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该集团的重新崛起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并催生俄罗斯新的独联体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古阿姆”集团的由来 “古阿姆”集团是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5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GUUAM的音译。其前身是一个旨在巩固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政治、经济战略联盟。在过去的6年里,该组织通过恢复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即大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3.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3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它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异常活跃,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古阿姆”的发展历程和《雅尔塔宪章》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古阿姆”国家合作的基本特点。文章对“古阿姆”组织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2-23日,由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4国组建的"古阿姆"组织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首脑会议,决定将"古阿姆"由非正式地区组织提升为国际性组织,并更名为"古阿姆民主与经济发展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表明独联体内部新的山头形成,分裂趋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更迭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全问题在国家间交往中被关注的程度愈益加深,新的地缘环境和国际背景催生了“泛安全化”倾向。近年来,以地缘热点问题为中心,东亚地缘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南海问题博弈加剧、朝鲜半岛安全威胁增大、域内领土争端难以解决、日本政治军事大国战略提速、台海两岸关系微妙紧张起来、域外国家频繁插手东亚事务等,致使整个东亚地区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呈现“泛安全化”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在影响东亚地缘格局走势的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地缘安全风险,并触及敏感的军备安全问题。从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军费及防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目前东亚部分国家军备发展状况相对合理。不过,由于域内复杂多样化的不确定因素、域外势力介入的不可测性以及东亚军备安全的整体庞杂和结构复杂的突出状况,致使整个地区的军备安全前景面临着多种可能性。东亚国家应开展“去安全化”的新型地区合作,推动建立地区性的军备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新型军备发展与军备安全关系,共同增进东亚地区的安全与和平。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与民族问题固然属于不同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中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为载体,探讨地缘政治与民族问题在沙俄时期、苏联时期以及中亚五国独立后的相互关系,以便于我们对上述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以及中亚的历史与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地缘环境涵盖了地缘政治环境、地缘经济环境和地缘安全环境等多个层次,与国家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位于大国竞争核心区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和资源地位,地缘环境十分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缅甸民主化进程推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以及南海问题逆转等一系列事件使东南亚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的因素除了域内因素,还包含了大国因素、热点问题因素等多重因素,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东南亚地缘环境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其周边国家,在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也将面临着层层挑战。本文将试图探讨中国将如何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非洲之角多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开启了整个地区的中长期转型。这一历史性转型同时在个人、国家和体系层次展开:个人层次是顺应地区人口年轻化趋势的政治领导人代际更替;国家层次是顺应地区发展需求的从"安全第一"向"发展第一"的治理思维转型;体系层次是因应全球和地区地缘政治变化而来的跨红海地缘政治回归。这一转型的推进充满不确定性,也蕴涵巨大的可塑性。鉴于地区内国家自身能力差距及其传统国际交流合作关系,中国与该地区的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可望把握好该地区的可塑性并降低不确定性,推动其政治转型稳步走向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经久的话题.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抗模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一度沉寂的地缘政治思想又回到了国家战略思维的前沿.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里,基于地缘的战略思考成为国家制定其大战略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本文试图对冷战后美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乌兰克大选的视角审视美俄间的地缘性冲突及双边关系未来的可能性走势.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和外高加索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价值受到美国的青睐。为全面控制这一战略要地,十几年来,美国势力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对该地区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而随着美国国内外,特别是以中亚和外高加索为圆心的地缘政治空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先后经历了3次较为明显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加重一些地缘政治的分量。目前,一个在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局面正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出现,但美俄在中亚的军事对峙、在外高加索的激烈争夺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地区的安全环境,和平与稳定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受国际与地区形势发展的影响,其地缘政治呈现出“边缘地带”“中间地带”特点,在某一时期某一种特点更为突出。2021~2022年,在阿富汗变局、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背景下,中亚地缘政治地位凸显,同时地区各国也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中亚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在新形势下,中亚国家尝试塑造新的地缘政治角色,通过“通道外交”“纵横外交”推动该地区成为中南亚、中西亚的“枢纽地带”,希望以此减少地缘政治对抗加剧带来的外部风险,走出一条新的跨区域合作发展道路。本文尝试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中亚三种不同的地缘政治形态与中亚政治稳定和安全风险的关联。研究发现,地缘政治作为外部因素,与政权交接、社会矛盾和安全威胁等中亚的内部问题,都对中亚国家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内外因素相互牵连;当中亚地区处于“边缘地带”时相对稳定,处于“中间地带”时挑战增多,成为“枢纽地带”有难度、有风险,对中亚稳定有利亦有弊。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中东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2010年年底源起于突尼斯的政治、社会动荡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使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发生显著变化,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中东未来的地区形势,包括巴以和平进程和伊朗核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国际关系总体趋于缓和.在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中,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扩大,经贸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不断加深.但同时,由于东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关系以及交错的大国利益,目前该区域尚处于地缘政治变动和调整的秩序重建时期,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地缘政治角度透视东北亚的政治形势,审视东北亚未来的政治格局,把握东北亚国家的战略走势,进而探索中国的东北亚地缘战略.吉林大学刘清才、高科等学者主笔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2007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17.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面临着对中国经济的日益依赖和在战略上必须长期依靠美国的两难.如何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平衡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澳大利亚是一个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并未妥善处理好地缘政治利益与地缘经济利益的矛盾.同时,中澳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及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缘于地缘政治但又超越了地缘政治,是冷战后各成员国探索就如何与邻国建立起建设性的睦邻关系之思考、实践并最终提升为“上海精神”的逻辑结果,但这种地区认同实属低层次的“政治型的回应性认同”,认同并未赋予成员国间的亲近感与地区责任感。今后在推动成员国地区认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成熟的地区组织在构建认同方面的经验,更应考虑到该组织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特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战略是俄罗斯整体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地区局势的动荡,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军事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俄罗斯正面临着自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的背景,对比了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本文认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更新和升级是对当前困境的重新认知和有力回应,未来俄将会根据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战略进行调整,以谋求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系列战略的调整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将对欧亚地缘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鲁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43-49,56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