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瑸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做过台湾县令和台厦兵备道。"番"指台湾原住民,是台湾社会处于原始状态的特殊群体。陈瑸的理"番"政策,包含着儒家文化的"民胞物与"的民本思想。他在理"番"中施仁政,与他的儒学修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湛 《两岸关系》2011,(11):68-69
十九世纪末,台湾原住民问题成为当时的行政当局治理台湾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而无法回避的问题。晚清的台湾地方政府实行"开山抚番"政策,试图加强对原住民以及原住民地区的控制。但是,由于政策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当时的清政府已日薄西山,力有未逮。加之,列强环伺,形势危急,时间有限。台湾地方政府"开山抚番"政策失败。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中期,因汉人移民拓垦台湾丘陵山地,引发了许多"番害"问题;而在平地的拓垦中,"番产"的保护则成了一个十分棘手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廷平定台湾之初针对台湾全岛分布着许多土著民族的事实,未制订专门的少数民族政策,而适用全国的政策.在以后"防番"和"护番保产"的过程中,经朝廷和地方官之间反复的调整,终于在清代中期初步形成了"番政".该"番政"虽然以"三层制分布"模式为基础,然而我们不可过分强调该分布模式的政治性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内部政局和民意的变迁,以及祖国大陆本身的变化,致使大陆对台湾问题的认知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大陆涉台政策的调整、完善和创新,以及由此带给两岸关系的影响之上.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大陆涉台政策的演化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认知的改变有助于祖国大陆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其涉台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开山抚番”:是清政府对台湾土著族所采取的一条重要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汉族和土著族中推行民族隔离政策,沿山设立“番界”,禁止汉“番”人民互相往来。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  相似文献   

8.
清领台湾的二百余年间,台湾的开发一直是由民间自行推动的.直至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清政府才转为采取积极经营的方针,解除旧禁,开山抚番,从大陆招募移民渡台垦殖,成为清朝治台期间第一次有组织的开发后山的活动,这在台湾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7)
<正>和往年一样,今年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在讨论报告、提出建议提案等诸多方面,两岸关系、涉台内容都是大家的关注点。由此,本刊记者在人大台湾团驻地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台湾团团长、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台声》:由于台湾政局的变化,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中的涉台部分内容对今年对台工作做出了高屋建瓴的安排。既保持了中央对台政策立场的一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1895年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住民被认定为所谓“日本国民”。随着《清国人入境台湾条例》的颁布实施,传统闽粤移民渡台历史进程遭致中挫。日据后迁徙台湾的闽粤民众被称做“华侨”,成为侨居者。此后,台湾社会历史进入以内生性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台湾光复初期,陈仪受国民政府之命全面负责台湾接收事宜。与此同时,罗宗洛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前往台湾接收台北帝国大学。这种“多头政治”的领导体制必然会导致种种矛盾,而陈仪与罗宗洛办学理念的迥异扩大了这种矛盾,使得双方在台大人事、教务与经费等重要事项上争斗激烈。面对压力和困境,罗宗洛无力化解,被迫离台,台大遂而落人陈仪之掌控。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消息的传播尽管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但对其内容清廷决策层并不十分相信。而1874年日本侵台部署之曝光,则首先引来了西方外交使团的集体干涉。消息传到中国,也随即引起清政府的警觉,相关报道被视作重要的信息线索和外交证据。清廷各级官员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查活动,他们的频频造访,甚至一度令日本外交人员颇为忐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析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现状及特点,乃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台湾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到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大体经历了职业人员形成、专业教育发展、专业组织建立、获取立法保护及制定伦理守则等五个阶段。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社会工作界和政府的不断互动下,历经坎坷,艰难推进。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相比,台湾社会工作表现出了积极向政府靠拢、寻求纳入政府正式编制的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专业化过程的每一阶段,从而使得其专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相传很久以前小琉球的乌鬼洞有小黑人居住,曾经被人在洞口点火焚烧,死人无数。荷兰占据台湾时期,确实曾经讨伐小琉球,将全数岛民或者杀害,或者移除,使得小琉球原住民永远在历史上消失。本文说明这件灭族悲剧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分析荷兰人残酷对待小琉球岛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济和军事价值,又容易围捕歼灭的缘故。荷兰东印度公司(VOC)一切决策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为考虑,即使牧师提出的基督徒人道观点也不能跟公司的利益抗衡,小琉球人的灭族悲剧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台湾经济“四化”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期,在全球化、区域化大发展背景下,在两岸经济合作日趋紧密而政治对立不见缓和的矛盾纠结中,台湾对外经济层面凸现出"出口导向产品单一化"、"新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发展战略泛政治化"等问题.文章对上述"四化"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加以探讨,重点分析大陆经济成长对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进而阐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解决台湾经济"四化"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林献堂是台湾地主乡绅阶层的代表人物,台湾回归祖国后,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积极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合作,希望在其带领下台湾人民能够摆脱过去遭受剥削压迫的地位,享受民主自由权利。但事实发展却与他的期望背道而驰,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台湾地主乡绅阶层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饱受排挤打击,双方矛盾冲突不断。这使得林献堂对国民党与台湾前途的看法逐渐转向悲观失望乃至绝望,最终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去。  相似文献   

19.
厅是清代创设的政区类型之一,具有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即必须具有专管之地,其长官为抚民同知、理事同知或抚民通判、理事通判,具有地方上的全面之责,尤其是钱粮和刑名之权。对比这一标准,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邵友濂的原始奏疏及清廷中枢的最终讨论意见,南雅同知之设并不符合厅的标准,只是带有治安等局部职能的分防同知而已。故而,清代台湾不存在作为政区的“南雅厅”。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在1987年“解严”前后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期,彼时威权时代的意识形态统一体已然松动,新的本土主义论述正在集结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这个时期的台湾后现代思潮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尤为关注那些以历史书写为主题的小说文本,这些文本以语言反省与形式解构为起点,反叛写实主义的美学观,质疑本质主义的历史真实观,不仅挑战前行代的美学主张,也解构逐渐凝聚为新威权话语的本土论述。通过对文本的审美形态及其意识形态表征的分析,本文试图指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台湾后现代历史叙事文本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统一体的松动非常敏感且及时作出反应的话语,是意识形态统一体松动后文化危机和思想危机的表征,这些文本以瓦解历史的方式传达出特定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