁氏思想与社会主义各流派的某些渊源或瓜葛。这一点,在梁氏合作理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尤为清晰,例如梁氏曾宣称其奉持的“合作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一种”。②“五四”前后,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流派是颇为时髦的新思潮,有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显学”,它不仅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而且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士”,他的精神气质,心理状态与儒家文化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之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塑造形象,评价人物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影响不衰就在  相似文献   

17.
徐艳红  伍小乐 《求索》2010,(12):77-79
现代各国政府追求的行政目标之一,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政府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是以公民为本位,而以公民为本位也是以民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一种理论体现。以民为本思想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它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以民为本"思想、"修身正己"思想及"礼法并用"思想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德治”思想,它是针对所谓“政”治、“刑”治思想而发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强调了道德、礼义的思想教育对治理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优越性,在他看来,这样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比之单纯用行政、法律手段要优越,它能使人民更好地自觉遵守政府的法令,并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要实行“德治”,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必须首先“自身正”;自身首先能遵守道德、律令,对人民起率先垂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  相似文献   

19.
吴超华 《新东方》2010,(3):78-80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主流,《诗经》“经”的地位确立以后,为后世对《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优越的前景,并使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专门学问,即诗经学或诗经诠释学。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的重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民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的基本课题之一。 历史上,不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尽管其学术观点各有歧异,但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实践中,取得一种共识:庶民百姓的向背对于维护其所代表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具有决定性意义。于是,他们在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创造了“重民”概念,并对之进行多方面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与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灿明珠。王船山作为明清之际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之大成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